哈佛教授:4個行為影響糖尿病治療的金指標

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血糖和血紅蛋白的結合生成糖化血紅蛋白是不可逆反應,并與血糖濃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可以觀測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濃度。
糖化是治療的"金指標"
評價糖尿病長期控制水平一直是一個困難問題,對病情波動較大及注射胰島素的糖友尤其如此。
國外目前已將糖化血紅蛋白監測作為糖尿病療效判定和調整治療方法的“金指標”。
糖化血紅蛋白的英文代號為HbA1c。糖化血紅蛋白測試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況。研究表明,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與 WHO 的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密切相關,可以不必考慮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的結果,僅根據檢測結果即可作出治療決定。
HbAlc 大于 7% 時,不管 OGTT 的診斷是糖耐量減退還是糖尿病,均需要藥物治療;HbAlc 小于 7% 時,一般可采用飲食和運動療法。
糖友如果能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降低至 8% 以下,糖尿病的并發癥將大大降低。
血糖嚴格控制的糖友(HbAlc < 8%)可使視網膜病變下降 76%,腎臟病變下降 56%,神經系統病變下降 60%,心血管病變下降 41%,HbAlc 每下降 1% 可使微血管并發癥下降 35%。
如果糖化血紅蛋白 > 9%,說明糖友持續性高血糖,可發生糖尿病性腎病、動脈硬化、白內障等并發癥,并有可能出現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癥
如何控制糖化
哈佛醫學院教授,糖尿病專項研究主任的研究:四種行為可影響糖化血紅蛋白:
1、每天遵循固定的飲食計劃
努力做到每餐攝入相同數量的碳水化合物(差值在10克以內,比如每天午飯在40~50克)。這有利于使胰島素水平和攝入的食物量相適應,也有助于控制血糖。
2、根據攝入食物的不同調整胰島素的使用
了解每頓正餐或零食攝入的碳水化合物應該使用多少胰島素,當攝入的碳水化合物比平時多或少時,有利于對胰島素的使用做出相應調整
3、通過減少飯量或采用少量的胰島素應對高血糖
這被稱為胰島素糾正因子,對一個人而言,一個單位的胰島素能降低約50個百分點的血糖,但每個人的糾正因子可能不同。
4、吃夜宵要固定
如果習慣吃夜宵,也要保持定量,這樣會使整晚的血糖保持相對的穩定,并能將糖化血紅蛋白保持在較低水平。人們睡覺的8小時占一天時間的1/3,如果晚上血糖較高就會使血糖平均值升高。
在美國糖尿病控制與并發癥研究中,兩種生活習慣都與糖化血紅蛋白升高有關:
1、低血糖(血糖低于3.9mmol/l)治療過度
不停地吃東西直到感覺好轉,就可能導致高糖化血紅蛋白。因此,確保對低血糖的適當治療,預防治療后血糖高低震蕩。
2、多吃宵夜與高糖化血紅蛋白有關
因此睡前吃宵夜一定要定量以保持血糖的穩定,原因在前面已經介紹過了。
拓展閱讀
是否能用糖化血紅蛋白代替血糖檢測
糖化血紅蛋白代表了2~3個月來的血糖平均情況,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指標,但不能代替日常的血糖監測。因為血糖監測是用來指導調整治療方案的,而3個月才一次的檢查,知道情況變化在時間上就太晚了。
糖友要經常測血糖,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測血糖是重要的指標。各個餐次前后的血糖變化分別代表不同的狀態,不能只通過糖化血紅蛋白看血糖的平均狀態,而要通過各個時間、各個餐次的血糖值,為治療提供依據。
如藥物和胰島素的用量是不一樣的,醫生會根據各個時間的不同血糖值,給糖友安排三餐如何吃、哪一餐如何用藥等。病情不穩定者,越需要監測一天中多個時間點的血糖。
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糖測定有不同的用途,二者應該結合起來運用,不能因為糖化血紅蛋白能代表3個月的血糖,就用來代替血糖監測。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多用于長期效果的觀察。
——本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