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公布!遼寧584萬人患上這種病!有這些癥狀要當心!
6月8日,記者獲悉,由亞太地區甲狀腺學會(AOTA)副主席、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研究所所長滕衛平教授牽頭的最新一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表于國際著名的《英國醫學雜志》。此項流調結果顯示,目前,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2.75%,而此前一次調查報告顯示,這一數字為10.9%。滕衛平教授表示,在調查中發現,我國糖尿病知曉率和就診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控制率依然徘徊在50%左右,糖尿病規范化管理之路依舊很長。
遼寧有584萬糖尿病患者
記者了解到,此次由滕衛平教授牽頭的流行病學調查作為中華醫學會的共同課題,調查對象涉及中國內地所有31個省級行政區,共有75880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人群參與調查。
在近十年的糖尿病流調中,記者發現,患病率呈現出總體上升的態勢,并沒有出現期待中的發病率平臺期和拐點,而是從2010年的患病率9.7%上升到目前的12.75%。也就是說,在18歲以上的人群中,10個人當中有1個以上糖尿病患者。
從全國來看,患病率最高的是內蒙古自治區,患病率為20.85%;最低的為西藏,患病率為6.3%。而對于遼寧而言,目前有584萬名糖尿病患者,患病率略高于全國12.75%的數字,達到12.76%,但還存在27.66%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他們也可能在未來轉變成糖尿病病人。
超過半數糖尿病患者
不知自己患病
滕衛平教授介紹,此次調查發現,糖尿病患者中,只有43.4%的患者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而另一多半卻對自己已經患病一無所知,更不用提治療了。知曉率雖然僅有43.4%,但較之2013年36.5%的數據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在研究報告中,滕衛平教授更關注的是另一個數據—控制率。“在知道自己患病的人群中,僅有一半進行了治療,而在所有已經得到治療的人群中,僅有一半得到了控制。這樣算起來糖尿病控制達標的比例就很少了。糖尿病的控制率與并發癥的發生和危害直接相關。”滕衛平教授說。
2019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健康中國的行動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糖尿病規范化管理率要到60%;到2050年,要達到70%。滕衛平教授介紹,幾年來,政府對控制糖尿病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包括體檢中心建設,加大科普宣傳、糖尿病篩查等,所以知曉率和治療率較之前幾次流調都有了顯著提高,但是控制率依舊徘徊不前。對此,滕衛平教授表示:“糖尿病必須綜合治療,不能光看血糖達標,我們還需要病人的血脂達標、血壓達標,體重達標,一系列的指標都是控制好糖尿病的要素,糖尿病需要綜合規范化管理。”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
控制并發癥
避免致死致殘
如何去提高控制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滕衛平教授表示:“糖尿病的防治講三條線,我們叫它三級預防:不是糖尿病別得糖尿病,這是第一條。第二,得了糖尿病不得并發癥。第三,得了并發癥別受害于并發癥。”
糖尿病帶來的并發癥危害十分嚴重。有60%的糖尿病患者患有心血管病,截肢的病人中60%是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比例高達50%,腎衰中有30%為糖尿病患者。這些患者都是因為沒有有效控制而造成的并發癥。"過去我們開降糖藥就看血糖,現在我們一定要看它的心血管保護作用怎么樣,要看它的腎臟保護怎么樣。同時,糖尿病病人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依從性不夠,不好好用藥,很多患者不愿意每天都吃藥打針,結果沒控制好,最終出現了并發癥。目前,臨床上有很多降糖藥物,既可以降糖又對心腎有保護作用。可以每天一次用藥,也可以每周一次用藥,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用藥的依從性。”
如果在檢查中發現自己患上糖尿病,又該如何自我管理呢?滕衛平教授建議:一是得生活方式到位,不能一邊吃藥一邊胖。二是不能拒絕甚至恐懼用藥,當生活方式控制不住了,就得上藥物。同時要注意監測,一般糖尿病病人一年至少得查一次并發癥,包括眼睛、腎臟、神經、腳、還有心臟和血管。
來源:沈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