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心理需要有什么特點
病人心理在醫學心理學中已經成為??键c,中公教育的醫考專家就病人角色適應不良的常考點進行了相關知識點的總結,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進行復習。
首先我們來看一道考題:
1.【單選題】進入病人角色的根本原因:
A.從原有社會角色中解脫
B.環境的改變
C.生活的改變
D.患病
1.【答案】D。
首先,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如何定義“病人角色”?
(一)病人角色
對于本章節最常考的便是何為病人角色的適應不良,那我們先來鞏固一下何為病人角色:帕森茲認為社會成員的健康水平是發揮功能的必須條件,而患病卻又是社會中無法避免的一個現象。故患病也屬于一種社會角色,即病人角色。
(二)病人角色適應不良:是指病人不能順利地完成角色轉變的過程。
常見的角色適應不良有一下幾種情況:
1.角色行為缺如:病人未能進入病人角色,不承認自己是病人。雖然醫生已做出疾病的診斷,但病人尚未意識到自己已患病或不愿承認自己是病人。由于患病意味著社會功能下降,與求學、就業、婚姻等涉及個人利益的問題有關,致使病人不愿接受病人角色;另外,部分病人可能使用了“否認”的心理防衛機制,以減輕心理壓力,這類病人不易于醫護人員合作。
2.角色行為沖突:當多種社會地位和多種角色集中一人時,在其自身內部產生的沖突,從健康人變為病人時,如果病人不能從平日的社會角色行為進入到病人角色,其行為表現不符合社會預期時,就會引起心理沖突,病人常表現為焦慮不安、憤怒、煩惱、茫然和悲傷。
3.角色行為減退:個體進入病人角色后,由于某種原因又重新承擔起本應免除的社會角色責任,放棄了病人角色去承擔其他角色的活動。如一位生病住院的母親不顧自己的身體尚未康復而毅然出院,去照料患病的孩子。
4.角色行為強化:隨著軀體的康復,病人角色行為也應轉化為正常的社會角色行為。如果這種轉化發生阻礙,個體“安于”病人角色的現狀,角色的行為與其軀體癥狀不相吻合,過分地對自我能力表示懷疑、失望和憂慮,行為上表現出較強的退縮和依賴性,這就是病人角色行為強化。
5.角色行為異常:這是病人角色適應中的一種特殊類型。病人無法承受患病或不治之癥的挫折和壓力,對病人角色感到厭倦、悲觀、絕望,由此而導致行為異常。多見于慢性病長期住院病人或治療困難的病人。
最后,我們再通過一道題讓同學們了解一下病人角色適應不良的出題方式:
2.【單選題】病人安于已適應的角色,小病大養,該出院而不愿意出院,此時病人的狀態被稱為角色行為:
A.減退
B.缺如
C.沖突
D.強化
2.【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