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糖尿病的人,想吃水果該咋吃?這兩種吃法對血糖影響小

【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
日常飲食怎么吃是有糖尿病人最關注的一個問題,特別是水果能不能吃、怎么吃常是關注的焦點。大多數人之所以關注這個問題,是認為水果是含糖較多的食物,對血糖的影響較大,不利于對血糖的控制。事實上,在糖尿病的治療中有一個比控制血糖更重要的目標是:阻止與延緩并發癥的發生,這才是終極目標。
而水果是人體獲取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等的主要來源之一,這些物質在機體各項代謝及生理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葉酸,水果中含量豐富,如果機體缺乏葉酸則體內同型半胱氨酸會升高,這是獨立于高血壓、糖尿病等之外導致心腦血管病發生的危險因素;比如維生素C攝入不足,機體抗氧化能力下降,高血糖損傷血管內皮后進入并沉積的脂肪容易引發炎性反應,脂肪易發生變性形成粥樣脂化物,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等等。
因此,水果是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食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應吃250克的新鮮水果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對于有糖尿病的人來說,合理地吃水果比從不吃水果的人,可以減少糖尿病并發癥20%的發生機會。由此可見,有糖尿病的人不僅應當吃水果,而且合理地吃水果是有益的。
但是,水果確實屬于含糖較多的食物,而血糖又主要來源于食物,似乎兩者是相矛盾的,如何解決呢?
首先,糖尿病的飲食控制不是控制吃什么而是控制攝入的總熱量,其中總熱量的65%來自于含糖(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因此在飲食中可以通過食物之間的互換來控制總熱量。比如100克的米飯(做熟)中含有大約40克碳水化合物,攝入后可產生40*4.1約160千卡的熱量,而100克的橙子中大約含有15克碳水化合物,攝入后可產生約15*4.1約60千卡的熱量,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少吃50克(一兩)的主食,就可以吃150克(三兩)的橙子。
其次,有糖尿病的人控制血糖的措施之一是多做運動,且建議在餐后30-60分鐘餐后血糖的上升幅度最高期間進行,這不僅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動,且也是消耗血糖的過程,因為運動有一定持續效應,即便運動停止,對血糖的消耗仍在持續,此時吃點水果(大約150-200克)攝入的糖即可被運動效應所抵消,血糖便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綜合這兩項可知,有糖尿病的人想吃水果了有兩種方法: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上述兩種吃水果的前提是血糖控制的相對穩定,要求是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時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此外,還需要了解不同水果提供熱量的多少,以便知道用多少水果與主食替換
以及運動后可以吃多少水果。
常見水果熱量及與主食替換的比例:
每100克提供熱量少于50千卡,可用15克(0.3兩)主食替換的水果:橙子、櫻桃、鴨梨、柚子、李子、杏、檸檬、哈密瓜、草莓、西瓜、木瓜、香瓜、白蘭瓜等。 每100克提供熱量50-100千卡,可用25克(0.5兩)主食替換的水果:蘋果、火龍果、石榴、柿子、雪梨、黃桃、山竹、桑葚、桂圓等。 每100克提供熱量高于100千卡,可用50克(一兩)主食替換的水果:香蕉、冬棗、山楂、鮮棗、沙棘、牛油果、榴蓮等。【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贊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