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怎么診斷最科學
原標題:糖尿病怎么診斷最科學
3年前,40歲的王先生出現乏力、口干,小便次數也比以前有所增多。因為他的姐姐患有糖尿病,他也屬于肥胖人群,所以警惕性很高,擔心自己也得了糖尿病。他到附近的診所查了空腹血糖正常,尿糖也是陰性,于是就放心了。但最近幾個月,他經常手腳發麻,視物也模模糊糊,就到大院就診。醫生了解了他的情況后建議他檢查餐后2小時血糖,結果查出是12.1mmol/L,被診斷為糖尿病。醫生告訴他,如果他在3年前就知道檢查餐后血糖,或許糖尿病可以早一點確診。
很多人甚至包括部分非糖尿病專科的醫生,在懷疑糖尿病時只檢査空腹血糖和尿糖,其實餐后2小時血糖是早期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標。世界衛生組織關于糖尿病的科學診斷標準是:空腹血糖升高達或超過7.0mmol/L,或者隨機血糖達或超過U.lmmoVL,或者口服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達或超過ll.lmmol/L。符合任一血糖標準都可以診斷為糖尿病。特別在糖尿病的早期階段,空腹血糖往往不高,只是餐后血糖升高,此時如果只測定空腹血糖,就很容易發生漏診誤診。
那么糖尿病的癥狀有哪些呢?
不同類型、不同病期的糖尿病病人有輕重不同的表現,可以是典型“三多一少”,也可以輕到幾乎沒有癥狀,甚至還會出現一些似乎很難與糖尿病有聯系的其他癥狀。總之,糖尿病有兩大類癥狀:一類是由于血糖變化而引起的;另一類是由于長期糖尿病引起相應組織臟器損害帶來的。
最常見的是由于高血糖引起的多尿、多飲、多食和體重減輕,同時還會伴有疲乏無力等,這就是醫學上描述糖尿病癥狀“三多一少”的含義,這是糖尿病的典型癥狀,也是人們最熟知的。一般來說,只有當血糖水平超過腎糖閾時才會出現典型癥狀。其產生的原因是糖從小便中排出體外時會帶出大量的水分,于是產生“多尿”,醫學上稱此現象為滲透性利尿。水分排出過多,必然口渴,于是喝得也多。大量的糖被排出體外,組織得不到足夠可利用的糖而處于“饑餓”狀態,因此吃得很多,體重反見下降。如果血糖在短期內急劇升髙,除表現為“三多一少”癥狀加重外,還有部分病人伴有惡心、嘔吐、腹痛、嗜睡乃至昏迷等危害生命的嚴重表現,醫學上稱之為急性并發癥,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和糖尿病非酮癥高滲綜合征等。如果血糖降至正常水平以下,會有乏力、多汗、心慌、手抖、饑餓等低血糖反應。如果血糖在正常水平以上,但沒有超過腎糖閾,此時可以沒有任何癥狀。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許多糖尿病病人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血糖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后,典型癥狀消失了,便誤以為自己的病好了而終止治療,這是萬萬不可以的。
另一類癥狀比較復雜。由于糖尿病是長期慢性的疾病,高血糖對人體各組織、臟器的損害也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病人往往發現慢性并發癥后,甚至根本想不到是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最常引起血管和神經的病變,大血管發生病變叫動脈粥樣硬化,在心臟的大血管受累稱為冠心病, 病人會岀現心絞痛或心肌梗死;腦的血管受累可以發展到腦卒中。微小血管病變病變主要發生在腎臟和眼睛,腎臟受累者可以有蛋白尿、浮腫、高血壓、尿毒癥等;眼睛受累者視物模糊乃至失明。神經受累會有四肢麻木、刺痛、不知冷熱等癥狀出現。糖尿病還容易影響免疫功能,導致病人抵抗力下降,容易引發皮膚療腫,呼吸道、泌尿道等多種炎癥,且治療后易于反復,傷口不易愈合。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許多病人是因為出現糖尿病并發癥才到院看病的。有的人因冠心病或腦卒中住院,住院期間才査出有糖尿病;有的婦女因外陰瘙癢或其他婦科疾病到婦科就診被査出糖尿病;還有的因視力下降在眼科査出糖尿病。總之,許多糖尿病發病較隱蔽,并且經常不容易被病人發現。特別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大部分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已患有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發病時可有許多不典型表現,千萬不能放過這些蛛絲馬跡。實際上, 糖尿病只有想不到的,沒有檢查不出的。只要一滴血就能査出,千萬不要耽誤。
也有很多人認為糖尿病必須尿中有糖,否則就不是糖尿病,這更是錯誤。我們每個人的腎臟都有個排糖閾,就像水庫的排水閘,有個規定的水位線。正常人的腎糖閾是8?10mmol/L,當血糖值在腎 糖閾之內時,腎臟的排糖閘門是關閉的,尿中沒有糖(尿糖陰性);當血糖升高超過腎糖閾時,排糖閘門就開放了,讓糖隨尿排出,出現尿糖陽性。腎糖閾可因人的體質、疾病等情況不同而有所變化。老年人、腎小球硬化病人, 腎糖閾可以升高,表現為血糖很高而尿糖為陰性,這對于用尿糖來監測糖尿病控制好壞的糖尿病病人要特別注意。此時如果只査尿糖不査血糖,就會貽誤病情。因此,國際上統一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診斷的標準是以血糖為依據的,而不能根據尿糖來診斷糖尿病。然而,如果病人檢出尿糖陽性,也應引起重視,要進一步測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有時尚需做糖耐糖試驗。醫生會根據這些檢査來判斷尿糖陽性是否為糖尿病引起,還是由其他原因所致。
空腹血糖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糖尿病隱患
很多人到院里査了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圍,就認為自己肯定不是糖尿病了,這個想法同樣不正確。因為糖尿病不是只根據空腹血糖M 7.0mmol/L來診斷的,也可以根據餐后2小時血糖或者隨機血糖M ll.lmmol/L來診斷。況且很多人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不會同時符合上面的標準。所以,如果空腹血糖正常,卻沒進行餐后2小時血糖 檢査,尚不能做出排除糖尿病的診斷。很多糖尿病病人早期的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小時的血糖卻較高,所以必須重視餐后2小時血糖的檢査,才能完全排除糖尿病的可能。同樣,有些人空腹血糖升高到糖尿病診斷的標準,而餐后2小時血糖尚未到標準。因此,必須空腹和餐后2小時血糖都正常才可以排除糖尿病。糖尿病病人完全有可能發生低血糖反應。低血糖反應的癥狀一般來得 比較快,常表現為饑餓感、心慌、乏力、手腳發抖、出汗、面色蒼白等,嚴重者可出現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危及生命。有以下幾種情況可以導致出現低血糖:最常見的是由于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所引起,如果所用藥物過量, 當然會發生低血糖;或者藥物并無過量,而是吃得比平時少;或者雖然沒少吃,但運動量比平時驟增,也會發生低血糖。還有部分血糖特別高的糖尿病 病人,在治療過程中血糖下降太快,雖然血糖仍在正常或偏高的水平,也會 出現低血糖反應。另外,有些超重或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在糖尿 病發病早期常常有反應性低血糖的表現,即在餐前會出現饑餓感、出虛汗、頭昏、心慌等典型的低血糖癥狀。
如果你有前一種情況的低血糖,也就是說,無論是藥物過量,或是吃得太少,或是運動量驟增所引起的低血糖,都要特別警惕,必須快速給予適當的處理。可以進食糖類食品,如糖塊、莆萄糖、蔗糖、蜂蜜、巧克力、果汁、甜點 等,吸收越快的食品起效就越快。若發生較嚴重的低血糖反應,應快速到最近的診所或院輸注莆萄糖。如果是后一種情況,因為血糖下降太快引起的低血糖反應,此時血糖仍在正常或偏高水平,不必急于進食高糖食品,可以吃一點含膳食纖維高的食品。至于第三種情況,即對反應性低血糖的處理,建議適量減少早餐量,便可使中餐前的低血糖反應消失。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