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的診斷——《成人1型糖尿病管理專家共識》
原標題:1型糖尿病的診斷——《成人1型糖尿病管理專家共識》
ADA與EASD聯合發布了《 成人1型糖尿病管理專家共識》,包括了1型糖尿病的診斷、血糖控制目標、護理教育等內容。
今天,先與小編一起學習一下 1型糖尿病的診斷這部分內容。
1型糖尿病與2型糖尿病鑒別
如何區分 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具有挑戰性,尤其是當患者的癥狀同時指向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時,如體質指數(BMI)較低的老年人或BMI較高的年輕人。
酮癥酸中毒,一度被認為是1型糖尿病的典型癥狀,但也可能發生在易患酮癥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
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被錯誤分類很常見,超過40%的30歲后患1型糖尿病的患者最初都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沒有獨有的臨床特征, 比較最具辨別力的特征如下:
診斷時年齡較小(<35歲) BMI較低(<25 kg/m 2 ) 無原因的體重下降 酮癥酸中毒 血糖>20 mmol/l(>360 mg/dl)1型糖尿病的診斷
診斷流程
01
胰島自身抗體
胰島自身抗體檢測被推薦為疑似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的初步檢查。谷氨酸脫羧酶(GAD)抗體為測量的主要抗體,如果其為陰性,應隨后進行抗酪氨酸磷酸酶(IA2)抗體和/或鋅轉運體8(ZNT8)抗體檢測。 抗胰島細胞抗體(ICA)不再被推薦。
在臨床特征提示為1型糖尿病的患者中,一個或多個胰島自身抗體陽性高度預示著病情快速進展和嚴重的胰島素缺乏,這些患者應被視為患有1型糖尿病,即使他們在診斷時尚不需要胰島素治療。
由于在未患有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成年人中GAD抗體也可能出現低水平陽性,導致假陽性結果,因此應僅在懷疑患有1型糖尿病的人群中測量GAD。
缺乏胰島 自身抗體并不能排除1型糖尿病,因為大約5%~10%的歐洲白色人種新發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抗體陰性,因此有必要進行進一步檢測。
此外,胰島自身抗體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失。在35歲以下的患者中,1型糖尿病仍然是最有可能的診斷,尤其是在沒有2型糖尿病或單基因糖尿病臨床特征的情況下。在35歲以上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可能伴有胰島自身抗體缺失。
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決策非常重要,無論是否具有2型糖尿病的特征或是否存在胰島抗體,如果臨床懷疑為1型糖尿病,患者應接受胰島素治療。
然而,在一些患者中,臨床表現提示2型糖尿病,嘗試性進行非胰島素治療更為可取,但要對其進行仔細的血糖監測和患者教育,以便在血糖惡化的情況下能夠迅速啟動胰島素治療。
02
C肽測定
診斷糖尿病3年以上,如果還不能確定糖尿病類型,建議進行C肽測定,通常在進食后5小時內隨機測量(同時測量葡萄糖)。
持續C肽>600 pmol/l(非禁食)強烈提示2型糖尿病,C肽在該范圍內的患者通常能夠用其他降糖藥物治療。
相比之下,低C肽水平或C肽缺乏可證實1型糖尿病的診斷。血漿C肽檢測較為推薦,相比于尿液C肽檢測,其結果更加準確,后者可能被腎功能不全所影響。如果檢測尿C肽與肌酐比值,比值<0.2 nmol/mol可用于定義嚴重胰島素缺乏。
03
基因檢測
由于過去不太考慮單基因糖尿病,因此應考慮對1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新生兒糖尿病的分子遺傳學檢測,無論當前年齡如何。出生后6個月內診斷為糖尿病的人群80%以上患有的是單基因新生兒糖尿病,其中30%~50%的患者具有ATP敏感性鉀(KATP)通道突變,可以采用磺脲類藥物治療。
對于具有以下一個或多個特征的患者,應考慮單基因糖尿病:
診斷時年齡小于35歲 診斷時HbA1c<7.5%, 單親患有糖尿病,且具有特定特征(如腎囊腫、部分脂肪營養不良、母系遺傳性耳聾、無肥胖時的嚴重胰島素抵抗)。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靜薇編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