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女性工資是男性的1.2倍
決定你工資的因素有哪些?學歷、經歷、崗位?
不僅如此,性別也會造成收入差距。
全世界都是如此,平均而言,同齡男性收入往往會高于女性收入。
而在美國的某些地方,女性收入超過了男性收入。
01
西弗吉尼亞州的薪酬差距
西弗吉尼亞州是美國的一個州。大家談到它時,往往提及的是其煤礦和鄉村道路,而不是它在薪酬差距對話中的地位。根據皮尤研究中心對美國人口普查數據的新分析顯示,該州第三大城市、西弗吉尼亞大學的所在地——摩根敦大都市區是美國少數幾個女性收入超過男性的地方之一。
在這一地區,30歲以下的全職女性員工工資的中位數比同組男性的工資中位數高出14%。事實上,在30歲以下的女性收入前十大都市地區名單中,這個阿巴拉契亞山脈腳下的城市排名第二,僅次于華盛頓州的韋納奇。
從全美國范圍來看,由于性別產生的工資差距依然存在。平均而言,男性同齡人每得到1美元,女性只能賺82美分。但在分析中研究的250個大都市里,有22個城市的女性工資都與男性持平,甚至有的還更高。為什么在美國的某些特定地區,女性的收入比男性高呢?這些數據是否意味著工資差距可能會慢慢縮小?
02
教育與產業
撰寫該報告的皮尤高級研究員理查德·弗萊說,有一些因素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些發現。
首先,教育是一個重要因素。弗萊解釋說,女性與男性收入持平或收入高于男性的地方,主要位于美國東西海岸的城市,在這里擁有學士學位的年輕女性比例較高。他說:“在年輕女性在教育方面具有更大優勢的大都市里,薪酬差距往往更小。完成學士學位往往可以提高收入,而薪酬差距會因此縮小。”
這個因素至少可以解釋一下,為什么佛羅里達州和西弗吉尼亞州的一些城市能夠進入前10名,盡管它們的全州平均工資差距分別為15%和26%。弗萊說:“摩根敦是一座大學城,佛羅里達州的蓋恩斯維爾也是如此。在這22個男女收入相同或女性高于男性的大都市中,很多都是大學的所在地。”
這些城鎮可能可以提供大量高薪工作。此外,由于“教育優勢”,畢業后留在這些大都市地區的女性可以獲得更高的報酬,弗萊說。
(大量教育機構所在的地區,如摩根敦的西弗吉尼亞大學,年輕女性的薪酬差距往往較小)
教育也至少是推動華盛頓州韋納奇位居榜首的部分原因。在這個地區,女性的年薪中位數是年輕男性的1.2倍。弗萊說:“在華盛頓,我認為60%的女性都擁有學士學位。所以,我們說的是華盛頓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女性勞動力。”
影響工資差距的另一個因素是主導某些區域的工作類型和行業。在美國,女性占據了教育行業超過四分之三的職位。另一方面,女性在制造業工作中所占的份額低于30%。在一些工資差距最大的都會區,比如密歇根州的薩吉諾,伊利諾伊州迪凱特,和俄亥俄州曼斯菲爾德,制造業是都是發展最強大的行業。
弗萊:“薪酬差距最大的地區是印第安納州的埃爾克哈特-戈申,它被稱為‘世界房車之都’,在那里,年輕女性的收入僅為男性同齡人的67%。事實上,全球80%以上的房車生產都在印第安納州北部,靠近密歇根州邊境的那個地區。當地制造業的盛行,可能會對年輕女性與年輕男性的工資待遇產生影響。”
03
母性因素
女性選擇是否生孩子或者何時生孩子,都可能會影響一個區域的工資差距。在全國各地,乃至全球范圍內,女性都遭受著擴大工資差距的“孕產懲罰”。一旦女性成為母親,與男性相比,她們的收入就會變得更少。但是,當男性成為父親時,他們的收入反而會增加。據估計,父親每賺一美元,母親只能賺70美分。
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亞歷山德拉·基勒瓦爾德表示,母親身份確實是這些工資差距的主要驅動因素。她說:“如果你成為媽媽的話,與你沒有孩子時的工資相比,時薪估計會減少10% 左右。”
因此,在女性更早成為母親的地區,薪酬差距也會受到影響。印第安納州埃爾克哈特縣是全美薪酬差距最大的地方。在這里,初為人母的平均年齡比全國平均年齡的26.3歲小近三歲。在初生產婦平均年齡較低的地方,工資差距更大,反之亦然。例如,在紐約、新澤西和賓夕法尼亞都會區,女性的收入是男性的102%。在位于這一地理地區群體中的曼哈頓,女性生產第一胎的平均年齡超過了31歲。
基勒瓦爾德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看到,女性第一次生育的年齡越來越大,生育的孩子數量也有所下降。這意味著更多的女性不用養育孩子的時間變得更長,她們在工作生涯中可以投入更多沒有孩子的時間。”因此,她們能夠不間斷地繼續工作,與男性同行保持同步收入。
但無論住在哪個地區,85%的美國女性最終都會有孩子。就工資平價而言,一旦她們的孩子出生,事業就有走下坡路的趨勢。
04
這代表著進步嗎?
盡管這一新數據讓許多地區的女性看到了更好的未來,但問題在于,皮尤報告僅研究了16 至29歲女性的數據。歷史模式表明,30歲之后,男女性的收入差距將開始更加擴大。
弗萊指出:“早在2000年,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的收入約為年輕男性同齡人的收入88%。”2019年對該群體的另一項研究發現,“年齡在35至48歲之間的女性,與同齡男性同齡人相比,收入僅為他們的80%。如果如今的年輕女性遵循與早期女性群體類似的生活模式,那么收入差距可能依然會擴大”。
但這只是基于另一代人的數據的預測,弗萊補充道。基勒瓦爾德說:“自1990年以來,實現薪酬平等的進展比1980年至1990年間要慢,但仍在逐年取得一定進展。我認為我們有理由對此保持樂觀態度。”
現在人們,尤其是年輕選民,在不斷推動利于女性勞動力的政策,比如兒童保育補貼、稅收抵免等。
她說:“我們可以考慮一些福利政策,比如減少強制加班。這會讓媽媽們的工作更容易,也可以讓她們更好繼續自己的職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