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風濕,風濕是怎么來的
今天我們來說說關于膝蓋風濕、關節炎的問題。老年人很容易得風濕,當然有風濕的絕不限于老年人。 什么是“風濕”?
中醫的病名都是從癥狀、病源來的,不像西醫,很多病名以發現它的人名命名,像雷諾氏病等,因為他們實在不了解一個癥狀背后的原因的時候,就只好抓人名來用。 所以中醫的“風濕”就是身體內進了“風”和“濕”。絕大多數風濕是寒的,所以有“風寒濕”之稱。當你用它描述一個病情的時候,你實際是進行了辯證,說病人的這個現象是風濕,然后你的治療也是根據這個辯證來的。 那到底什么是“風濕”呢?濕很簡單就是濕氣,就是體內比水厚重的液體。如果是水的話,它可以很容易地流動。我們人體大多數是水份。但是濕式粘噠噠的,不容易流動,會堆積在某一個地方。我們人體幾乎任何地方都可以有濕氣。而最容易堆積的則是關節。人又是直立行走的,所以堆在膝蓋關節的為最多。 那什么是“風”呢?風的概念就是我們自然界的風,它是流動的,吹在人身上我們是有知覺的。它跟寒不同,寒有時候是在我們不知不覺地時候侵入我們人體的。
中醫就從風的特性中提取了“動”這個特性,來描述身體的癥狀。比如你的肌肉抽動,是“風”動;你今天這里痛、明天那里痛,就是“風”。又因為我們在春天對風最有感覺(冬天都躲在家里,不會去感覺寒風凜冽),而春天又應肝,而肝經又通頭頂,所以肝經上的頭痛,中醫常稱為“風”痛。 為什么關節的濕叫風濕呢?
很多風濕病的人會告訴你,“哎呀,天馬上要下雨啦?”你奇怪他怎么知道,“因為我的膝蓋開始痛啦!”就是天氣一變化,他們就有感覺。這也是一種“動”,所以叫風濕。而且很多人也是今天這個膝蓋痛、明天那個膝蓋痛,好像不固定似的。
關于天氣變化引起的癥狀還有:風濕性心臟病,天氣一變化心臟就開始痛。它的原因也是風濕,心包的風濕。關于心臟方面的問題我們會另外撰文論述。有人天氣一冷就咳嗽氣喘,也有人天氣一熱就咳嗽氣喘,這是肺的寒濕或濕熱。 凡事天氣一冷就開始不舒服的,一定是寒。這是自然界的"同氣相求”。就好像你帶著你的小孩出去玩,她看到同齡的小朋友就自然地愿意和他們一起玩。如論什么年齡都是這樣。關節炎等絕大多數都是寒。所以很多人到了夏天膝蓋風濕會好受很多。
那些膝蓋紅腫、痛得厲害的、膝蓋發燙,看上去是熱,實際就是寒,因為里面的寒,熱無法進得去,就反逆出來。這就是“陽不入陰”的現象。 風濕的形成
風濕是怎么來的?主要有兩個原因:外因和內因。 外因舉幾個例子。
你夏天留很多汗的時候,毛孔都是張開的,立刻到冷氣房,國內的居家冷氣還不是中央空調,就對著冷氣口一陣吹。當時是爽了,但是還沒來得及流出來的汗,已經離開了汗腺,就被堵在了皮膚下。 你冬天去游泳,寒冷的水進入皮膚,游泳之后,你又沒有鍛煉,將寒用汗逼出去,寒濕就留在了體內。 你洗完澡之后,沒有立刻擦干身體,再來一陣小風,濕氣就留在了體內。 你長期飲冷,身體來不及溫熱和處理,這就加快濕的積累的步伐。 你說,這樣的情況幾乎人人都有,為什么有人有濕有人沒有呢?這就是內因了。如果你是一個愛動的人,常常讓自己動一動、流流汗,進入身體的濕就被汗排掉了。
如果你注意觀察一下,洗澡后流出的汗和鍛煉后流出的汗濕不一樣的,后者是比較黏的。大凡濕氣重的人,都是不愛鍛煉身體的。如果再有心情郁悶的,體內的流動更缺乏動力了。 濕在體內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首先進犯的是你的皮表,然后到皮下,到肌肉,再到筋骨、關節、血管外面、血管里面、臟腑等等,這一步步你都有不同的癥狀。以后我們再詳細說。 得了風濕怎么辦?
當你剛開始感到身體有些緊的時候,就趕緊鍛煉,濕氣很快就去掉了。當你感到腿很沉、拉不動的時候,濕氣已經比較重了,估計此時你走路都艱難,鍛煉的心情也沒有了。這個時候就趕緊來看中醫。
等到膝蓋疼得不能動、碰不得,已經是嚴重了,不要再遲疑,立刻去看中醫。千萬不要去讓西醫給你換個膝蓋什么的。 有一個誤區必須要指出來。很多人發現膝蓋很痛的時候烤烤火或者灸會舒服些,就不斷這樣做。烤火舒服是因為里面是寒,但這不是根治辦法。我們必須要從內將寒濕排出去外火烤,能夠緩解寒,但是不能去濕,你的痛還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過來,所以這樣你是治不好風濕的,只能是暫時緩解。 當然中醫從來都是辯證論治、治整體不是局部。你如果有嚴重的風濕,說明你的身體防御系統已經有很大的缺失了,最終還要將你的脾胃系統強壯起來。這就是中醫遠遠超越于西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