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女性的奧秘》|何謂女性的奧秘,女性的奧秘何為?
原標題:讀《女性的奧秘》|何謂女性的奧秘,女性的奧秘何為?
文| 一丁
我的一位朋友剛剛進入上海一所大學讀藝術美學的研究生,不久前來到杭州,她告訴我說,作為一名女學生,自進入那所大學后便發現,在如今的女研究生宿舍中,女學生——那些以哲學為專業女學生——很不屑于在宿舍里、在餐廳里討論各種哲學或者人文學科的其他問題。當她以一個初來乍到者的身份企圖提出話題并引發討論時,周圍的女學生往往會報以毫無興趣的表情。
上述現象在弗里丹的著作《女性的奧秘》的第159 頁中也有相似的闡述:
在一些學院的公寓里,我發現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禁止進行有關課程的談話和理性的談話。在校園里,姑娘們看起來似乎都十分匆忙,來去如風。除了少數教職員外,沒有人坐在咖啡店或街角的雜貨店里閑談。過去我們常常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爭論什么是真理、為藝術而藝術、宗教、性、戰爭與和平、弗洛伊德與馬克思,以及這個世界錯了位的一切事情。……[1]
在弗里丹看來,上述現象表現為女人對于公共領域的關注度下降,他在《女性的奧秘》一書中把它列為女性的奧秘的一種表現。她認為女學生之所以會有上述表現是因為教育家的宣傳和引導作用。以性別為導向的教育工作者總是向女學生灌輸家庭與事業相對立的觀念,于是在女學生的意識中使她們認為二者只能選擇其一,或者進入家庭或者從事事業,而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實踐中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引導女學生進入家庭退出事業,于是產生的一個結果是女學生在讀書期間對于公共事務的關注下降。(參見《女性的奧秘》,第162 頁)弗里丹的這種分析或許還需要進一步討論,但這本書對于人們認識今天的性別關系還是非常具有啟發的。我們在本文中將闡述弗里丹在書中所闡述的女性的奧秘以及她對女性的奧秘所進行的研究和對我們的啟示。
《女性的奧秘》是一部重要的著作,書的封面上是這樣介紹的:“本書關于社會關系的見解喚醒了男人和女人。這本書改變了一個國家,甚至這個世界的意識。”可見人們對它的評價是比較高的。在我看來,《女性的奧秘》一書所談論的問題是女性的解放問題,它是按照女性的奧秘是什么,有什么樣的表現,為什么會形成女性的奧秘以及作為女性如何走出女性的奧秘并獲得解放這樣一個邏輯順序展開的。如果僅僅通過本書題目,我們似乎并不能看出本書會講述什么內容,也無法把女性的奧秘這樣一個看起來十分玄乎的概念與女性的解放聯系起來。假如我們看看該書另外一個譯本的題目——《女人:走出陷阱》[2]將會明白本書所說明的問題了,本書研究的對象是二戰之后美國中產階級婦女所面臨的狀況:婦女成為家庭主婦的形象,一方面她們看起來過著很舒適安逸的生活。另一方面,在那種生活之下,婦女們產生了精神的空虛,她們在價值選擇上開始顯得無所適從,但又不知道問題出在何處。用弗里丹的術語講就是她們的生活中產生了一個“無名的問題”。弗里丹通過大量的調查,她訪問了各種人物,包括中產階級家庭主婦,在校女大學生、教育工作者、報紙刊物的主編、商業界的人士等等,她發現,中產階級婦女那種生活狀態的形成是各種社會因素——從媒體工作者到社會科學家再到教育家以及商業人士或有意或無意塑造的結果,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女性的思想意識,使她們離開公共生活領域進入家庭,成為幸福的女主人公——家庭主婦,這構成了對女性的一種束縛,所以她呼吁女性走出那個陷阱,進入公共生活領域投入到公共事務中去以實現自我從而擺脫束縛于家庭生活的沉悶狀態。
《女性的奧秘》共十四章,第一章主要闡述美國婦女面臨的問題,即女性的奧秘。第二章闡述這一問題的表現,即女性的奧秘有什么樣的表現。接下來的幾章中,她展開了對女性奧秘形成原因的考察,她首先分析了新聞媒體在塑造女性形象中的作用,在弗里丹看來,女性奧秘的產生與男性作家、男性編輯的宣傳或者男性對婦女雜志的控制有關,是男性通過這些宣傳媒體創造了女性的角色,而女性又被這一角色所塑造,成為了家庭主婦。女性從宣傳領域的退出恰好為男性提供了塑造女性形象的工具,他們借助于媒體這一工具展開對女性形象的描繪,而這種描繪是以男性的需求為標準的,因此構成了對女性的誘導和控制。
關于社會科學的理論在塑造女性形象中的作用,她指出,“今天,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都享有科學的權威,正是這些姑娘對科學權威的尊重和敬畏,使她們不敢對女性的奧秘提出任何質疑”(第127 頁),她還分別批判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婦女理論、結構功能主義的理論、瑪格麗特·米德的理論,認為這些理論在塑造當時的婦女形象,改變婦女觀念中起了重要的影響。“女性奧秘的最富有熱情的傳教士就是功能主義者。”(第127 頁),“在美國,社會科學沒有摧毀限制婦女生活的舊偏見,而僅僅賦予了它們新的權威。一種奇怪的循環過程,使本來應該成為婦女解放強有力武器的心理學、人類學及社會學的深刻見解不知怎么地都互相抵消,使婦女陷入了死胡同。”(第128 頁)
她還分析了教育對于塑造家庭女主人公的影響、商業行為是如何通過廣告宣傳的作用引誘婦女主動留在家庭生活領域中的,從而揭示了隱藏在女性奧秘背后的教化作用和商業力量。通過這樣的分析,她找到了女性的奧秘何以會形成的原因。
最后,在《女性的新生》一章中她提出了如何走出女性奧秘的建議。這個建議就是每個家庭主婦應該看到自身狀況所形成的原因,然后針對家務勞動、婚嫁家庭以及教育與商業行為形成新的看法,認識到它們是如何誘導女性進入家庭的。她還提出了如何在教育以及商業活動中所應注意的問題,建議教育工作者和商業人士應該在活動中避開女性的奧秘。
以上就是《女性的奧秘》一書的結構和基本內容,我們在這里不詳細闡述每一部分的內容,也就是弗里丹在書中所闡述的女人是如何被誘導進入家庭的,我們只闡述如何認識這一著作。
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女性的奧秘這一重要概念所指的是什么。簡而言之,女性的奧秘就是一種女性所受到束縛。這種束縛表現為,自二戰以后的二三十年之內,美國中產階級婦女被各種力量引導進入家庭中,女人放棄了在公領域中所從事而活動而把由男人——包括那些自戰爭結束后從戰場上退回來的男人——把持了公領域的活動。如果僅僅看這一過程實在沒什么值得探討的問題,它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按照性別角色進行的分工而已。可是,由于女性所從事的私領域,即家庭生活領域的各種活動在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中往往被看作是低于公領域的活動的,因此,女性所面臨的是一個被社會看作是缺乏價值意義的領域,雖然中產階級家庭婦女的物質生活是十分安逸的,然而與公領域相比所形成的價值的減弱在她們的心理上產生了影響,使她們面臨生活意義的弱化的問題,簡言之,把整個身心都投入到家庭生活中的婦女們感到非常地“郁悶”,可是她們面對的物質生活確又是極大豐富的,因此,她們不知道自己出了什么問題,或者是她們生活中的哪些因素導致了這種“郁悶”的生活狀態,這也就弗里丹在本書一開始就指出的那個“無名的問題”,也就是“女性的奧秘”。
如果說《第二性》這一著作闡述的是女人何以可能或者女人是如何變成女人的問題,那么《女性的奧秘》一書所揭示的則是二戰以后美國中產階級的家庭婦女如何可能的問題。在弗里丹看來,正是由于婦女被誘導進入了家庭中才產生了女性的奧秘,誘導她們的是上述各種因素。
《女性的奧秘》一書的啟示是很多的。首先,弗里丹探討女性奧秘形成的過程中展開了大量的調查,她所揭示的雖然是美國社會中的各種力量——新聞媒體與報刊雜志、社會科學的學者、以性別為指導的教育工作者和商業界的活動與女性的奧秘之間的關系,這一結論并不僅僅適用于解釋美國社會中的婦女,同樣也可以拿來解釋中國社會的婦女,雖然中國社會中并沒有形成美國那樣的中產階級,也沒有產生那種中產階級的家庭主婦,但是,我們上述各種力量在塑造女性角色中的作同卻是在中美兩種社會中都存在的,只是由于兩種社會所面對的人物不同,因而它們所塑造的目標并不完全相同。在戊戌維新時代,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學者們所宣傳的婦女解放,他們的放足與興女權的主張和實踐;在辛亥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所宣傳的號召婦女積極參與革命以充實兵源,民主革命時期通過婚姻的治理,還有建國后一度流行的“鐵姑娘”(關于“鐵姑娘”的研究可具體參見金一虹發表在《社會學研究》上的文章“‘鐵姑娘’再思考”)等等,這些社會行動所塑造出來的女性形象雖然各不相同,但都是通過宣傳、教育甚至借助社會科學種種方式按照某中需要對女性的改造,這種方式與美國社會對于中產階級家庭主婦的塑造方式是非常類似的。
其次,我們還可以看到一點,在塑造女性角色的過程中,提倡某種女性角色的往往是男性,因此很多女性主義的學者批評批評男性按照自己的要求來塑造女性的做大,主張應該由女性自己來說話,由女性表達女性的聲音。這種主張是有道理的。按照波伏娃的說法“由于我們(即女性)根植于女性世界,我們會比男人更熟悉這個世界,更直接地認識到做女人對一個人意味著什么,而且對這種認識,我們會更關心。”(可參見波伏娃《第二性》第12 頁,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 )我們通過《女性的奧秘》一書會更全面地認識這一主張。弗里丹在第六章中批判結構功能主義(這一理論是戰后美國社會學的主流,以帕森斯為代表的結構功能主義學派一度在20 世紀50 ~70 年代統治了美國社會學界成為主流的學派,因此它對美國人的思維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這一學派的統治時期恰好是女性的奧秘形成的時期。——筆者注)的同時也批判了瑪格麗特·米德的人類學理論,指出她的理論實際上依然是弗洛伊德的色調。而米德恰恰是女人類學家,米德通過她的人類學研究所揭示的性別與文化的關系是有一定啟發的,她隨后的研究卻并沒有進一步分析女性是如何被文化所塑造的過程反而轉向了對女性傳統角色的肯定,從而把女性固定在傳統的角色中,因此,米德的理論也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女性奧秘的形成過程。其實并不僅僅在美國有這樣的情形,古代中國的女子教育中,很多女性的教科書,例如《女誡》、《內訓》、《女則》、《女論語》等等,其作者都是女性。我們應該認識到,“女人最了解女人”這樣的說法是有條件的,并非只要是女性就一定能夠發出女性的聲音,而是具有社會性別意識的女性——那些跳出傳統的性別角色關系圈子的女性才能發出女性的聲音,這是人們在婦女解放的實踐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最后,我們可以走出婦女解放這樣的問題來看《女性的奧秘》一書的啟示,這一著作揭示的固然是女性是如何被塑造成家庭主婦從而陷入一種價值弱化的生活這一過程,但這一對女性奧秘的探究揭示的并不僅僅是女性,它同樣適用解釋人們生活的狀況。我們可以看到,《女性的奧秘》揭示的是女人如何被引導而慢慢地進入家庭的,在這一引導的過程中,很多引導方式是看不見的,是通過一些巧妙的策略在起作用的,這些策略產生了一種非常奇妙的效果,它們使女人們覺得進入家庭做起快樂的家庭主婦來是自己主動的選擇,是自我實現的途徑,而不是被引導的,所以,在她們進入家庭后,面對家庭生活而產生的“郁悶”,她們很難找出原因來。到底是什么導致了自己那種生活體驗和精神狀態?對于這個問題不僅美國的中產階級家庭婦女,就連一些社會科學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也難以回答,誰都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也就是說,這種引導甚至連引導者都不知道,都沒有意識到他們是在引導婦女進入家庭。我們在這里看到了一種非常隱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一些看不見的策略在起作用,對于這一過程,人們似乎是無意識的。這個結論對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情形也是具有解釋力的。布洛維在研究發展中國家的工人時發現了“制造甘愿”這一策略,即在工廠里工作的工人們一開始是很不情愿參見工廠的工作的,然而工作一段時間之后他們發現自己當初的反抗已經發生了轉變,他們不但不討厭到工廠里工作,反而非常主動地投入到工作中,甚至以不參加工作為恥辱,于是一種“甘愿”就被制造出來了,它使工人自己認為自己所做的正是自己想的,是自我意志的體現,是自己的自由選擇,這種狀態的產生是通過某種策略實現的。而《女性的奧秘》一書所揭示的也是這一過程,她揭示的是女性的“甘愿”是如何被制造出來的,這自然是相當深刻的。
弗里丹認為,“婦女低下的地位,是由她們缺乏受教育的機會和被禁錮在家庭內造成的。”針對女性奧秘所開的藥方是號召婦女走出家庭從事社會工作,主張婦女參與公共生活,為公共福利與自由而活動,認為在這種活動中婦女也同時解放了自己,認為這樣可以使女性擺脫僅僅局限在生活領域中的郁悶壓抑狀態,她認為女性走出家庭,擺脫女性的奧秘最好的方式是通過教育,認為教育在這一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最為重要的。我們對這一看法應該進行分析。在二戰后的美國,這一主張確實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但我們還應看到,在傳統的性別角色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僅僅讓婦女走出家庭并不意味著婦女的解放,反而有將女性男性化的情形發生。因為公領域的活動是帶有男性化色彩的,婦女走出家庭進入公領域實際上是進入男性化色彩為主導的領域,這是以犧牲女性的色彩為代價的,這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婦女解放。犧牲女性色彩的情形在中國近代婦女解放的歷史實踐中一直存在,尤其是在建國后到80 年代期間,女性也確實走出家庭進入了公領域的生活,她們從事著各種社會工作,她們與男人一樣進行奮斗,然而這種解放僅僅是號召婦女走出家庭,其他相關配套設施并未隨之完善,譬如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法律政策、社會的價值觀念等等,這些社會設置依然是傳統性別角色關系之下的,在這種情況下,僅僅號召婦女走出家庭的解放實踐反而給婦女帶來了更大程度的壓抑。所以,婦女解放是一個系統工程,僅僅改變社會的某一方面并不奏效,而需要全面的解放,假如號召婦女走出家庭,那么與之相關的是,婦女也應隨著這一過程同樣地走出傳統的性別關系的一系列束縛,這樣才能保證以走出家庭的方式做進行的解放實踐避免將女人男人化的情形發生。
[1]弗里丹[美] 女性的奧秘第,159頁,[M] 程錫麟朱徽 王曉路 譯 廣東出版集團,廣東經濟出版社 2005年5月第一版
[2]參見 B·傅萊丹 女人:走出陷阱[M] 知識出版社 1992
溫 馨 提 示
作者稿酬全部來自于贊賞,如贊賞不足20元,歸平臺,如超過20元,則20元以上的部分,80%給作者(特別說明:贊賞的號統一使用安之書館老劉的號),20%作為平臺的維護費用。如果文章發布的第一天(24小時)閱讀量就破千的,額外獎勵40元;超過兩千的額外獎勵80;三千以上的額外獎勵200(稿酬和獎勵將在文章推送一周后通過發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