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首家,全新肝癌治療項目釔90走出海南博鰲落戶廣州
原標題:華南首家,全新肝癌治療項目釔90走出海南博鰲落戶廣州
頑固的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克。對于肝癌這一在我國發病率高、致死率都很高的惡性腫瘤而言,利用安全可控的放射性藥物引入腫瘤內,從癌細胞內部予以破壞、殺傷,是行之有效的方案。比如甲狀腺癌患者采用經典的碘131治療,前列腺癌采用的镥177標記的PSMA,都屬于將放射性藥物靶向腫瘤,從內部破壞腫瘤組織的成熟治療方案。
30日上午,在國外運用了20年,且為15萬人次提供了治療的釔90樹脂微球介入治療惡性肝腫瘤項目,正式從海南博鰲醫療先行示范區走出,落戶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該院核醫學科、介入血管科、肝膽外科、胃腸外科、腫瘤放療科消化內科、藥學部、全科醫學、影像科、超聲科以及病理科等多個科室,專家教授將組團開展頭腦風暴,為肝癌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據悉,由于該治療方案屬個性化定制,放射性藥物從元素提煉-生產制備-運輸至國內都需要特殊的渠道進行。因此,該費用相對高昂的治療方案在治療前需嚴格篩選合適患者,讓個性化定制發揮最大療效。但從該項目獲準上市前,在海南博鰲進行的多次臨床應用來看,晚期肝癌患者均從治療中得到獲益。
肝癌現狀:
全球半數肝癌發生在中國
85%喪失手術機會
因為早期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患病基數龐大,加上飲食、生活習慣(如酗酒)的變化,我國一直是肝癌大國。根據國家癌癥中心最新的腫瘤年報顯示,肝癌在我國的發病率排名第五,同時是男性的第三大高發惡性腫瘤,女性的第七大高發癌癥。但在死亡率排名上,肝癌的死亡率則要遠高于其他癌癥,排名男性第二、女性第三順位。
“每年全球約一半的新發和死亡肝癌病例發生在中國,由于起病隱匿,早期無明顯癥狀,肝癌確診后大多數已經是晚期,腫瘤平均直徑達到了6.7厘米。”
外科手術治療是肝癌的首選方案,但在我國,能夠獲得手術切出機會的患者僅占總患者數的15%。85%的患者因腫瘤過大或已經遠端轉移而喪失了手術機會。“無法手術,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10%。而接受手術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60%以上。”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血管科主任張艷教授告訴南都記者,針對類似的肝癌患者治療,外科手術已難于開展,免疫+靶向又往往出現耐藥。更多的患者不得不前往介入科尋求介入干預。用堵塞給腫瘤供血血管的方案來餓死癌細胞。“偏偏肝臟是再生能力極強的臟器,肝癌又有著非常頑固的生命力。往往堵塞主要腫瘤供血血管后,它會自動生成其他血管繼續給腫瘤供血供養。常規介入的方案效果相對有限。”在張艷教授接觸的肝癌病患中,有的患者曾接受過四五次的介入栓塞。
除了原發性肝癌,我國的另一大高發癌癥—結直腸(發病率高于肝癌,但總體死亡率低于肝癌),晚期也往往伴隨著肝轉移。結直腸癌患者中約有50%患者伴有或將發生肝轉移,其中僅10%~20%肝病灶可切除,無法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他們的致死原因并非結直腸癌,而是肝癌帶來的腹水等嚴重并發癥。”
國外已應用20年的技術
去年在海南博鰲得到了成功應用
既然傳統的燒(放療,輻射外照射)、殺(手術,85%錯過了機會)、毒(化療)方案和新型的免疫、靶向治療對晚期肝癌的總體療效都有限。那么換一種思路,將特效放射性藥物或放射性微球植入到肝癌腫瘤內部,由內而外對癌細胞、腫瘤進行破壞,則是現代醫學領域一直在探索且已經投入臨床應用的一種方案。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影像部主任、核醫學科主任徐浩教授表示,利用放射性核素釔90介入治療惡性肝腫瘤項目,這一方案在國際上已經運用了20年歷史,并提供了15萬人次的治療。此方案屬于精準介入治療,由于藥物具有放射性,開展治療對醫院團隊的資質要求極高,我國一直未批準該治療方案應用。
“直到2021年9月該技術通過海南博鰲醫療先行示范區得到應用,并觀察到了患者取得了明顯獲益后,該項目的國內獲批才被提上議事日程。而在此之前,每年大約有近兩百名肝癌患者、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要前往香港特區接受類似治療。”
徐浩表示,其實在放射性核素釔90介入療惡性肝腫瘤項目的國內獲批前,已故的吳孟超院士曾聯合湯釗猷、劉允怡、王紅陽、陳孝平、樊嘉六位院士以及國內的肝臟腫瘤專家也一直就引進該藥進行呼吁。今年1月30日,釔90樹脂微球注射液已經正式獲批在中國上市,而暨大附一院因其在核醫學科在復旦專科排行榜華南區第一的專業地位,以及介入血管、胃腸外科、腫瘤放射等多學科的綜合實力,成為華南地區首家獲批開展該項治療的三甲醫院。
據悉,和核醫學診斷顯像所用的放射性藥物釋放的伽馬射線不同,治療用放射性藥物釔90釋放的是貝塔射線。釔90的半衰期僅僅只有64.1個小時,也就是說,其在植入患者體內后,其放射性64.1小時后自動衰減一半,最終衰變后產物為對人體基本無害的鋯90。 釔90射線組織穿透距離約為2.5mm,能夠快速、集中的釋放能量打破腫瘤細胞的DNA鏈條,使其死亡。過程中,其對患者接觸的生物、親人,幾乎沒有輻射傷害。“釔90治療具有發射純 β 射線,能量高、組織穿透距離短、安全性好的諸多特點,對于結直腸癌肝轉移或原發性肝癌患者而言,增加了一種行之有效的選擇”,徐浩教授表示道。
需經過多次評估
影像檢查后方可應用
暨大附一院院長徐安定教授表示,釔90樹脂微球介入治療惡性肝腫瘤項目在華南地區首選暨大附一院后,醫院將同時成立肝癌防治多學科團隊,為華南地區以及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在內的肝癌患者提供一體化的精準診療服務。來自核醫學科、介入血管科等多個科室的專家、教授將共同為患者提供多學科診療服務,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醫院黨委書記閉思成表示,下一步,醫院會全面支持釔90新技術的開展。為粵港澳大灣區患者帶來最新的治療手段,讓患者享受到優質的多學科綜合治療。
據悉,釔90介入手術治療,就是一種特別個性化的手段。其首先需要經過影像學和多臟器功能評估,然后由多學科專家教授進行會診判斷。“在正式釔90介入治療之前,我們還會先用類似釔90樹脂微球的放射性藥物進行一次預評估,通過核醫學SPECT/CT檢查等科學手段來模擬釔90在患者體內的分布,綜合評估需放入釔90的劑量。”張艷教授告訴南都記者,在完成了這一系列工作后,才進入到訂購釔90和物流運輸的階段。
據悉,釔90元素的生成運輸都非常嚴格、特殊,藥品送到醫院后,由介入血管團隊進入第二次介入治療,這一次就是根據此前綜合評估的給藥劑量,通過血管通路內運輸,將釔90輸送到肝癌腫瘤的主要供血血管內,讓其順著供血進入腫瘤內部開始放射性能量殺滅腫瘤細胞。
也正是由于該治療方案的個性化定制特點明顯,藥物從元素提煉-生產制備-運輸至國內都需要特殊渠道。治療費用方面,在目前國內僅個別城市通過補充商業保險進行70%的報銷外,絕大多數患者往往需要自費。
近期,醫院將會開展華南地區首例結直腸癌肝轉移精準介入手術,目前已經進入到患者遴選階段,一旦找到最合適應用的患者,將立即開展該項治療技術。
相關鏈接:
創新藥釔90技術應用場景和效果
據悉,釔90治療目前主要應用于結直腸癌肝轉移的降期、橋接手術切除治療;巨大肝臟腫瘤的姑息、挽救性治療,提高生存質量;對晚期肝癌患者進行放射性肝段消融、損毀治療等治療場景。
總體而言,肝癌患者應用該技術后的客觀緩解率要明顯好于其他治療方案。其對于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療效果還體現在中位生存期的較大幅度提升上。
此前在海南博鰲的應用中,一名IIIa 期、肝癌直徑達10.8厘米伴門脈癌栓、余肝不足的患者,在使用了釔90結合乙肝抗病毒治療后,兩個月癌癥直徑縮小到1.8厘米,3個月后影像學觀察不到活性病灶,同時門脈癌栓消除。 在成功實現腫瘤降期轉化后,該患者日前成功接受了外科手術切除術。
“現有的肝癌治療方案,只能在縮小腫瘤、解決門脈癌栓、增大余肝體積這些核心指標中三選一、三選二,釔90方案是能同步實現三種治療效果的手段。”
采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 通訊員 張燦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