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糖居高不下如何應對?
原標題:糖尿病患者血糖居高不下如何應對?
糖尿病人的血糖長期升高,容易出現腎小球微血管病變,患者的蛋白排泄、濾過異常,嚴重可引發腎衰竭、尿毒癥。
但沒有一個糖尿病人不想控制好血糖,后半生被糖尿病的各種并發癥困擾,甚至落得透析的下場,無處脫身,連累家庭。
一旦被確診為糖尿病,以下2招糖尿病患者要掌握,還要“活學活用”:
1、多和糖友溝通,借鑒控糖經驗。
糖尿病患者得病后,一開始很難接受,心態和情緒也會很不穩定,對未來也充滿了迷茫。除了和身邊的親人、朋友傾訴,緩解焦慮等情緒以外,也可以尋找其他糖尿病同伴,互訴衷腸。他們更能深刻地理解這種感受,也能給予我們一些控糖經驗。
活學活用:控糖經驗涵蓋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用藥等個個方面,但我們學到的不一定完全對的,還要結合主治醫生的醫囑,取其精華;在用藥上既要多加了解分析,又要切忌照搬他人,畢竟每個人的病情不同。
2、飲食用藥多方面做好,控制血糖達標。
糖尿病患者的五駕馬車此處不再贅述,重點在于“達標”2字。
我們知道,糖尿病并不是最可怕的,而是血糖長時間控制不佳引起的各種糖尿病并發癥,只有血糖達標,才能避免更嚴重的情況發生。
活學活用:糖尿病患者年齡、病情等不同,控糖標準也不一樣。
比如中青年、病程較短、沒有明顯心腦血管疾病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應控制在4.4-6.1mmol/L之間,餐后血糖低于8.0mmol/L;而其他糖尿病患者,血糖標準可以適當放寬:比如年齡70歲以上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6.0-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8.0-10.0mmol/L之間即可;合并心腦血管疾病或者經常發生低血糖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控制在7.0-9.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8.0-11.0mmol/L之間。
不想血糖長時間控制不佳引發腎衰竭,患者既要嚴格又要適當放松,既要多聽取別人的經驗,也要學會最大化地將“精華”應用到自己身上。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