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門脊髓空洞癥殷世榮:脊髓空洞癥都有哪些癥狀應該怎么辦呢

脊髓空洞癥,顧名思義就是脊髓內有空洞形成,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脊髓變性疾病。這種病的病程進展極緩慢,患者數年或者十幾年都毫無察覺,而且不像多發病和常見病那樣引起大家的重視,在認識和治療上會存在一些偏見和誤區。因此,很多患者有可能被誤診。
1、起病癥狀
因脊髓空洞常在一側的頸膨大的后角基底部,起病常為一側的頸肩部和上肢的麻木、疼痛、肌力減弱及頭痛;也有手部肌肉萎縮持續多年的;常有因痛覺、溫度覺喪失以致手部燙傷或燒傷而不自知疼痛者;此外還有下肢僵硬無力、麻木、行走困難;或面部、軀體排汗異常;少數病例有暈眩、復視或跌倒發作現象。
2、感覺異常
通常表現為一側或兩側上肢痛覺和溫覺減退或消失;或可有麻木感,嚴重者手被燙傷或刀割傷而不知覺;或伴有頸、肩、背或上肢的疼痛。部分患者下肢亦有感覺異常。
3、運動異常
主要表現為一側或雙側上肢力量下降;手部肌肉萎縮,嚴重者小指及無名指不能伸直,手呈爪形;頸、肩、臂部肌肉萎縮。部分患者有下肢運動障礙。部分癥狀持續進展或不治療的患者晚期可能癱瘓。
4、神經營養障礙
早期出現一側肢體和軀干皮膚干燥少汗;中期出現脊柱、上肢關節變形;晚期可出現大小便失禁。
5、延髓損害
延髓損害常由頸髓空洞向上擴延所致。如三叉神經脊束核受侵,多表現為單側面部麻木和節段性向心性痛、溫度覺障礙,呈“洋蔥皮樣”分布形式,并伴有解膜反射減弱或消失;如疑核受侵則有同側的軟腭和聲帶麻痹,導致飲水嗆咳、吞咽困難、構音障礙、懸雍垂偏斜和咽反射消失;如舌下神經核受侵則同側舌肌萎縮及肌肉顫動,伸舌偏向病側;如前庭小腦束或內側縱束受侵,可出現眼球震顫、眩暈和步態不穩等;如侵害脊髓丘腦束和錐體束則出現對側半身淺感覺障礙和錐體束征。
溫馨提示:中醫認為,髓由先天之精而化生,為物質基礎,又在生長過程中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斷補充。故先天不足或后天失養,均可導致髓病。腎精不足 腎精是構成人體的本源。《黃帝內經》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則腦髓生。”腎精不足,則不能化生充填髓海,致腎虛髓空。本病大都為先天性畸形所致,顯系腎精不足為其主因。發病初期,病情隱匿,后期則進一步損傷脾腎,致氣血乖戾,精髓更為損傷,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