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三多一少」,這17種表現也是糖尿病征兆!
原標題:除了「三多一少」,這17種表現也是糖尿病征兆!
眾所周知,糖尿病的典型癥狀是「三多一少」,「三多」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一少」指體重減少。
事實上,具備「三多一少」典型癥狀的糖尿病人只占一半,還有另外一半病人的癥狀并不典型,要么沒有明顯癥狀(主要見于早期、輕癥糖尿病患者),要么只具備「三多一少」中的某一、兩個癥狀,還有一些以下面這些癥狀出現:
1. 餐前低血糖
在糖尿病的早期,病人往往沒有明顯的「三多一少」癥狀,而常常表現為「餐前低血糖」。
這是因為 2 型糖尿病患者 胰島素分泌高峰延遲,當餐后血糖升至高峰時,胰島素分泌卻沒有達到峰值,等到血糖回落時,胰島素分泌反而達到高峰,因而導致下一餐前出現低血糖,病人往往在餐前有明顯饑餓感,這是 2 型糖尿病早期的一個信號。
2. 疲乏無力
由于胰島素缺乏和/或胰島素抵抗,使得血中的葡萄糖不能被細胞充分攝取、代謝和利用,由于產能不足,導致身體疲乏無力。
3. 局部皮膚黢黑
在某些重度肥胖者的脖頸、腋窩、大腿根等處可見皮膚黢黑,怎么洗也去不掉,臨床稱為 「黑棘皮癥」。
黑棘皮癥提示患者存在嚴重的胰島素抵抗及高胰島素血癥,是 2 型糖尿病的一個早期表現。
4. 孕期血糖偏高或生過巨大兒的女性
一些女性在妊娠期發現血糖偏高,胎兒在高糖環境下生長發育特別快,出生時體重可達 4 千克以上。
這類女性分娩結束后血糖大多可恢復正常,但日后發生 2 型糖尿病的風險很高, 屬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因此,需要定期監測血糖。
5. 胃腸道不適
高血糖可導致 植物神經病變,引起胃腸功能紊亂,病人常常表現為腹脹或頑固性便秘,也有少數病人表現為慢性腹瀉,或者腹瀉與便秘交替。
與感染性腹瀉不同,糖尿病引起的腹瀉屬于功能性腹瀉,通常不伴有發燒、腹痛、里急后重及膿血便,抗生素治療無效。
6. 排尿困難及尿潴留
高血糖可損害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經,影響膀胱收縮及排空,病人可表現為小便困難、尿潴留及張力性尿失禁。
當男性出現上述癥狀時,不能想當然認為一定是前列腺肥大,還要注意排查糖尿病。
7. 出汗異常
糖尿病引起植物神經病變時,可導致患者汗液分泌異常,患者常常是天氣不熱也常常大汗淋漓(尤其是吃飯時),特點是上半身出汗多,下半身出汗少或不出汗。
8. 視物模糊
長期高血糖可導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引起視力下降、看東西模糊、復視等等,臨床上,有些糖尿病人就是因為視力問題去眼科就診而查出糖尿病的。
9. 直立性低血壓
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病變還可引起血管舒縮功能異常,當病人久坐、久臥后突然站立時,由于血管不能反射性收縮,可導致血壓下降而引起 一過性腦缺血,出現頭暈、眼花甚至暈厥。
10. 性功能障礙
長期高血糖可引起植物神經及周圍血管病變,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即「陽痿」)。據調查,男性糖尿病人合并陽痿的約占 50% 左右。因此,對于中年陽痿患者,應注意化驗血糖,排除糖尿病。
11. 手足麻木
糖尿病可引起周圍神經病變,表現為 對稱性的手足麻木、疼痛、灼熱、感覺減退或消失,也有人會產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覺。所以,對原因不明的手足麻木者,應注意檢查血糖。
12. 肩周炎
肩周炎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的骨科疾病,主要表現為肩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長期高血糖會損傷微血管,引起肩周組織局部微循環障礙,導致關節腫脹,最終誘發肩周炎。
因此,對由糖尿病引起的肩周炎,在進行局部治療的同時,還要嚴格控制血糖。
13. 皮膚及外陰瘙癢
高血糖可刺激皮膚神經末梢,引起皮膚及外陰瘙癢(尤其是女性),讓人寢食難安,因此,有上述癥狀者應注意排除糖尿病。
14. 皮膚反復生癤長瘡
高糖環境有利于病菌滋生,加之糖尿病人白細胞的吞噬能力下降,因此,病人容易發生皮膚、泌尿生殖道、呼吸道等部位感染。
因此,皮膚反復生癤長瘡、經常尿路感染的患者,一定要檢查血糖,排除糖尿病。
15. 傷口久不愈合
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外周血管病變,傷口周圍組織的血供較差,加之患者營養物質丟失嚴重,因此,一旦受傷或手術,傷口往往不易愈合。臨床上,對傷口久不愈合的患者,一定別忘了檢查血糖。
16. 牙齦發炎及牙齒松動
高血糖可引起口腔粘膜感染及牙周炎。此外,長期高血糖可導致牙槽骨骨質疏松,造成牙齒松動甚至脫落。
17. 尿泡沫增多或尿蛋白陽性
長期高血糖可導致腎臟損害,謂之糖尿病腎病,患者早期可表現為尿泡沫增多或尿微量白蛋白增高,因此,對于這類病人也要注意排除糖尿病。
總之,糖尿病除了大家熟悉的「三多一少」典型癥狀,還有許多形形色色的非典型癥狀。因此,癥狀不典型或無癥狀的 糖尿病高危人群也要定期進行篩查,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文章來源于內分泌時間,版權或知識產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選用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業用途;若有異議,請及時聯系刪除。
醫藥匯通
每一次分享都想與你同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