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不同類型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和原則

糖尿病中醫又叫消渴,是消瘦和煩渴的意思。由于現代人生活節奏較快,物質相對充裕,糖尿病已成為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主要病癥之一。
南京太乙堂中醫專家梁世界認為,糖尿病發生的主要病理機制是脾虛失運。因為,脾不散精,則飲食之中的精微物質--血糖就不能輸布在臟腑營養四肢,積蓄過多則隨小便漏泄至體外。所以,治療糖尿病,需從脾論治。針對各個不同階段,重視脾胃之功,顧護生化之源,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臨床可通過益氣健脾辨證運用在不同糖尿病患者身上,配以清熱瀉火、養陰生津、補腎填精、芳化和中、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療糖尿病,使血糖達標,緩解或消除癥狀,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中醫對于糖尿病的治療找出了一套屬于自己的特色療法。中醫將糖尿病分為陰經虧虛型、陰虛熱盛型、氣陰兩虛型、氣陰兩虛兼淤型和陰陽兩虛型五種類型,并總結出各種類型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和原則。
陰經虧虛型糖尿病
癥狀:咽干口干,食欲旺盛,大便干結,形體大多超重或肥胖,自覺體力或精力較前減退,舌紅苔黃或白少津,脈沉弦。
主治原則:滋陰增液
梁世界指出:早期糖尿病患者多以陰虛為主,常因無典型的“三多”癥群而被忽視,不少患者是在健康查體或診治其他疾病時發現,當詳細詢問病史時,其實患者早已出現臨床癥狀如口干欲飲,食欲旺盛,大便干結等,中醫辨證多為陰津虧虛,治宜滋陰增液。
另外,對于部分葡萄糖耐量減低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證屬陰津虧虛或陰虛肝旺或陰虛陽亢者,亦可參照上述辨證治療。
陰虛熱盛型糖尿病
癥狀:煩渴多飲,多食易饑,尿頻量多,大便干結,尿色混黃,舌紅少津,苔黃而燥,脈滑數。
主治原則:滋陰清熱
陰虛熱盛是糖尿病常見的證型。臨床觀察此型多見于糖尿病的早期階段,患者大多未出現血管、神經并發癥,絕大部分患者均有多飲、多尿、多食等典型的“三多”癥群。
辨證要點是煩渴多飲,小便頻數,大便干結,舌紅苔黃少津。基本病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故治當滋陰清熱為主。
陰虛熱盛型治療用藥,大多寒涼,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寒涼損傷脾胃。對于脾胃素虛或老年糖尿病患者需用滋陰清熱藥時,劑量亦不宜過大,否則過服寒涼重劑可引起胃脘不適,腹脹腹瀉等胃腸道不良反應。
氣陰兩虛型糖尿病
癥狀:典型的多飲、多尿、多食癥狀不明顯,口咽干燥,神疲乏力,氣短,腰膝酸軟,大便干結,或兼心悸自汗,或眩暈耳鳴,或肢體麻痛,或視物模糊,舌體胖或有齒印,舌苔白,脈沉細。
主治原則:益氣養陰
氣陰兩虛兼淤型糖尿病
癥狀:三多癥狀不明顯,口干,乏力,心悸氣短,眩暈耳鳴,腰膝酸軟,肢體麻痛,視物模糊,胸悶胸痛,或兼雙下肢微腫,或兼中風偏癱,血液流變學異常,甲皺微循環異常,血小板聚集增強,舌體胖,舌質暗或紫暗有瘀斑,舌腹靜脈紫暗怒張,脈沉細。
主治原則:益氣養陰活血化瘀
氣陰兩虛兼瘀是糖尿病合并癥最為常見的證型,其特征是:
①病程相對較長,多見于糖尿病的中后期;
②燥熱標證已退,典型的多飲、多尿、多食的三多癥狀不顯著,多合并視物模糊,眩暈心悸,肢體麻疼,水腫胸悶胸疼,中風偏癱等并發癥;
③臨床表現以口干,乏力,氣短,舌胖質暗為特征。充分反映了氣陰兩虛兼瘀的病機特點。因此在治療上應益氣養陰,活血化瘀。
陰陽兩虛型糖尿病
癥狀:腰膝酸軟,氣短乏力,口干飲水不多,畏寒肢冷,顏面或下肢水腫,食欲減退,大便溏瀉或泄瀉便秘交替出現,小便混濁如膏,面色蒼黃晦暗,耳輪干枯,齒搖發脫,陽痿,舌淡暗,苔白而干,脈沉細無力。
主治原則:育陰溫陽補腎活血
梁世界表示: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總結出中醫中藥對改善糖尿病臨床癥狀,降低血糖、血脂,改善微循環及糖尿病慢性病變的防治均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