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人民醫院打造心血管內科區域醫療高地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劉錦光為患者做檢查。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辦公室里掛滿康復病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劉錦光為患者做檢查。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辦公室里掛滿康復病人送的錦旗。
醫院供圖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病房內,醫生在照顧病人。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走廊的留言墻上貼滿病人家屬的感謝留言。
一名急性心梗病人被送達醫院后,能否在90分鐘內開通閉塞血管,決定了搶救的成功率。
時間就是生命。在心血管內科專業里,病人送達醫院急診室門口到首次球囊擴張的這一段時間,被稱為“門球時間”——“門球時間”每延長15分鐘,死亡率將明顯升高。
正如射門的機會之于每一位足球運動員,對于每一名心血管內科臨床醫生來說,每縮短一分鐘“門球時間”等于為患者爭得多一份生的希望,是他們最迫切的愿景。
這也是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專科成立30多年來持續努力的方向。作為惠州市唯一一個廣東省心血管臨床重點專科,近年來,該科通過不斷提高診療水平和技術力量,推動心血管內科醫療資源下沉,從縱深拓展和橫向突圍兩個維度,竭盡全力為惠州冠心病患者縮短“門球時間”,用生死時速跑贏疾病,為患者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延續生命的機會。
撰文:廖鈺嫻 曾寧
攝影:梁維春(除署名外)
縱深拓展
打造區域專科醫療高地
2018年伊始,一個重磅消息傳來——作為醫療領域第三方評價機構的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出爐了《醫院藍皮書2018》,對中國的地級城市醫院進行了醫院競爭力評估,并首次對中國地級醫院16個專科進行排名評價,在心血管內科專科一項,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位列25強。
“地級城市醫院專科30強,意味著醫院在資源配置、醫療技術、醫療設備等都表現較好,在同級醫院中具有很好的標桿示范作用,能承擔起當地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急危重癥患者搶救以及部分疑難復雜疾病的診治。”艾力彼在對藍皮書的解讀中如是寫道。
對于有著30多年歷史的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性成果,意味著專科的發展已經突破區域,開始兼備全國性的影響力。
對于地區居民來說,一個地區心血管內科的診療水平至關重要。根據《惠州市2013—2015年國家級死因監測點居民死因分析》,心腦血管疾病在惠州居民死因中排在首位,占總死亡數的44.8%。2018年3月《預防醫學論壇》上刊發的《2014—2016年惠州市居民心腦血管病死因監測數據分析》一文,就通過對2014—2016年惠州市7個縣(區)20650例心腦血管疾病死亡原因的分析,分析出2014—2016年心腦血管病死亡病例的死因譜,其中,前4位死因均是心肌梗死、腦出血、冠心病和腦梗死。
心血管疾病在惠州居民死因中排在首位,因此,心血管內科也成為惠州急危重癥患者的集中地。統計顯示,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專科全年的門診量達到3萬多人次,是目前全市就診人數最多的專科門診。
心血管內科的手術量同樣龐大。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劉錦光記得,僅2018年一年,該院心血管內科就做了1800多例冠脈介入手術,冠脈支架手術總量有1200余例,心律失常年介入治療手術量也突破200例。
如今,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已發展為惠州地區規模最大、技術力量雄厚、醫療設備完備、診療水平最高的區域性心血管疾病中心,也成為惠州范圍內唯一一個廣東省心血管臨床重點專科。
不僅如此,該院心血管內科還最早在惠州地區開展了心血管疾病亞專業專科門診,對專科門診進行功能細化,設置了種類齊全的專業。目前,該科已建立冠脈介入、心律失常、高血壓、心力衰竭和先心病多個特色鮮明的亞專科,可獨立完成所有心血管領域的各種高精尖手術,并在惠州率先開展主動脈腔內隔絕手術,搶救了大量主動脈夾層、主動脈瘤等大動脈急危重癥患者,標志著外周動脈介入治療水平又上一個新的臺階。
對于患者個體而言,心血管內科診療水平的提升意味著更高的生存率和更良好的預后。據悉,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最早在全市開展心臟急癥綠色通道,極大縮短了急性冠脈綜合征特別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時間,使“門球時間”維持在90分鐘以內,達到了國內的先進水平,大大地提高了搶救成功率。
橫向突圍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一個區域專科醫療高地的打造,不應囿于一家醫院。除了加強科室建設,促進醫療服務能力整體水平的提高,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更注重的是,通過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科室的幫扶力度,促進各層級醫療機構互通共享,建立區域內分工健全、協同性強的醫聯體,從而緩解三級醫院專科的業務壓力,優化診療秩序。
中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此前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內容顯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高于腫瘤及其他疾病。不僅如此,近幾年,農村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續高于城市。
簡單的數據背后是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隱患。比起城市公立醫院,縣級醫院與農村的距離更近,當農村急性心梗患者發病時,要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急救,縣級醫院是最快的選擇,然而,很多縣級醫院心內科并不具備完成高難度手術的能力。
通過醫療聯合體與縣級醫院合作,迅速提升縣級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和診療技術能力,這正是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自2017年以來致力完成的目標。2017年12月27日,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與博羅縣人民醫院成立了惠州市第一家緊密型醫聯體,成為惠州醫改工作的重要創舉。
緊密型醫聯體與其他醫聯體最大的不同,就是對醫療資源的縱向整合,讓不同級別的醫院、醫生真正成為“一家人”。換言之,有別于惠州此前已經組建的、僅通過合作協議明確各成員之間權利和義務的松散型醫聯體,緊密型醫聯體實施的是人、財、物統一調配,管理、利益一體化。
心血管內科走在了“聯姻”的“第一梯隊”——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和博羅縣人民醫院實行同質化管理和運作,對學科進行了資源整合,全面對接,專家團隊、優秀人才陸續下沉。
據悉,在兩院心血管內科科室共建前,長期以來,博羅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與腎內科一同設在內一區。從2018年5月起,博羅縣人民醫院對其學科進行重新設置,2018年11月4日,通過調整優化醫院布局改建而成的心血管內科獨立病區正式成立,分設有普通病房和心血管重癥監護室兩個區域,編制54張病床。
“從去年開始,博羅100多萬人終于有了自己家門口的心血管內科。”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院長陳子林如是說。
毋庸置疑的是,博羅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的設立和技術升級,讓博羅縣范圍內的急性心梗患者可以就近接受救治,從而縮短急性心梗搶救的“門球時間”。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本質在于人才的下沉。該科室成立后,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先后向博羅縣人民醫院派駐了3位醫聯體派駐專家。
目前博羅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已成為惠州市重點發展學科及醫院重點專科,開設床位49張,其中包括普通病房病床38張和重癥監護室病床11張,年住院收治病人近3000人次,年手術量近400例。現有醫護人員35人,其中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3人,住院醫師2人,專業護理人員25人。
在專家團隊的帶領下,該科室逐步開展了冠脈高難度、復雜病變的介入治療,成為惠州地區縣級醫院首個開展心血管介入診療的科室,在冠心病急診介入治療及心臟急危重癥救治等方面的診療水平邁上了新臺階,并在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專家的帶領和指導下開展了心臟永久起搏器植入手術等新項目。
作為博羅縣域范圍內的首個心血管內科,2月28日,博羅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迎來升級——“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四區”在這里揭牌。
這就意味著,在設科近一年后,博羅分院心血管內科升格成為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的分區,技術團隊和更多的醫療資源將下沉,雙方將從學科建設、業務水平、團隊培養等多角度全方位深化專科合作,使更多心血管急危重癥都能在博羅及時得到妥善救治。
“以前,博羅的心血管病重癥患者往往要送到我們醫院或是從廣州請專家來做手術,現在病人不用動,醫生動就行了。”劉錦光說,今后博羅縣范圍內的急性心梗患者不必轉院,在本地就可以接受三甲醫院的救治,從而進一步縮短關乎救治成功率的“門球時間”。
對于博羅的心血管病患者來說,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四區的成立有著更多的意味——在縣級醫院,他們可以享受到比城市三級醫院更高的報銷比例和更低的自付費用,也就意味著,患者們將以更低的費用享受到更及時、優質的診療服務。
妙手仁心
聚集人才
搶跑生命通道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博羅分院心血管內科獨立病區成立后,在學科帶頭人劉錦光的帶領下,醫護團隊協作更加緊密,各項診療技術,尤其是冠心病介入治療技術和危重患者的搶救治療技術均有大幅度的提升。
獨立病區成立伊始,就實現了一個“零”的突破。
2018年11月7日中午,該院接診了一名77歲的老年女性患者,該患者多年來受頭暈、心慌等癥狀困擾。經醫生診斷,收入心血管內科治療,完善相關檢查后,得出診斷結論:“患者心律失常,心房顫動(緩慢型)Ⅲ°房室傳導阻滯,心律最慢時僅32次/分鐘。”
簡單的描述背后潛藏著一場隨時可能致命的危險——患者隨時有可能出現心臟停跳,心臟停跳意味著生命的終止,而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
人工心臟起搏是用脈沖發生器發放人工脈沖電流刺激心臟,使心臟產生有效收縮的方法,是治療心動過緩最有效的方法。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具有切口小、不開胸、安全系數較高等優勢。通過植入心臟起搏器發出的規律脈沖,可以維持心臟的正常跳動和射血功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大大改善心臟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然而,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屬于臨床最高限制類級手術,以往只能在省市三甲醫院才能開展。在與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之前,博羅縣人民醫院從未開展過此類手術,救治該類患者的唯一辦法,就是轉送到上級醫院進行心臟起搏器植入術治療。
而今,隨著技術團隊的“配齊”和診療技術的大幅提升,這類手術已經可以在博羅分院進行,對患者來說,這意味著更少的顛簸和更低的治療費用。
11月14日10:40,該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謝桂庭帶領心血管內科的醫生與介入室醫護團隊默契配合,細致操作,歷時1小時左右,完成了該院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手術過程非常順利。術后,起搏器工作正常,患者感覺良好。
這一手術的成功開展,實現了該院在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領域“零”的突破,對心血管介入治療的開展和心血管內科診療技術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劉錦光看來,診療水平的提升是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根基的。作為學科帶頭人,劉錦光重視專科人才隊伍,近年來,該科重點培養和引進一批年富力強、高學歷、富有國際視野和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加速業務骨干的成長和成熟,保證在主要業務方面,能形成合理而厚實的學術團隊,明確技術骨干的主攻方向,努力做到“科有特色,人有專長”。
目前,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4個病區共有博士3名,碩士研究生14人,高級職稱人員9人,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7人,主治醫師7名,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占85%。團隊內進行專業細化,已建立多個特色鮮明的亞專科,每個亞專科均建立了完備的人員配置和人才儲備,從而保障學科人才臨床和科研能力的可持續發展,使科室骨干在各相關領域都有一定成就和影響。
從2017年開始,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啟動胸痛中心籌建工作,力爭打造成為國家級或省級胸痛中心示范基地。
盡管已經在惠州區域占據龍頭地位,該院心血管內科并未固步自封,而是更加注重人才培養。近年來,該科分期分批將年輕醫師送至上級醫院及國外著名的心臟中心進行專項技術學習,學成后回來開展或者拓展新項目、新技術。
技術水平的提升也讓團隊具備了攻克更多疑難病例的底氣。2018年10月30日,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接到市120急救指揮中心的來電:一名93歲的老年女性患者突然胸痛加重,持續不能緩解。
“病人未到,信息先到”,經急救醫生心電圖檢查判斷和胸痛中心值班醫生確診,該患者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病人未至,手術團隊已到”,在患者家屬同意接受介入治療后,該院胸痛中心值班醫生一鍵式啟動導管室,手術團隊嚴陣以待。在該院胸痛中心和120急救中心的通力合作下,患者繞行急診科、CCU,直達導管室迅速開通血管,大大縮短了患者的胸痛時間,患者獲得了最大救治,此次“門球時間”僅56分鐘。
由于高齡,患者身體狀態差,病變復雜,該院心血管內科對其施行了前降支支架植入手術,植入支架一枚后,患者疼痛迅速緩解,經觀察1周后出院。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劉錦光說,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必須爭分奪秒,及時的救治可以大大降低患者致死率、致殘率,“我們心血管內科一直努力向省一級醫院看齊,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團隊不斷攀登技術高峰,心血管內科疑難病例不用再到省一級醫院就診,讓病人少跑腿,在惠州范圍內就能享受到最及時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