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代謝醫學之感悟
原標題:心血管代謝醫學之感悟
復旦大學華山醫院心臟科李勇教授在《門診》雜志創造性的發起了《心血管代謝醫學》專題,搭起了心血管、內分泌及相關學科互通的“橋梁”,我們不能不為這位“探索者”的超前意識與理念而鼓掌。就在疫情防控的今天,由葛均波院士組織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等主辦的“2021中國心血管健康大會”,在泛血管醫學專家委員會成立的同時,心血管代謝聯盟順勢而生。這不僅是理念的轉變,更是吹響了探索防控心血管相關疾病的號角。
心臟血管系統的功能是眾所周知,呵護心臟健康、構筑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線,防治心血管疾病發生后的一系列“連鎖反應”,這其中當屬動脈粥樣硬化引發,常常罹患心、腦、腎、眼底。代謝系統更是機體的主角,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其中糖代謝、脂代謝、嘌呤代謝、蛋白代謝是生命的重中之重,一旦紊亂,久之即病,而且是“一觸即發”。
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眾所矚目,是當前損害民眾利益的、致死致殘的“頭號”殺手。但二者多年來由于“分工”上的關系,學者們認知不一,將其人為“隔離”、各立門戶,致使防控策略難達共識。這不僅是傳統觀念作怪,也存在誤解與“利益”。就是理解的部分學者仍未完全“融化”,只是將心血管疾病與代謝性疾病簡單的相加,統稱為“心血管與代謝”。
心血管代謝疾病的“聚焦點”是動脈粥樣硬化,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諸多因素錯綜復雜,目前尚未理順。而動脈粥樣硬化的上游大家公認的是以肥胖為代表的代謝綜合征。從1923年Kylin對“代謝綜合征”的描述至今有近百年的歷史,這期間命名一直混亂。1988年Reaven描述的高血壓、糖代謝異常、脂代謝紊亂、肥胖是心血管的重要影響因子,命為“代謝綜合征”,而后得到國內外專家的認同,1998年被WHO認可,但它的診斷標準尚未統一,國內外的學(協)會標準各異。盡管ICD10,也就是疾病編碼的錄入,將代謝綜合征從“虛名”才真正成為“疾病”的行列。但在臨床診斷中也常常被遺忘,可見,臨床醫生對代謝綜合征認知不足。代謝綜合征作為動脈粥樣硬化的“因”,而將其靶器官疾病作為“果”,可以說是心血管代謝醫學誕生的必然結果。
隨著對心血管代謝疾病的研究和大量的循證醫學的證據,部分心血管疾病與代謝性疾病,原有共同的“土壤”被揭開面紗。早在20年前就提出了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癥”,高尿酸血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成為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成為共識。近幾年SGLT2抑制劑的問世,讓心血管、內分泌、腎臟病學專家學者眼前一亮,獲得“共鳴”。它在降糖的同時能護心,重要的是還能改變這塊“不潔的土壤”。同時也架起了多學科合作,“共筑心健康”的橋梁。
心血管代謝醫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動脈粥樣硬化(中游),追蹤其危險因素(上游),包括遺傳因素、生活方式、不良飲食習慣、運動不足、睡眠不足、社會心理因素等,防范以代謝綜合征為“中心”導致的心梗、心肌病、心衰、卒中、下肢病變、眼底病變(下游)。心血管代謝醫學應屬于“整合醫學”范疇,在臨床治療中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血脂異常是整合重點,應該是心血管醫生、內分泌醫生分工合作,尤其是心血管醫生不僅會調壓、降脂,還要會“平糖、降酸”。2022年ADA指南將“以降糖為中心,向以改善預后為中心”的方案,使我們信心百倍,“四大代謝紊亂”的管理必將納入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管控之中。
心血管代謝醫學方興未艾,防范泛心血管病永無止境。心血管代謝醫學的未來對人類“共筑心體系,踐行心健康”會產生巨大作用。
限于本人學蔬才淺,對心血管代謝醫學理解不深,不妥之處,請同道們批評指正。
田鳳石
天津市胸科醫院內科主任醫師,特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帖
曾任中華醫學會內科分會第十、十一、十二屆委員,天津市醫學會內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天津醫科大學、南開大學醫學院研究生導師,國家科技部評審專家,中國醫師協會心健康公益大使,一級警監,曾獲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個人、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
現任中國醫師協會理事,中國醫師協會國際醫療服務與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轉化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服務機構質量管理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心血管代謝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泛血管醫學專家委員會委員,天津市醫師協會副會長,天津市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名譽會長、雙心專業委會顧問,天津生物醫學工程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分會顧問,天津市心臟內科質控中心副主任,天津醫藥雜志常委,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特聘專家。
發表論文100余篇,專利、專著十余項,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
延伸閱讀
(上下滑動可查看)
心血管代謝醫學 | 糖尿病藥物治療——從降低血糖水平到改善心腎預后:藥物選擇優先
心血管代謝醫學 | 降膽固醇藥物或又添新策略——令人振奮的口服PCSK9i
心血管代謝醫學 | 2種降壓藥物+他汀的固定劑量復方制劑作為ASCVD一級預防的優選干預策略
心血管代謝醫學 | 將臨床研究融入社區日常臨床診療以提高醫學服務水平和質量
心血管代謝醫學 | 聯合降脂應成為急性ASCCVD患者的起始治療策略
心血管代謝醫學|“三高共管 心腎健康百強行” 項目啟動會圓滿落幕
心血管代謝醫學 | 《2021年ESC心血管疾病預防指南》的啟示和思考——血糖管理
心血管代謝醫學 | 臨床應用SGLT2抑制劑治療CKD:可否考慮舍棄eGFR的限制?
心血管代謝醫學 | Omega-3脂肪酸之研究新進展
心血管代謝醫學 | SGLT2i在心力衰竭治療中的再次驚天突破——從研究基線人群淺談EMPEROR-Preserved研究
心血管代謝醫學 | 索格列凈能否使2型糖尿病合并HFpEF患者獲益?-SOLOIST-WHF研究和SCORED研究及其合并分析
心血管代謝醫學 | 新領域、新理念、新方向,心血管代謝醫學的新思考
心血管代謝醫學 | 生酮飲食和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的千絲萬縷
心血管代謝醫學 | 必須強化對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綜合管理的理念
心血管代謝醫學 | 把對心血管疾病預防管理的視線移至更前端——TIPS-3臨床試驗結果解讀
心血管代謝醫學 | 心衰治療十八般武器,一個個來還是齊亮相?
心血管代謝醫學 | 巨大變革中降LDL-C的劃時代英豪——Inclisiran的現狀和前景
心血管代謝醫學|發刊詞
Clinic門診新視野|號:ClinicMZ
《門診》雜志官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