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下降導致產科“產能過剩”折射什么

以下幾組數據讓人驚訝的張大嘴巴!知道出生率下降,不知道如此快,影響如此大。媒體視角非常好,從醫院婦產科興衰演變應該是最好的觀察視角。北京市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東壩院區原名東壩醫院,于2012年更名。一位婦產領域專家對《中國新聞周刊》透露,東壩醫院的婦產科曾經很輝煌,年分娩量一度達到三五千,這個數據在2014~2016年期間掉到了1800左右,但在去年跳水到不足150,縮水九成。這是這家醫院從2012年前后分娩年三五千,到2021年10年間年分娩不足150個。這不僅僅是婦產科沒了業務的問題,而折射中國生育率下降的殘酷現實。這個數據看后真有點擔心恐懼了!
經歷“產科危機”的不止東壩一家。北京恒和醫院是一家二級高端私立醫院,但近年來產科病人數量下降,運行不下去,將被民營婦產科頭部醫院和睦家兼并。
另一組數據是根據國家統計局、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中國2016年至2021年新出生人口數連年下降,分別為1883萬、1765萬、1523萬、1465萬、1200萬和1062萬人。千萬不要僅看到每年出生還在千萬級人口就感覺安然無事啊。減去每年減少的人口,2021年我國人口凈增加48萬人,創出近64年來的人口凈增長新低。14億人口基數,凈增加不到50萬人,最大的危機在這里呢!
2021年14億人口基數的中國,人口凈增加48萬人,分析認為,今年人口凈增加成負數是大概率。這么多年,中國人口出生率與歐美、韓國、日本一樣持續性下降。同是出生率下降,中國問題要嚴重很多。因為中國14億人口,世界第二。一旦出生率下降過猛,人口下降過快,人口結構的嚴重惡性問題就會凸顯出來。這就是老年人口占比急速上升,年輕勞動力人口急速減少,未來一個最嚴峻的問題:誰來養老?
社科院在2019年1月發布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就指出,中國人口負增長的時代即將到來。而醫院里的產科,是最早感受到這一變化的地方。
遏制出生率下降,讓年輕人想生孩子,敢生孩子,沒有后顧之憂的生孩子。政策層面已經不是修修補補,腳痛醫腳 頭痛醫頭的問題了,而是要大修,要出臺綜合性、根本性、治本之策的政策設計方案了!扭轉生育率下降的嚴峻局面刻不容緩!鼓勵年輕人生育的各種政策必須盡快出臺,全方位創造敢結婚、想生育、負擔起、沒有生育的后顧之憂、沒有生育的壓力山大負擔等環境,不能再猶豫,不能再議而不決了。這就是一個實質性、真金白銀的激勵措施!自2022年1月1日起,納稅人照護3歲以下嬰幼兒子女的相關支出,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前,按照每個嬰幼兒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該項扣除政策有利于減輕人民群眾撫養子女負擔,體現了國家對人民群眾生育養育的鼓勵和照顧。
百姓有呼聲,政府有回應!而且這次政府是以真金白銀在回應。這就是負責任的政府,這就是一心為民的政府!
一個建議是扣除額度感覺偏低,如果扣除額度每月確定為3000元會稍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