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三男生減肥只剩36公斤,醫生:再晚一周你就死了

“如果再晚送醫一周,他就會死了。”
當福岡縣的這名母親,送兒子去到醫院時,醫生幾乎要被他的狀況嚇到。
這名18歲、正在學校念高三的男生A,竟然僅僅只有36公斤……
醫生診斷,他患有神經性厭食癥,而且危及生命。
在A到達醫院的時候,他的身體各項指標都非常糟糕:
脈搏只有每分鐘26次(正常成人為每分鐘60~100次,常為每分鐘70~80次)。
血壓舒張壓34,收縮壓66(正常成人為60-90 / 90-140)。
他已經沒有辦法用嘴吃飯——必須通過鼻飼管進行喂食。

A的母親痛哭流涕:“如果我早一點注意到就好了。”
最開始,兒子慢慢瘦下來,她是很高興的——上初中的時候,A是個“小胖子”。
那時他身高1.62米,體重卻有67公斤,BMI25.5——比正常稍高。
A因此天天被朋友取笑,而他一直為之苦惱。
到A進入高中時,他終于下定決心要開始減肥。
“我換了一個小碗,開始節食。”
而他碰上了一個“好時候”:學校因為疫情轉為線上上課,各種課外活動也都被叫停,社團活動不再組織,學校旅行也都取消。
沒有任何東西會打擾到A的減肥大計,他停掉了自己的油炸食品,又停掉了魚和肉。
“后來,很多人都開始說我瘦下來了。”
到了高二夏天,A已經減到了60公斤。
以他1米66的身高,這個體重可以說非常標準,但是A還是覺得不夠。每次聽到有人夸獎他瘦下來,他都暗暗下定決心,要更“努力”一些。
他在家里,開始只吃冰淇淋、酸奶和紫菜,每當父母關心,他就會說:“夏天太熱了嘛,沒胃口。”或者“我已經和朋友吃過一頓了。”
父母做菜的時候,他也開始叮囑:“不要放太多油,太膩了。”
一定要出去吃的時候,他也會指定他覺得“健康”的餐廳:“如果一定要出門吃飯,就來這家餐廳吃。”
到了2021年的6月,他已經減到了43公斤。
父母開始擔心、念叨他,但他堅決不去醫院:“我不知道該怎么辦,但是我不想去醫院。”
那個時候,母親仍然以為:“吃東西嘛……只要吃了東西,就會好起來的。”
但是,對于這個時候的A來講,他已經患上了神經性厭食癥,如果不治療,只會越來越難以下咽。
父母想方設法喂他吃飯,但無論什么方法,都只能看著他一天天地消瘦下去。
九月時,他的體重已經只剩下了36公斤,父母強行把他綁到了醫院。
……幸好如此。
如果再晚一周時間,他很可能就會因為營養不良而離開這個世界。
住院三個月后,A的身體逐漸好轉起來,也恢復到了50公斤。
但這個新聞,也引發了日本社會對于神經性厭食癥的關注。
名古屋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末松広行說:
“40年前,日本從來沒有關于厭食癥的報告。但現在,神經性厭食癥已經成為了日本最大的飲食失調問題。
現在日本神經性厭食癥的發病率,比30年前要高出10倍。”
這個疾病,曾經似乎極為小眾,只存在于模特、明星的講述之中。
但現在,它已經越來越普遍。
根據德國商業觀察網的報道,日本20-30歲的女性中,有五分之一的人有厭食癥的傾向。
而更年輕的,比如像A一樣的20歲以下青少年之中,這個比例也不斷增加。
(日本愛子公主也曾經短時間內體重大幅度降低,被傳患上厭食癥)
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間,由于長期停課、限制社交等防疫措施,青少年很容易會產生更大的壓力與不安。
因此,日本20歲以下神經性厭食癥的患者人數激增……
根據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
新冠疫情蔓延之后,日本在2020年患上神經性厭食癥的青少年,比疫情前增加了一半,也再次創下了歷史新高。
他們統計了日本26家醫療機構,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詢問被診斷為厭食癥的患者。
在接受調查的這26家醫療機構中,一共有258名患者。
其中,在首次門診后診斷為厭食癥的男性有28人,女性有230人,是2019年度的1.6倍。
在診斷后判定需要住院接受治療的患者中,男性有9人,女性有132人,是2019年度的1.5倍和1.4倍。
在福岡縣飲食失調中心醫院,2020年度有202名新患者前來求醫。
其中青少年76人,占37.6%,也是從這個醫院設立以來的最大比例。
甚至還有接近一半的青少年患者,是不到10歲的孩子……
有部分人認為,疫情開始之后,大家的社交活動減少,因此身材焦慮帶來的飲食失調癥應該會下降。
但事實上,長期隔離在家只能通過網絡與人溝通,也更容易因為社交網絡中展現的“完美形象”而焦慮。
日本文化中“一致性”的集體主義價值觀,讓很多人都迫切地想要保持和其他人一樣的身材。
在調查中,有很多非常苗條的青少年,還是抱怨說:“因為新冠的自我隔離政策,我變胖了很多”。
一名患者說道:“我之前就對減肥很感興趣,最近學校停課也沒有社團活動,和朋友的接觸減少了,所以就更加注重“自己”的事情,所以開始過分在意體型和體重。”
這些青少年,很容易用極端方式逼迫自己開始減肥,也更容易患上厭食癥。
根據估計,現在日本全國大約有22萬人患有飲食失調癥。
有些是和A一樣的神經性厭食癥,拒絕進食,不愿意吃任何東西。他們會漸漸形銷骨立,因為營養不良,而變得幾乎像是骷髏一樣。
但他們自己已經難以抑制對食物產生的厭惡感,只有通過治療才能緩解。
還有一些,是神經性暴食癥:他們會在四下無人的時候瘋狂吃下很多東西,接著又去催吐,以此來紓解暴食產生負罪感。
但是,這些病患往往也會產生“催吐是可恥的”想法,而再一次引發焦慮,以至于需要用“吃下大量食物”來緩解焦慮。
這樣的惡性循環,也必須要外力介入,才能夠停止下來。
治療越晚,就越難痊愈。
吃飯,對于這些飲食失調癥的患者來說,是一種折磨。
而長期的營養不良,很有可能導致出現自殺的念頭,嚴重者甚至可能會直接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