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曝光了致癌水果,美、加、澳已禁售,我國每年還賣出上百億
有一種水果,在中國有6000萬人吃,產業巨大,每年銷售上百億。
當人們沉迷于它的“美味”時,卻有媒體不斷曝光它的危害。
這種“毒水果”就是檳榔。
一、央視曝光的檳榔,還有上千萬人在吃
央視節目報道了一則消息:檳榔被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列為一類致癌物,與煙、酒、砒霜等同。報道同時還提到一組統計數據,指出湖南約60%的口腔癌患者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圖源:央視新聞
不過該報道卻沒有引起重視,時至今日,在國內依然有成千上萬的檳榔愛好者在遭受檳榔的侵蝕。
檳榔是一種熱帶水果,其中含有的檳榔堿不但有致癌性(在世界衛生組織一級致癌物名單中),還有一定的成癮性,它能使人的中樞神經興奮起來,讓人對檳榔產生依賴。
所以,檳榔的可怕之處就在于:它一邊破壞你的口腔組織,一邊還讓你離不開它。正因為檳榔會讓人上癮,這種“軟性毒品”至今依然風靡湖南、海南等地。
湖南是國內最大的檳榔消費省,而海南則是國內最大的檳榔產地。在這兩個地方,街上到處有人在嚼食檳榔,無論老少。而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許多國家,早已將檳榔列為禁止售賣和運輸的物品之一。
中南大學曾做過一項調查,他們統計了湖南5座城市的數據,發現大約16.2%的居民都喜歡嚼食檳榔,其中以湘潭為首。若據此推算,整個湖南省食用檳榔的人數可達到1134萬人。
二、檳榔,惡魔的果實
2013年,一篇名為《檳榔王國中的割臉人》的文章廣為流傳,其中講述了一位名為劉桑果的“割臉人”的故事。
時年43歲的劉桑果因為多年嚼食檳榔而罹患口腔癌。經過幾次手術,他左臉的大部分、左臉下頜、左邊牙床和淋巴都被切除掉,臉皮萎縮扭曲形成拳頭大小的深坑。他的左眼也因為神經壓迫而失明。
劉桑果 圖源網絡
兩年過后,劉桑果又被查出癌癥復發,肺部、大腦都出現了轉移灶。他的妻子看著躺在病床上的劉桑果,一邊抹眼淚,一邊咬牙說道:“都是檳榔害的!”
在湖南,與劉桑果有類似遭遇的人并不罕見。作為檳榔消費大省的同時湖南也是口腔癌的重災區。
2017年,湘雅醫學院與芝加哥大學等多家研究機構的幾位學者發表論文稱,位于長沙的湘雅醫院下屬的5家附屬醫院,在10年時間里(2005~2016年)就收集了檳榔相關的口腔癌病例8222例。
檳榔之所以會致癌,是因為檳榔所含的檳榔堿有一部分成分會使口腔里的粘膜下組織纖維化,并讓長期吃檳榔的人感到燒灼感。在吃刺激性食物的時候,這種燒灼感更為強烈。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是一種慢性進行性具有癌變傾向的口腔黏膜疾病。
而且檳榔本身很硬,對口腔內牙齒和黏膜磨損尤其厲害。口腔粘膜出現損傷和炎癥,人體就會自行修復。反復修復的次數過多,細胞在多次分裂過程中就容易發生突變,這也會提高口腔癌幾率。
所以,無論從數據還是從成分研究結論看,檳榔的致癌性都不是謠言,而是確鑿的事實。
三、被國家點名,廣告下架
近年來,國家也越來越重視檳榔的危害。
2019年,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發布《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其中點名了檳榔這一“軟性毒品”,明確提出要進行在檳榔流行區域進行關于檳榔危害的宣傳教育,并推廣口腔健康檢查。
同年3月7日,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下發《關于停止廣告宣傳的通知》,要求湖南的所有檳榔企業必須在3月15日前撤除全國范圍內的所有廣告宣傳。
雖然市面上依然有大量檳榔產品存在,但國家的這些行動已經敲響了檳榔致癌的警鐘。其實檳榔堿的成癮性并不比尼古丁強,要戒除檳榔并不困難。為了自己的健康,還是要及早遠離檳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