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意識renzhixiao
最初接觸這個問題是大學上馬哲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物質和意識的關系稱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任何一個哲學體系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馬克思說:世界的本質是物質,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也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載體。
不過,我思考的出發點是:假如我們生活在一個計算機模擬的世界,那么我們所見的一切,都是代碼編寫而成的,一切所見皆為虛幻,皆為意識。顯然,意識的載體不僅僅是人腦,還應該包括電腦。所以,后來,我將意識定義改為:意識是信息在解析空間的反映,意識不能脫離解析空間而存在。
這一定義的靈感源于一篇討論阿里云是否是一個新系統的文章,作者說沒有自己的虛擬機,就不算是一個新系統。虛擬機是什么?是一種軟件性的解析空間,虛構了一個硬件,可以把某一種代碼解析成真實。如代碼描述一個物體,在虛擬機外是代碼,給我們的感覺是文字,在虛擬機內可以產生那個物體,給我們真實的感覺。有了虛擬機,就可以算作一個新系統,虛擬機的本質是解析空間,所以:意識是信息在解析空間的反映,意識不能脫離解析空間而存在。

在這樣的定義下,我們電腦產生的虛擬世界是一種意識,是代碼在電腦中的反映,電腦是一種硬件性解析空間。我們人類所感知的現實空間也是一種意識,是信息在人腦中的反映。大腦,確切地講是人體,也是一種解析空間,可以把我們外在的信息解析成形色的現實世界。
在這樣的定義下,意識的范疇就非常廣泛,一切虛空皆為意識,人的意識僅僅是人腦作為解析機構時的一種特例。
關于物質與意識的關系,與唯物論相一致,即世界的本質是物質,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意識不能脫離物質而存在。
不過這個定義,應用到現實中,其描述與唯心論一致。
比如一個人看到前面有一個杯子,唯物論認為,杯子是物質,人看到杯子,是杯子在人腦中反映,產生了杯子的意識。外部的物質杯子決定人腦的意識杯子,如物質杯子移動動,人腦中杯子意識也會隨之而動。
但我們用一臺電腦來觀察一個杯子,杯子反映到計算機里,其本質是計算機對杯子的信息提取,然后保存到計算機的內存里,信息再經過運算,產生的杯子具體影像。外在的杯子動,計算機里的杯子也動,但移動是有延時的,也可能卡死不動,或者外在杯子不動的情況下,計算機可以對內存里的杯子信息進行變換,產生各種各樣的形態。換而言之,計算機內的杯子意識是計算機內信息代碼運行決定的,而不是計算機外的杯子決定的。物質是計算機內部的代碼運行,而非外部的杯子。
我們再將這一結論用于人的意識。還是剛才一個人看到前面有一個杯子的例子。外在的杯子就不再是物質了,物質是杯子的代碼在人腦這一解析機構中的運行,其解析的最終結果是:“面前有一個杯子”。換而言之,“面前有一個杯子”是一種意識,而不是客觀存在。至于我們的面前有沒有真實的杯子,從計算機的角度分析,它是一個未知數,面前可以有這么一個杯子,通過對其信息提取,輸入到人腦這一解析空間中的存儲中,并進行解析;也可以是一個存儲介質或網絡服務器,直接將信息輸入人腦進行運行;也可以不存在外部的一切,人腦讀取自己的信息存儲,運行產生“面前有一個杯子”的意識。當然,現實世界中,別人也能看到同樣的杯子,所以,信息在服務器中的可能性最大,通過網絡傳輸實現同步運行。因為大家玩同一個網絡服務,所以可以看到同一個場景,獲得相同的感知,進行相互的交互。
在這一的分析下,我們對于面前的杯子描述如下:你面前有個杯子,你為什么會認為它是杯子呢?因為你的大腦獲取并運行了杯子的代碼,產生了杯子的意識,你若能控制大腦不運行它,它就不存在了。
在哲學上,唯物論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例:你面前有個杯子,為什么你認為那是個杯子呢?因為它本來就是杯子,它是客觀存在的。
唯心論認為:世界的本質是意識,意識決定物質。你面前有個杯子,為什么會存在這個杯子呢?因為你認為它存在,你閉上眼睛它就不存在了。
通過對比,我們觀點顯然與維物論相反,更接近唯心論。我們認為眼前所感知的一切,是自己的大腦運行產生的,你閉上眼睛,你的大腦就不會對其進行圖像解析,所以你那個可見的杯子是不存在的。你能摸到它的存在,那是一種觸覺解析,而不是視覺解析,兩者是有區別的;別人看到它存在是別人的大腦通過網絡獲取了其信息,在別人的大腦內部進行了解析,與你所見的杯子不是同一個。好比我們玩網絡游戲,看似同一場景,但兩臺電腦可能距離十萬八千里,兩者并非同一物體。在我們的觀點中,我們所感知的一切,包括我們感知非常真實的現實世界,包括我們自己的肉身人體,都是一種意識,是我們人腦這一個解析機構對相關的信息代碼進行解析產生的。我們所感知的一切都是我們大腦中的一個假象。
不過,我們的觀點與唯心論也不完全相同。我們承認物質的第一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不會自己憑空產生,它必須依賴物質,通過解析機構對信息代碼的解析來產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意識不能脫離物質而存在。
如我們人的意識不能脫離人腦而存在,當然這個人腦并不是我們現實世界所見的人腦,所見的是一種意識,并不是物質的真實樣子,那么物質長啥樣子?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