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物色的對象孩子不滿意 相親看中的是什么
在我們目前的男女比例中,男性是多余女性的,想要結束單身生活,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一些人調侃到,要年紀小一點開始戀愛,這樣可以擺脫單身的困擾。陳淇是武漢一家婚介公司負責人,在他這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凡是托他給孩子介紹相親對象的,不管是客戶還是熟人,“必須把孩子本人帶來”。
在相親行業忙活了3年,陳淇見過太多這樣的案例:父母勞心勞力幫忙物色的對象,孩子根本不滿意,不僅浪費了時間,一不小心兩代人之間還容易增加矛盾,“在相親這事兒上,父母、子女想的不一樣”。
陳淇的公司后臺積累了9000多名客戶,其中,奉父母的旨意前來征婚、或父母親自帶來登記的超過五成,“找什么樣的對象,父母強勢的不在少數”。
一個武漢本地的三口之家讓他印象深刻:父母帶著獨生兒子來找對象,男孩從小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都被照顧與安排得好好的,畢業后如父母所愿在本市當了一名公務員。父母看中了一位家境一般、外地戶口但能干賢惠的女孩。很快,女孩被娶進了門。
婚后不久,讓女方郁悶的是,老公是個“甩手掌柜”,下了班就打游戲,“像個沒長大的孩子”。承包所有的家務活兒之后,她還得照顧老公。這下她明白了,自打被娶進門,自己仿佛就成了公公婆婆照顧兒子的“接班人”,還隔三差五被催著“趕緊生孩子”。沒到一年,婚就離了。
“父母不能替孩子的婚戀做主。”陳淇一針見血:這樣的婚姻出發點就是錯的,功利心太強,而不是以孩子的情感為先,“關鍵是,這樣的父母還挺多”。
在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姻家庭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左力羽看來,“父母可以參與子女的相親,但不能干預”。
根據左力羽的觀察,一般來說,子女更講究“眼緣”,“個性有趣”很重要,父母則“更現實一些”。
她舉了個例子,在相親市場上,一種常見的情形是:父母希望子女找的對象穩重、可靠,生怕出什么差池,“但孩子看重的可能是其他的”。這就好比喝一杯水,想喝什么口味、味道如何,都得子女自己說了算。
當下,左力羽的客戶中,90后優秀女青年占比較多,她們的學歷、工作能力、長相都不差,許多還買了房,“這類女孩普遍喜歡找能讓自己仰視、兩人之間能擦出火花的男人,生活不光是要踏實,還要有趣味、能相互激發,共同成長”。
左力羽見過一些“干預太多”的父母。有一位媽媽,在給女兒介紹了很多對象無果后,拖著女兒來找左力羽求助,“媽媽哭,結果孩子也哭”。女孩說,媽媽太慌了,不管什么人都介紹給她,完全不管她的感受,還怪她眼光高。
這樣的相親,在左力羽看來,完全屬于父母對子女“愛的捆綁”,會讓孩子壓力很大,有時還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遇到這種情況,左力羽會把父母勸到一邊,交代一句“孩子交給我們”,潛臺詞是,其他的就不要干預了。然后,再跟孩子溝通其本人需求。在接下來的相親過程中,左力羽主要的溝通對象,也是孩子本人。
有時,一些父母找到她吐槽,不明白“現在的孩子找個人結婚怎么這么難”。左力羽也承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后經濟剛剛復蘇,人們的想法比較簡單,那時,女孩想“找個工人”“找個當兵的”,定向明確,選擇也不多,年輕人大多考慮的是趕緊成家立業。兩人互有好感、目標一致,相親、走入婚姻,并不是多難的事兒。
“兩代人,時代不同,婚戀觀自然不會相同。”左力羽總勸導那些“強勢”父母,可以為子女相親“打前站”,把好人品等大方向,至于主動權、決定權還是得交給子女本人。
在陳淇看來,父母強勢不要緊,關鍵是年輕人自己得有主見。
陳淇接觸過一些客戶,在子女婚戀這事兒上,許多父母的態度本身就是“搖擺的”。在父輩那個年代,許多人長大是“苦”過來的,結婚成家,日子“將就著”就過來了。但到了子女找對象時,父母們出于各種考慮,總想為孩子找個“理想點的”。問題是,這種“理想點的”,到底是父母心目中的,還是子女心目中的?
結果,一旦等孩子年紀拖過了30歲,父母們又開始第二輪焦慮了,“孩子到底在挑啥?還不趕緊找個人結婚算了?”
所以,陳淇總鼓勵年輕人,婚戀大事要提早規劃,父母的意見要參考,碰到三觀一致的真愛,自己一定要堅持。
不過,有“強勢”的父母,也有過于“固執”的子女。
2016年,左力羽接待了一位男客戶,生于1979年,博士畢業,在武漢一家科研單位從事技術研發工作。左力羽給他介紹了一個又一個女孩,都不合意。終于,他和一個1992年的女孩談起了戀愛,起初兩人很是甜蜜,但兩個多月后,女孩提出了分手。
結果,接下來的相親,這位客戶要求只介紹90后的女孩,“好像就此認定了年紀小的女孩子‘更可愛’‘更有活力’”。就這樣過了一兩年,左力羽按要求介紹了好幾個,結果還是不行。
失敗的原因,基本相同:年齡差距大,溝通有代溝。左力羽給他分析,80后不一定就“不可愛”“沒活力”,溝通起來可能還無障礙。幾經勸導,這位客戶答應接觸一個1987年的女孩,“去年,兩人結婚了,聽說現在挺幸福的”。
在左力羽看來,年輕一代在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環境下長大,大多有自己的個性與想法,但在相親這事兒上,完全沒必要給自己設定不必要的限制。比如,要求對方身高必須多高、年齡必須在多少歲以下等,“實在有這些要求的,自己也得努力提高自身條件”。
對于過于固執的子女,陳淇則建議,做父母的不要首先就一票否決,而是應多找機會與子女溝通交流,摸準情況之后,再給子女提出有理有據的建議。
“兩代人之間在婚戀上有沖突不要緊,關鍵是怎么去看待與解決?!苯衲晔亲罅τ饛氖禄榻闃I務的第19年,至今讓她難忘的一個場景是:一對父母帶著孩子來征婚,觀點相左了,一家人在一張桌子邊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分析商量,“最終的效果是1+1>2”。她相信,這樣的家庭,不管在遇到什么問題時,都能有一個不算差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