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李玟,陽光型抑郁需更多關注
著名的歌手音樂人李玟因為抑郁癥輕生離世已有一周,抑郁癥的關注度也在近期達到少見的程度。雖然說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因為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逾3.5億人身患抑郁癥,每年因抑郁癥自殺的人數高達百萬,《2022年中國抑郁癥藍皮書》顯示,我國患抑郁癥人數為9500萬,平均每14個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抑郁癥。
但是李玟出道30年,在鏡頭前她總是能量充沛、笑容燦爛,而且她的大部分歌曲也都是勁歌熱舞類型,因此她的離世讓很多人感到錯愕不解,這也讓“陽光型”抑郁癥走入大眾視野。
陽光型抑郁也叫“微笑抑郁癥”
據浙大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李一飛在接受采訪時介紹,“微笑抑郁癥”患者平時看起來沒有異常,甚至性格開朗活潑,樂于和人交流,但實際上已經是抑郁癥了。
“對于這類患者來說,微笑其實是他的心理防御系統,或者是面具,他不愿意被人發現自己生病了。”李一飛表示,在日常門診中,多數高收入高學歷高地位的患者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類患者往往心地善良,總是為他人著想,把自己的感受放在最后,不想讓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到身邊的人。同時,他們也非常敏感,很在意別人的看法,不希望別人用同情的眼光看待自己,即使內心感到非常痛苦,也會努力隱藏情緒,甚至刻意在人前營造出陽光樂觀、活潑開朗的形象。
如此一來,“陽光型”抑郁癥的患者得不到周圍親友更多的關心,還需要耗費大量精力來維持“微笑”,往往令他們疲憊不堪,所以在夜深人靜或獨處的時候,他們更容易面臨情緒的“泄洪”,緊緊壓抑的悲傷和痛苦在無人時噴涌而出,導致“無緣無故”難以控制的情緒崩潰。
甩掉面具,從心理快樂起來
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抑郁癥的診斷標準包括心境低落,對身邊的事物和活動失去興趣和愉悅感,活動明顯減少,幾乎每天都感到疲勞或精力不足、失眠或睡眠過多,很難集中注意力,不斷自責、內疚,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可能會有自殺傾向等等。
和大部分疾病都一樣,抑郁癥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最好是在剛剛出現抑郁情緒的時候,就及時尋求心理干預,從而避免抑郁癥的發生。對于已經被確診為抑郁癥的患者,一定要遵醫囑進行治療。
目前抑郁癥的治療方案是多元化的,其中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是最重要的環節,藥物種類多樣,目前臨床上常用的一線抗抑郁藥物有SSRI、SNRI、NaSSA等,已經經過驗證證明有效,但是每種藥物都有可能的副作用,因此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心理治療,常見的有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患者改變有害的認知和行為模式,以改善情緒和抑郁癥狀。此外還有物理治療,比如經顱磁刺激。要知道,通過系統規范的治療,抑郁癥患者是可以康復的。
創新藥物突破,三通道的快樂組合
對抑郁癥藥物治療的探索,最早還要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當時,人們發現可卡因可讓人產生愉悅感,對抗抑郁藥物的研發也就此拉開序幕。
按照化學結構和作用機制劃分,抗抑郁藥可分為MAOI(單胺氧化酶抑制劑)、TCA(三環類)、SSRI(5-HT再攝取抑制劑)、NDRI(NE和DA再攝取抑制劑)、SNRI(5-HT和NE再攝取抑制劑)等多個種類。
上世紀80年代,SSRI被研發出來并試用于臨床。隨后,NDRI被研發出來;SNRI則出現于1990年代,代表品種為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由于能同時阻滯5-HT和去甲腎上腺素(NE)的再攝取,被廣泛應用。此外,圍繞5-HT和去甲腎上腺素(NE)的再攝取,科學家們還研發出了NARI、SARI、SSRA、NaSSA等不同類型的抗抑郁藥。
目前占主導地位的傳統抗抑郁藥主要由SSRI類、SNRI類和NDRI類藥物構成。簡而言之就是,這些針對這三種神經遞質的調節,市面上的藥物要么是單通道單打獨斗,要么是雙通道組合。
2022年11月,1類創新藥鹽酸托魯地文拉法辛緩釋片(商品名:若欣林?)的獲批在國內上市,這給抑郁癥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根據2022年美國精神病學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年會上發布的若欣林? III期臨床顯示,該藥物對于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激素和多巴胺三種神經遞質均具有再攝取抑制作用,是首個上市的三重再攝取抑制劑,能夠全面、穩定的治療抑郁癥,顯著改善患者焦慮狀態、阻滯/疲勞癥狀、快感缺失和認知能力,促進社會功能恢復。同時,該藥物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引起嗜睡,不影響性功能、體重和脂代謝,與傳統抗抑郁藥物相比優勢明顯。
隨著腦科學和藥物研發的進展,期待有更多的方法能夠幫助抑郁癥患者走出不快樂的狀態,讓他們的微笑真誠自然,且人前人后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