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女性,就是不要把她當女性
原標題:尊重女性,就是不要把她當女性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jié)”,準確地說,我并不太喜歡這個節(jié)日。
所謂婦女,一般情況下,總是容易讓人理解為已婚婦女。《現(xiàn)代漢語辭典》對“婦”的解釋是“已婚的女子”,比如“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老大嫁作商人婦”,都是這個意思。如果按這么理解,三八婦女節(jié),和未婚的女性無關(guān)?倘若她一輩子不結(jié)婚,那么一生都無法過沒有辦法享受這個節(jié)日?
《現(xiàn)代漢語辭典》對“婦女”的解釋是“成年女子”的通稱,雖然有些勉強,但好歹范圍擴大了。只要成年了,就可以享受這個節(jié)日。那么,成年的標準是什么呢?中國《民法通則》規(guī)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也就是說,即使將婦女的范圍擴大,但這個節(jié)日,仍和相當多的女性無關(guān)。
也就是說,如果設(shè)立“三八婦女節(jié)”是為了尊重女性的話,那么18歲以下的女性,為什么不被尊重?如果說“三八婦女節(jié)”的設(shè)立是為了男女平等,難道說男女平等不包括未成年女性?
也就是說,“三八婦女節(jié)”,無論是從叫法來看,還是從范圍來看,都無法滿足尊重女性的要求,也無法滿足男女平等的要求。
再說得通俗一點,這個節(jié)日,是打著尊重的名義,卻沒有做到完全的尊重;打著平等的旗號,制造不平等。
“三八婦女節(jié)”,又叫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按百度上的解釋: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又被稱為“國際婦女節(jié)”、“三八節(jié)”和“三八婦女節(jié)”,是在每年的3月8日為慶祝婦女在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等領(lǐng)域作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shè)立的節(jié)日。
我不知道這個解釋是否權(quán)威,姑且只是解釋之一吧。只是按照“慶祝婦女在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等領(lǐng)域作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標準,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符合?至少容易產(chǎn)生歧義。難道女性沒有對“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領(lǐng)域”做出重要貢獻和取得巨大成就的女性,就不應該過節(jié)?
“三八婦女節(jié)”的英文名字叫International Womens Day。不幸的是,woman在英文里也指的是“成年女子”。我之前還怪罪于中國的翻譯不標準,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個只是沿襲外國的名字。也就是說,“三八婦女節(jié)”,從設(shè)立之初,就有問題,沒有把未成年的女性考慮進去。
這個問題到現(xiàn)在一直都沒有改正,可能也沒有多少人想到改正,不像我這么矯情,也不像我這么多疑。
好吧,我姑且承認,“三八婦女節(jié)”就是所有女性的節(jié)日,不管這個名字是不是合適。
但問題是,設(shè)立“三八婦女節(jié)”之后,就能夠解決男女地位平等了嗎?
不可否認,“三八婦女節(jié)”確實在推動婦女平等方面做出過重大貢獻。這個節(jié)日設(shè)立的初衷,就是為了爭取男女平等。那時候,中國的女性還在裹腳,歐美的女性還沒有選舉權(quán)。
別看美國《獨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寫得非常好,相當多的人也因為這句話覺得美國真的是民主。然而,這里的“人人”,至少在最初的時候,并不包括女性,也不包括黑人,只是白人,甚至可以說只是高級的白人。
美國的民主,一開始就充滿虛偽和謊言,以及屠殺。
1920年,美國婦女取得了選舉權(quán)。注意,這兒的婦女,也不包括黑人女性。直到1964年,美國黑人女性才取得投票權(quán),才實現(xiàn)法律上的男女平等。
中國女性的地位進步也非常快,從最開始的取消裹腳,到婦女能頂半邊天,到同工同酬。單從同工同酬來說,中國就已經(jīng)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歐美相當多的國家,比如英國、美國,還沒有實現(xiàn)男女同工同酬。不要以為英國有女王就實現(xiàn)了男女平等,也不要認為美國有女性副總統(tǒng)那就是男女平等。
當然也不能絕對,比如中國男足屢戰(zhàn)屢敗,屢次給國人添堵,收入?yún)s要遠高于屢戰(zhàn)屢勝的中國女足,盡管她們一次次地給我們帶來感動。
我們也應該看到,盡管婦女地位取得了非常大的提高,但不可否認的是,隱性的歧視仍然一定程度的存在,比如招工的時候,大家都更希望招男性。為什么喜歡招男性呢,因為女人要生孩子,要帶孩子。
這又帶來另一個歧視,認為女人就應該帶孩子,以家庭為重。
又比如在酒桌上,經(jīng)常有人喜歡拿女性來開玩笑,甚至說一些葷段子,或者非要讓女的喝酒。你不能說他真的有犯罪的想法,但把女性當作玩物的心理,多少還是有一些。這也是歧視。
甚至連“三八婦女節(jié)”,也成為歧視的理由,比如電影當中經(jīng)常把女性稱為三八,前面往往還要加一個死或者臭。以前港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后來大陸的電影也有意無意的學壞了,比如《戰(zhàn)狼》中的史三八,便被戰(zhàn)友們調(diào)侃為死三八。
然而這些大家都是見怪不怪,也就自然而然,并沒有深思其中的意思,更沒有想到這就是歧視。
所有的貼標簽,都是歧視。
怎么樣才是不歧視呢?在我看來,就是不要刻意把女性當女性,你就當一個正常交往的人就可以。正常該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比如所謂的酒桌文化,我們不應該說不能在女性面前講葷段子,因為這句話隱含的意思是,假如桌子上沒有女人,就可以肆無忌憚。如果有小孩子呢,如果對方不喜歡這個呢?
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不能講葷段子。
同理可得,不能勉強女性喝酒的說法也不對,正確的說法是不能勉強別人喝酒,而不管對方是男的還是女的,是下級還是不喜歡喝酒的人。
或者有人說,女人相對男人而言要弱一些,所以要保護。持這個觀點的人,也是歧視。所謂的弱,是某些女人某些方面的弱,而不是所有女人所有方面都弱。你不能說某些女人力量小就是弱,這也是貼標簽。
正確的說法是,我們要保護所有人在不同方面的弱。比如我喝酒不行,倘若別人酒量比我大,無論對方是男是女,在喝酒方面,我都屬于被保護者。又比如我遇上張偉麗,論打架方面,你說應該保護誰?
保護對方的弱,是個人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也是平等的體現(xiàn),而不分被保護的是男是女。
我也反對所謂的女權(quán)主義,不僅易將男女平等帶入歧途,而且也未必就能夠起到實際效果。刻意在男女之間劃一條線,也是歧視。
我們應該提倡人人平等,因為人人平等了,男女自然就平等;反過來卻不能成立,男女平等了,未必人人都平等。
我們也應該提倡互相尊重,而不是說尊重女性。每一個人都值得尊重,不只是女性。
不要特別愛女人,你就愛人就行。特別的愛給女人,意味著有不特別的愛給別人。也是歧視。
什么時候,當沒有“三八婦女節(jié)”,沒有女權(quán)主義,我們不再刻意把女性當女性,男女也就真正平等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