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減肥,少患癌!BMC:肥胖使女性患子宮癌的風險增加一倍


肥胖,既是一種特征,也是一種疾病,肥胖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肥胖者更易患代謝性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和慢性腎臟病等。
全世界有近40%的人超重,13%的人肥胖,因此,肥胖及其相關疾病是全球主要健康問題,其發病率日益令人擔憂。
在中國,超重和肥胖人群已逾3億人。中國雖然不是肥胖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但由于人口基數龐大,近年來中國已經成了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
子宮癌,是與肥胖關系最密切的癌癥類型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常見的婦科癌癥。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數據,在中國,子宮癌年新增約8萬人。近年來,子宮癌的全球發病率在逐漸上升。
2022年4月19日,英國癌癥研究中心、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BMC Medicine "期刊上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 Identifying molecular media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endometrial cancer risk: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發現,每額外增加5個BMI單位,女性患子宮癌的風險的風險增加88%相關,幾乎翻倍。并揭示了BMI與子宮內膜癌風險之間的潛在因果機制,建議將胰島素和睪酮激素作為預防子宮內膜癌的潛在策略。
BMI指數,即身體質量指數,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BMI=體重除以身高平方,BMI指數大于25則為超重,大于30則為肥胖。
BMI升高是子宮內膜癌的既定風險因素,據估計,它對這種惡性腫瘤的風險影響比任何其他癌癥類型都大。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澳大利亞、比利時、德國、波蘭、瑞典、英國和美國的名女性的基因樣本,其中12906人患有子宮癌。這項大型統計分析是同類研究中的首批研究之一,旨在研究終生較高的 BMI 對子宮癌風險的影響。
研究人員使用孟德爾隨機化(MR)評估了14種可能將肥胖與子宮癌聯系起來的特征標記,發現空腹胰島素和睪酮這兩種激素會增加被診斷為子宮癌的風險。
BMI、空腹胰島素和睪酮對子宮癌的關系
結果發現,每額外增加5個BMI單位,女性患子宮癌的風險幾乎翻倍,增加88%相關,這高于大多數以前的研究結果,反映了終生的體重狀況與子宮癌的的關系。
每增加5個BMI單位,子宮癌風險增加88%
通過精確定位肥胖如何增加患癌癥的風險,例如通過激素,未來的科學家可以使用藥物來降低或增加已經處于較高癌癥風險人群中的這些激素水平。例如,用于糖尿病治療的二甲雙胍等藥物可以降低激素水平,研究表明這種藥物也會影響癌癥風險,盡管進一步的研究正在進行中。
總之,這項全面的分析揭示了BMI與子宮內膜癌風險之間的潛在因果機制,并建議將胰島素和睪酮激素作為預防子宮內膜癌的潛在策略。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結果揭示了基因分析如何準確地揭示肥胖是如何導致癌癥的,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來解決它。肥胖和子宮癌之間的聯系是眾所周知的,但這是最大規模的研究之一,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這一點的確切原因。
此外,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準確調查哪些治療方法和藥物可用于管理與肥胖作斗爭的人的癌癥風險。眾所周知,超重或肥胖會增加患13種不同類型癌癥的風險。為了降低患癌癥的風險,通過均衡飲食和運動來保持健康的體重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