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中醫能治療嗎?哪個階段出現癥狀?預防發病要注意5點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糖增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可引起多系統損害,導致組織器官發生慢性進行性病變,功能減退、衰竭。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有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與糖尿病神經病變等。
糖尿病腎病是全身性微血管病變表現之一,臨床特征為蛋白尿,漸進性腎功能損害,高血壓、水腫,晚期會出現嚴重腎衰竭,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之一。
中醫治療糖尿病腎病獲益良好
案例資料:李xx,女,64歲,云南人。糖尿病病史21年,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欠佳。2010年開始胰島素治療,血糖控制尚可。1年前體檢發現蛋白尿,確診為糖尿病腎病,西藥治療沒見好轉。于是2個月前到一家醫院尋求中醫專家診治。
面色晦暗,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大便偏干,夜尿2次,雙下肢輕度凹陷性水腫。舌紅,少苔,脈沉細。血壓138/86mmHg;腎功能:BUN14.4mmol/L, Scr146μmol/L, UA390μmol/L;24小時尿蛋白定量:470mg/小時;尿常規:GLU (+), PRO (++)。西醫診斷:糖尿病腎病;2型糖尿病。
中醫診斷:消渴病(腎陰虧虛證)。治療應滋陰固腎,方用二至地黃湯加減,中藥如女貞子、生地、丹皮、山藥、茯苓、枸杞子、白術、炒杜仲、懷牛膝、炒神曲、芡實、六月雪等。水煎服,日3次。服藥一個療程后癥狀緩解,無腰膝酸痛,雙下肢無水腫。舌紅,苔薄白,脈沉細。調藥方繼續服藥,鞏固治療。
醫生認為患者中年臟腑功能衰退,糖尿病日久,五臟損害傷及腎臟。腎主封藏,五臟陰陽之根本。腎氣虧虛,失于封藏,精微下泄,則見蛋白尿;腎精虧虛,則腰酸腰痛陰精虧耗;腎失所養,腎體勞衰,氣血陰陽衰敗,水濕泛濫,見雙下肢水腫。
使用的藥方中,以女貞子、墨旱蓮為君藥,滋陰補腎,填燥熱灼傷之精髓;生地、丹皮助君藥補腎陰,丹皮、茯苓使君藥補而不滯;枸杞子補養肝腎;知母、白術補益脾腎;炒杜仲、懷牛膝、炒續斷、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利腰膝;芡實固精止遺;麥冬養陰生津,清心除煩;炒神曲甘溫健脾防諸藥傷胃;六月雪補腎利濕。
糖尿病腎病的癥狀多發生在三期以后
糖尿病腎病患者初期隱匿,不會出現明顯不適感,僅僅會出現腎臟的略增大、出現微量的蛋白尿及血壓略有升高等。三期患者開始進入了糖尿病腎病的高危期。此階段患者可能在患糖尿病十至十五年左右,微量白蛋白尿不斷加重,患者血壓開始增高。患者容易發展到明顯的腎病階段。
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患者的腎小球會慢慢硬化,腎小球濾過率開始下降,漸漸出現持續性的水腫、蛋白尿、血壓升高等癥狀。在晚期甚至可能會出現尿毒癥,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甚至對生命有所威脅。因此,要用盡一切力量將患者病情在三期穩定定住,一旦繼續發展,不可逆轉,可能會發生腎衰竭。
1、蛋白尿。開始由于腎小球濾過壓增高和濾過膜上電荷改變,尿中僅有微量白蛋白出現,為選擇性蛋白尿,沒有球蛋白增加,這種狀態可持續多年。
2、浮腫。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一般沒有浮腫,少數病人在血漿蛋白降低前,可有輕度浮腫,當24小時尿蛋白超過3克時,浮腫就會出現。
3、高血壓。高血壓在糖尿病性腎病患者中常見。嚴重的腎病多合并高血壓,而高血壓能加速糖尿病腎病的進展和惡化。
4、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性腎病一旦開始,其過程是進行性的,氮質血癥、尿毒癥是其最終結局。
5、貧血。有明顯氮質血癥的糖尿病病人,可有輕度至中度的貧血,用鐵劑治療無效。貧血為紅細胞生成障礙所致,可能與長期限制蛋白飲食,氮質血癥有關。
預防糖尿病腎病要注意5點
1、控制血糖。嚴格控制血糖可以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變。首先要嚴格控制熱量的攝入,要做到血糖控制達標,血糖波動盡量減少,避免情緒波動、感染等引起的血糖波動的因素。
3、控制血壓。在病人能耐受的情況下,盡量讓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可以減少對腎臟、腎動脈的痙攣,減少對腎臟的進一步傷害。
4、合理用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謹遵醫囑,規范用藥,不要因為病情減輕了就擅自將藥停掉,容易導致病情反復、加重。
5、營養充足。糖尿病人要有充足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特別是維生素C、維生素B族以及鈣、鋅、鐵等,這樣對腎臟能夠起到保護作用。
6、限制食鹽和蛋白質。糖尿病人要少食用含鉀的飲料、水果,蛋白質要控制在每日每公斤0.6到0.8克,以易消化的肉類、瘦肉、魚類為主,還要限制食鹽的攝入,糖尿病人的菜肴要盡可能淡一些,食鹽應控制在每天六克以內。
(東方紅星,文/李烈,約17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