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知識點
正常新生兒的護理1.新生兒是指(從臍帶結扎到出生后28天內的嬰兒),正常足月兒是指(胎齡≥37周并≤42周,出生體重≥2500g并≤4000g)2.足月兒是指(胎齡≥37周并≤42周),早產兒是指(胎齡<37周),過期產兒是指(胎齡>42周)3.低體重兒是指(出生體重<2500g的新生兒),(出生體重<1500g)稱為極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1000g)稱為超低出生體重兒4.新生兒喂養的原則(早吸吮,早開奶,按需哺乳)5.新生兒的室溫應在(22-24℃),大便后(溫水洗凈臀部),或用(嬰兒護膚濕巾從前向后擦拭干凈),不宜(墊橡膠單或塑料布)6.新生兒臍部護理(棉簽蘸取酒精溶液消毒臍帶殘端)7.新生兒的特殊生理狀態生理性體重下降一般(不超過10%),生后(10日左右),恢復到出生時體重。部分女嬰在出生后(5-7天)出現假月經,是因為(母體雌激素在孕期進入胎兒體內)引起,一般不必處理。新生兒出現馬牙,上皮珠(數周后)可自然消失不必處理
早產兒的護理1.維持體溫在(36-37℃)之間,頭部應戴(絨帽),出生后(2-4小時)喂(10%的葡萄糖水),患兒宜取(右側臥位)喂養2.經皮血氧飽和度維持在(85-93%),出生后應補充(維生素K),肌內注射(維生素K1連用3日),(75%乙醇)消毒局部皮膚
新生兒窒息的護理1.輕度(青紫)窒息是(Apgar評分4-7分,皮膚呈青紫色,心率減慢至80-120次/分,肌張力好,四肢稍屈2.重度(蒼白)窒息是(Apgar評分0-3分,皮膚蒼白,口唇暗紫,心率<80次/分且弱,肌張力松弛)3.新生兒窒息治療原則為(清理呼吸道)4.護理措施(清理呼吸道),按壓(胸骨下三分之一部位),每分鐘(120次),按壓深度(胸骨前后徑的三分之一),在整個搶救過程中必須(注意保暖),應在(30-32℃)的搶救床上進行搶救,胎兒出生后立即擦干(體表的羊水和血跡)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患兒的護理1.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主要病因為(圍生期窒息)2.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意識改變及肌張力變化)3.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做CT最適宜的時間為(出生后2-5天)4.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控制驚厥首選(苯巴比妥),治療腦水腫可用(呋塞米)靜脈推注,目前亞低溫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僅適用于(足月兒),對于(早產兒)不宜應用5.亞低溫治療維持體溫在(35.5℃)左右,復溫宜(緩慢),時間(>5小時),保證體溫上升速度不高于(0.5℃/小時)
新生兒顱內出血患兒的護理1.新生兒顱內出血的主要病因是(產傷)2.新生兒顱內出血以(足月兒)多見3.新生兒顱內出血主要臨床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興奮癥狀,易激惹,煩躁不安)4.新生兒顱內出血護理措施主要為(盡量減少對患兒的移動和刺激)
新生兒黃疸患兒的護理1.生理性黃疸出現于(出生后2-3日),高峰期是(出生后4-5日),(5-7日后)逐漸消退,最遲不超過兩周
2.病理性黃疸出現于(出生后24小時之內),特點是(程度重,發展快),每日上升(>85μmol/L),且(持續時間長或黃疸反復出現)3.血清膽紅素(>342μmol/L)時,可引起膽紅素腦病4.新生兒黃疸輔助檢查血清總膽紅素濃度(>205μmol/L),血清結合膽紅素濃度(>34μmol/L)5.預防膽紅素腦病可應用(白蛋白)
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患兒的護理1.新生兒(棕色脂肪)產熱不足2.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病因有(寒冷,早產,窒息,低體重,感染)3.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硬腫出現順序為(下肢-臀部-面頰-上肢-全身)4.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關鍵護理措施是(復溫)5.肛溫>30℃,腋-肛溫差為正值的輕,中度硬腫的患兒的復溫方法是(放入30℃暖箱中,6-12小時恢復正常體溫)6.肛溫<30℃的患兒復溫方法是(放入比肛溫高1-2℃的暖箱,每小時升高1℃,12-24小時恢復正常體溫)
小兒支氣管異物患兒的護理1.臨床表現為(劇烈嗆咳,喘憋,面色青紫)2.支氣管異物典型癥狀是(陣發性,痙攣性咳嗽)3.支氣管異物主要檢查是(支氣管鏡)4.支氣管異物護理措施有減少(患兒哭鬧),以免(因異物變位,發生急性梗阻,出現窒息而危及生命)5.支氣管異物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內鏡下取出異物)6.支氣管異物內鏡下取異物需禁食(6-8小時),內鏡檢查取出異物后患兒需在(4小時)以后方可進食
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患兒的護理1.佝僂病是由于(體內維生素D缺乏),多見于(2歲以下嬰兒)2.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皮膚內7-脫氫膽固醇)3.佝僂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有(易激惹,煩躁不安,夜間啼哭,搖頭擦枕,出現枕禿頭部顱骨軟化,出現方顱或鞍形顱),胸骨可出現(肋骨串珠),四肢形成(x形或o形腿),(2歲以后)的小兒在(后遺癥)期,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4.佝僂病治療原則為應用維生素D劑量為每日(50-100μg)5.佝僂病患兒避免(早坐,站,行,久站,久坐),防止(發生骨骼畸形),x形腿按摩(內側肌),o形腿按摩(外側肌)6.新生兒出生后(2周后)每日給予維生素D400-800IU
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患兒的護理1.病因為(血鈣低于1.75-1.88mmol/L)或(血清鈣離子濃度1mmol/L)2.輔助檢查是(血鈣低于1.75-1.88mmol/L)3.治療原則(控制驚厥與喉痙攣),使用(地西泮),喉痙攣者立即(將舌頭拉出口外),鈣劑治療用(10%葡萄糖酸鈣)4.主要護理問題(有窒息的危險)5.護理措施主要為遵醫囑立即使用(鎮靜劑,鈣劑),喉痙攣者(立即將舌頭拉出口外),同時將患兒(頭偏向一側),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對(已出牙)的小兒,應(在上下門齒之間放置牙墊)
6.健康教育(教會家長驚厥,喉痙攣發作時)的處理方法,發作時使患兒(平臥,松開衣領)
小兒驚厥患兒的護理1.病因(高熱驚厥)最常見2.(發作持續超過30分鐘)為驚厥持續狀態3.首選藥物(地西泮)4.發作時(就地搶救),忌(搬運),(上下臼齒之間)放置牙墊,防止(舌咬傷),牙關緊閉時忌(用力撬開),勿(強力按壓或牽拉)患兒肢體,以免(骨折或脫臼)5.健康教育(指導家長掌握預防驚厥措施),告訴家長(及時控制體溫)是預防驚厥的關鍵
生長發育1.胎兒期是(從受精卵形成到胎兒出生)2.新生兒期是(自胎兒娩出,臍帶結扎到出生后滿28天),此期易發生(窒息,感染)等疾病,死亡率(較高)3.嬰兒期是(自出生至滿1歲前),(生長發育迅速)的時期4.幼兒期(自1周歲到滿3周歲前)5.青春期女孩從(11-12歲到17-18歲),男孩從(13-14歲到18-20歲),此期孩子(生長發育再次迅速)6.出生后(6個月內)生長最快,(青春期)生長發育又加快,神經系統發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統發育(先慢后快)7.小兒發育遵循(從上到下,由近至遠,由粗到細,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8.(體重)是營養狀況的重要指標,新生兒出生體重平均為(3kg),3個月時體重是出生時的(2)倍(也就是6kg),1周歲為出生時的(3)倍(9kg),2周歲為出生時(4)倍(12kg)9.體重計算公式1-6個月:體重=出生體重(kg)+月齡×0.7kg7-12個月:體重=6(kg)+月齡×0.25kg2-12歲:體重=年齡×2+8(kg)10.身高新生兒(50cm),1周歲(75cm),2周歲(85cm)計算公式:身長=年齡(歲)×7+75cm11.頭圍1歲時(46cm),2歲時(48cm)12.胸圍(1歲時)胸圍與(頭圍)大致相等約(46cm)13.牙齒乳牙萌出延遲是(12個月未萌出者),2歲乳牙數目為(月齡減4-6)14.囟門(1-1.5歲)時應閉合,前囟遲閉,過大見于(佝僂病),前囟飽滿常提示(顱內壓增高),前囟凹陷則見于(極度消瘦或脫水者)
小兒保健1.新生兒保健應在(出生后1周內),(按需)哺乳,(右側)臥位,新生兒室溫應保持在(22-24℃),濕度(55-65%),按時接種(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出生2周)應口服維生素D,出院后(1-2天)內初訪,生后(5-7天)周訪,生后(10-14天)半月訪視,生后(27-28天)滿月訪視2.嬰兒期因生長發育的需要,每日需要能量(110kcal/kg),蛋白質約(10-15%),脂肪(35-50%),碳水化合物(50-60%),四個月以上嬰兒添加輔食原則(每次添加一樣,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流食到半流食到軟食)3.斷奶月齡(10-12個月),模仿發音的月齡(8-9個月),如爸爸,媽媽4.幼兒期優質蛋白應占總蛋白(1/3-1/2)5.(學齡前期)是性格形成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