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兒科的基本常識,你了解多少呢
兒科是全面研究小兒時期身心發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綜合醫學科學。凡涉及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健康與衛生問題都屬于兒科范圍。其醫治的對象處于生長發育期。兒科學的任務是不斷探索兒科醫學理論,在實踐的基礎降低發病率、死亡率,增強兒童和青少年體質,提高兒童青少年保健和疾病防治水平。兒童的發展關乎家庭,社會,和祖國的未來,我們一定要好好的保護他們。


世界各國的兒科范圍年齡各有不同,自嬰兒期至青少年期為兒科范圍。
1發展歷史
《黃帝內經》對兒科疾病已有記述,在《史記》中扁鵲在秦國醫小兒病是中國最早的小兒醫。1973年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帛書醫方中也發現當時已有嬰兒痙攣、嬰兒病癇等記載。唐代孫思邈著《備急千金要方》已按病癥分類記述小兒疾病。唐朝開始在太醫署內設少小科與內、外、五官科并列。
19世紀后期,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醫療服務日益向??苹矫姘l展。為了同這一趨勢保持同步,醫學院校中的課程設置也開始分化。在美國,兒科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專業開始于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
2系統劃分
兒童主要以系統劃分呼吸、消化、循環、神經、血液、腎臟、內分泌、遺傳代謝、免疫及新生兒醫學等。此外還有傳染病和急救醫學等,雖然在分類上與內科相似,但是其研究內容及內在規律與差別頗大,不能混淆或替代。
3學科范圍
兒科學屬臨床醫學的學科,研究對象是自胎兒至青春期的兒童。它是一門研究小兒-青少年生長發育規律、提高小兒-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質量的醫學科學。
1、學科研究范圍:
兒科學研究從胎兒到青春期兒童有關促進生理及心理健康成長和疾病的防治。目前有兒童保健、呼吸、心血管、血液、腎臟、神經、內分泌與代謝、免疫感染與消化、急救以及小兒外科等專業。每個專業學科又和基礎醫學某些學科有密切聯系,如生理、生化、病理、遺傳以及分子生物學等。
2、課程設置:
基礎理論課:生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醫學遺傳學,醫學統計學,臨床流行病學,電子計算機應用以及與研究課題有關的基礎醫學課程。
專業課。
兒科學主要相關學科:牙科學、婦科學
4年齡分期
胎兒期
臨床上將胎兒期劃分為3個階段:①妊娠早期,此期為12周,受精卵從輸卵管移行到宮腔著床,細胞不斷分裂增長,迅速完成各系統組織器官的形成。此期各組織器官處于形成階段,若受到感染、放射線、化學物質或遺傳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可引起先天畸形甚至胎兒夭折。②妊娠中期,自13周至28周(16周),此期胎兒體格生長,各器官迅速發育,功能日趨成熟。至28周時,胎兒肺泡發育基本完善,已具有氣體交換功能,在此胎齡以后出生者存活希望較大。③妊娠后期,自29周至40周(12周)。此期胎兒體重迅速增加,娩出后大多能夠存活。做好婚前、孕前體檢,普及孕前咨詢,定期監測胎兒生長發育,避免接觸有害物質和濫用藥物,預防感染,保持良好心情是孕婦和胎兒的保健工作的重要內容。孕婦在懷孕期間情緒不穩定,我們一定要給他們最大的寬容。


新生兒期
自胎兒娩出臍帶結扎至生后28天,此期包含在嬰兒期中。
新生兒期不僅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約占嬰兒死亡率的1/3~1/2,尤以新生兒早期為高。此期包括了妊娠后期、分娩過程和新生兒早期3個階段,是小兒經歷巨大變化、生命受到威脅重要時期。圍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衛生水平、婦產科和新生兒科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評價婦幼衛生工作的一項重要指標。切實做好圍生期保健工作,通過兒科和婦產科工作者協作,控制影響圍生期死亡率的因素,提高圍生期保健水平,有利于降低圍生期死亡率。
嬰兒期
自胎兒娩出臍帶結扎至1周歲,其中包括新生兒期。
此期為生長發育最迅速的時期,每日需要的總熱量和蛋白質相對較高,但其消化功能尚不完善,易發生消化和營養紊亂,發生佝僂病、貧血、營養不良、腹瀉等疾病。嬰兒期體內來自母體的免疫抗體逐漸消失,而自身免疫系統尚未完全成熟,對疾病的抵抗力較低,易患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此期保健重點在提倡母乳喂養、指導合理營養和及時添加輔食、實施計劃免疫和預防感染。
良好生活習慣和心理衛生的培養可從此期開始。
幼兒期
自滿1周歲至3周歲。體格生長速度減慢,智能發育加速。
開始會走,活動范圍增大,由于缺乏對危險事物的識別能力和自身保護能力,要注意預防發生意外傷害和中毒,預防傳染病,保證營養和輔食的添加,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和使用餐具的能力。還在襁褓中的嬰兒,我們要給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愛,讓他們感受家庭的溫暖,對家庭產生強烈的愛。
學齡前期
自滿3周歲至6~7歲。此時期體格發育進一步減慢,但智能發育增快、理解力逐漸加強,好奇、好模仿,可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和感情。可進入幼兒園,學習簡單文字、圖畫及歌謠。此時期可塑性很強,應重視思想品德教育,培養他們愛勞動、愛衛生、愛集體、懂禮貌等優良的品質。應開始重視眼和口腔衛生。仍應防范發生傳染病、意外事故和中毒等。是他們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要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
學齡期及青少年期
學齡期:6-12歲
青少年期:13-18歲
此期除生殖器官外各器官外形均已與接近,智能發育更加成熟,可接受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
溫馨提示:關注兒童成長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未來的希望。關注兒童成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關愛他們的健康,就是關愛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