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5億人處于糖尿病前期!小心你已成為糖尿病候選人
原標題:中國近5億人處于糖尿病前期!小心你已成為糖尿病候選人
“您的奶茶,全糖,已送達...”,如今的年輕人,一杯全糖奶茶似乎可以讓疲憊的身心立刻放松下來。“靠糖續命”的生活不僅僅只是一杯奶茶,還有夏天的“快樂肥宅水”…而這些“甜蜜陷阱”正悄然地在升高著我們的血糖。
在體檢時,你可能見過這樣的結果:血糖明顯“越線”,超出正常值一大截,卻沒有診斷為糖尿病。
其實,這時候的你,已經踏入糖尿病候選人的行列——糖尿病前期(以下簡稱“糖前”)。
糖尿病沒有“根治”的辦法,一旦得病就得終身治療,但距離糖尿病一步之遙的“糖尿病前期”卻還有救,只要堅守這一道關鍵的防線,就可以遠離“不死的癌癥——糖尿病”。
一半中國人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偏高但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中間”狀態,是糖尿病的早期預警信號。由于還未到診斷糖尿病的標準,常常容易被人忽略。
國家衛健委通過研究發現,中國有50.1%的成年人正處于糖尿病前期,也就是說,每2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糖尿病前期患者,每天都隨時可能變成新的糖尿病患者。
具體來說,糖前期有兩種情況:
空腹血糖受損是指服糖后2小時血糖正常<7.8mmol/L; 而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尚未達到糖尿病水平,即≥6.1mmol/L,但<7.0mmol/L。
糖耐量異常是指餐后2小時血糖偏高,血糖≥7.8mmol/L,但<11.1mmol/L,也稱糖耐量受損。
上面兩個標準只要符合其中一個,就可診斷為糖前期。
糖前期會悄悄造成全身損害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研究證實,血糖超過正常值,即使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也會對身體造成損傷。
01. 神經病變
● 高血糖如果損害周圍神經,則會出現四肢麻木、疼痛、冰涼及蟻行感;
● 如果損害植物神經系統,則會出現胃脹氣、飽腹感;
● 如果損傷顱神經,則會出現眼瞼下垂、視力急劇下降、看東西模糊不清等。
02. 代謝紊亂
糖代謝紊亂時,也容易出現脂肪代謝紊亂,引起血脂異常,導致脂肪肝等;有時還會伴隨蛋白質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升高。
03. 腎功能受損
血糖血脂異常,血壓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腎功能異常,促使糖尿腎病發生和發展。
早期表現為尿中有泡沫、活動后小腿浮腫,晚期出現大量蛋白尿、全身浮腫等癥狀。
糖尿病前期的信號01. 吃飽就困
偶爾一次不必擔心,但如果經常這樣,表明你的飲食結構有缺陷,如飲食中精制面粉、含糖飲料和甜食等簡單碳水化合物比重太大。長期吃下去易得糖尿病。
02. 薯片上癮
人體攝取含大量糖、鹽和脂肪的食物時,消化道會分泌出一種能刺激進食中樞的物質,讓人感到饑餓,有暴飲暴食的沖動。
三天不吃爆米花、薯片就難受,你就需要警惕了。此類食物進入體內消化速度快,容易導致血糖紊亂,長期食用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03. 體重超標
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多數糖前期患者體重都超標,特別是單純減少熱量攝入后,體重依然不減的人,更應警惕。
九成糖尿病前期患者都有體重超標。
04. 蘋果身材
與梨型身材人群相比,蘋果型身材(腰部更粗)人群內臟脂肪更多,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前期危險更大。此外,腹部脂肪會增加高血壓、心臟病、腦卒中等危險,這些都是糖尿病的風險因素。
男性和女性的腰圍最好別超過90厘米和85厘米。
05. 血壓偏高
有研究顯示,病史超過6年的高血壓患者,約有四成會患上糖尿病。
建議:少吃咸菜、加工及腌制食品,通過改善飲食結構和增加運動量,把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
健康生活方式是控糖“良藥”糖前期是逆轉糖尿病的黃金時期,如果做到及早監測、及時干預就有可能遠離糖尿病。
01. 飲食干預
過量的油脂攝入也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所以生活中限制飲食的總熱量和脂肪攝入,改善飲食結構,避免熱量過剩導致肥胖。適當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粗糧、蔬菜、水果、豆類等,少吃甜品、動物內臟。
02. 運動干預
長期堅持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瑜伽等,每周運動時間不少于150分鐘,每天運動時間不少于30分鐘。而且運動有助于控制體重,降低糖尿病發生風險。有資料顯示,若在成年時期能將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可使2型糖尿病發生率降低50%以上。
03. 定期CGM血糖監測
糖前期雖然血糖不是太高,但是血糖波動幅度會高于正常人,而傳統的血糖監測不易發現血糖波動情況,CGM(持續葡萄糖監測)可以24小時實時監測血糖,每5分鐘更新一組血糖值,包括餐前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能使你更加了解自己的血糖全貌。
硅基動感持續葡萄糖監測(CGM),全方位評估血糖多項指標,如血糖達標率、血糖的穩定性評估、凌晨6點血糖、日間血糖、夜間血糖等,可以早期發現血糖危險信號,及時評估糖尿病患病風險,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做到不發病、晚發病!戰勝“沉默的血糖殺手”。
通過佩戴CGM血糖儀能夠有哪些改善?1、改善飲食,根據飲食后血糖變化,發現不適合的食物,減少以后食用。
2、改善生活方式,根據熬夜、壓力等對血糖的影響,調節生活方式。
3、合理運動,根據運動前后血糖情況,選擇合理的運動時間與強度。
4、幫助醫生給予藥物調整數據參考,根據血糖整體趨勢,分析胰島素與口服藥物的使用,更好的調整用藥。
參考文獻:
[1]老人報.糖尿病早期五個信號[J].家庭醫學(下),2017,(6):5.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