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典型學會丨中華口腔醫學會開拓創新為建設口腔醫學強國而奮斗
原標題:先進典型學會丨中華口腔醫學會:開拓創新 為建設口腔醫學強國而奮斗
近年來,中國科協全國學會主動圍繞“國之大者”,積極開拓進取,奮力創新創造,在加強科技工作者聯系服務、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等方面做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涌現出一批黨的建設突出、自身建設過硬、發揮作用顯著的先進典型學會。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現推出“建設中國特色一流學會,獻禮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欄目,專題介紹全國學會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發展成就,敬請關注。
中華口腔醫學會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中華醫學會口腔科學會。現有個人會員13萬余名,分支機構38個,加入世界牙科聯盟、國際牙科研究會、國際牙醫師學院等國際組織。曾獲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科普工作優秀單位、優秀抗疫學會、優秀扶貧學會等多項榮譽,多次入選中國科協學會能力提升與改革工程支持學會,被民政部評估為5A級社會組織。
建立口腔醫學科技工作者之家,構筑多層次服務平臺
強化黨的政治引領,推動黨建與會建深度融合。2017年成立功能型黨委,加強黨對學會工作的全面領導。學會黨委連續九年開展“黨建強會計劃”活動,走進基層服務科技工作者,并以活動為抓手,搭建黨建服務平臺助力脫貧攻堅。38個分支機構均已成立黨的工作小組,在人才舉薦等方面決策把關,引領分支機構健康發展方向。秘書處黨支部積極活躍,將組織生活制度化和常態化,推深做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連續三年助力革命老區山西呂梁口腔醫學發展。
積極拓展會員種類,探索多途徑多樣化服務模式。近幾年來,會員人數以平均每年19%的速度增長,不斷刷新會員發展記錄。不斷創新服務會員舉措,開設專屬會員服務網站,“一網多能”滿足會員需求;在學術年會上設立會員服務區,為會員提供現場服務,已形成會員服務品牌產品;開展“我與學會同心同行活動”,讓會員獲得感不斷提升。創建“一步一步”“名師講堂”“連線?繼教”等精品課程,2017-2021年在全國各地舉辦繼續教育培訓班69期,培訓口腔臨床醫生2萬余名。疫情以來,開設線上繼續教育“云課堂”,累計培訓口腔臨床醫師60余萬人次。
大力開展公益活動,助推口腔醫學事業發展。2007年啟動“口腔健康促進與口腔醫學發展西部行”公益活動,歷時15年,覆蓋西部12個省,成為口腔醫學界的一個響亮品牌。2019年啟動“口腔健康促進與口腔醫學發展中部崛起”公益活動,通過口腔醫學院系幫扶、繼續教育培訓、科普健康教育等方式促進中部省份人民口腔健康水平提升和口腔醫學發展,目前已實現中部六省全覆蓋。2018年助力西藏自治區口腔醫學會成立,采取走上去、請下來、搭平臺、自造血多種形式持續開展援藏工作。連續5年組織院士專家赴藏授課,捐贈口腔臨床指導書籍,培訓基層口腔醫師1000余人次。2020年“健康口腔助成長”公益項目進入拉薩,在小學校園開展科普講座和窩溝封閉,促進兒童口腔健康。連續兩年開展“雪域口福行”公益項目,為西藏全區641名全口無牙和牙列缺失貧困中老年人免費鑲牙,重建其咀嚼功能,把黨的溫暖和口腔醫學科技工作者的愛心送到群眾心中。
引領口腔醫學發展方向,持續增強學術引領力。打造具有主題特色的“中華口腔醫學會學術年會”品牌,每次年會均組織400余場次學術活動,逾3萬余人次口腔醫學科技工作者參會。將期刊建設作為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著力打造一流口腔醫學學術期刊。2019年成立精誠口腔醫學期刊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中國口腔繼續醫學教育雜志》的運營,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高水平辦刊隊伍。主辦英文學術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CJDR)影響力不斷增強,被引頻次逐年上升,2018-2021連續四年入選“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2021年排名上升至第38名。
打造權威科技獎項,助力口腔醫學科技人才脫穎而出。“中華口腔醫學會科技獎”2013年由國家科技部獎勵辦公室批準設立, 多年來學會不斷完善評選機制,獎項影響力逐漸擴大,目前已被納入“中國醫院科技量值”等口腔醫學相關評估體系中,并獲得直推國家科技獎的資格。
建立青年人才培育體系,加強口腔醫學科研人才建設。連續7年獲得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立項,學會等額配套資金培養青年人才成長,累計34人納入培養體系。在此基礎上,學會設立以口腔醫學院校博士研究生為培養目標的青年臨床科研基金項目(小青托),為全國優秀青年科研人員提供科研啟動支持,參照“大青托”目標同期培養,優秀青年人才提供有所出、有所依、有所成的成長環境。以西部地區青年醫生為培養目標設立“西部臨床科研基金”,每年出資50~60萬元資助西部地區口腔醫師進行臨床研究,有力促進西部青年口腔醫師專業能力和科研素質的提高。
搭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
以口腔醫療器械展覽會為支點,構建開放共享的產學融合服務平臺。自2012年起,每年舉辦中國國際口腔設備器材博覽會(CDS),展會涵蓋口腔產品全產業鏈,以現場體驗互動為核心,通過以展促學、以學促用,推廣新產品、新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速度和頻率。2017-2021年,博覽會年均有500余家參展企業,6萬平米展覽會議活動面積,參觀人數每年在35000人以上。
聚集產學研資源,搭建學術和產業共發展平臺。2009年成立“口腔醫學設備器材分會”,由口腔醫學高等院校的負責人和口腔產品生產企業代表組成,作為醫療院校、企業、政府的橋梁紐帶,分會每年召開“口腔設備器材產業發展”或“數字化口腔設備器材新技術應用和發展”論壇,探討產學研用共謀發展、相互促進的共贏模式。不斷推動國內口腔醫學設備器材有序發展,做好資源整合與技術交流工作,不斷提升中國口腔醫學設備器材行業在國際的影響力。
踐行健康口腔行動方案,提升全民口腔科學素養
積極組織主題日宣傳活動,不斷提高大眾科普宣教效果。自2009年起,每年組織專家確定“全國愛牙日”主題和副主題,并通過各地口腔醫學會積極開展大眾口腔健康宣教活動。近年來,從線下到線上延展宣傳方式,推出“全國愛牙日”系列直播節目,聯合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光明網等媒體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引導公眾增強口腔保健意識,活動累計受眾達上千萬人次。2017年以來,每年組織開展“世界口腔健康日”科普宣教活動,開展線上線下宣傳活動。
積極開發科普創新作品,挖掘培養年輕科普人才。組織全國知名口腔醫學專家、教授編寫口腔健康科普書籍4套,錄制“口腔健康科普視頻”,與騰訊、新浪等新媒體合作,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傳播口腔健康知識,受眾人數近5000萬人次。舉辦全國口腔健康科普演講交流活動、大學生口腔健康科普作品創作與傳播活動等,鼓勵青年醫師和大學生加入到口腔健康科普演講的隊伍中。
聚焦健康中國建設,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支撐
2015-2018年,學會承接國家衛生健康委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完成全國31個省份、17余萬人的調研。現場調查基礎“大數據”切實轉化為我國居民口腔健康狀況的信息庫,為制定口腔疾病防治策略提供支撐。針對兒童、學生、中年、老年四個年齡組人群,組織專家開展“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科普解讀”項目。2020年5月,科普圖書《口腔健康 從我做起——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科普解讀大眾版》正式出版。
扎實做好全國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不斷取得新成績。連續15年受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委托,承擔中央財政重大公共衛生專項“全國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的項目管理工作,包括專業人員培訓,對適齡兒童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口腔檢查、窩溝封閉、局部用氟等口腔疾病干預。截至目前,項目共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132個縣區,覆蓋28012所學校、12592所幼兒園。項目開展省份兒童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85%、刷牙率達到70%。
加強行業規范建設,促口腔醫學行業健康發展。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委托,在口腔醫療汞合金使用、笑氣相關材料、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等方面提供專業決策咨詢。承接“十二五”國家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總結評估及“十三五”國家重點專科建設方案的論證工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和發布醫療技術規范、院感防控、電子病歷、醫療機構、醫師及護士注冊等口腔醫療及專業人員管理提供決策支撐。承接國家醫學考試中心“基于崗位勝任力的口腔職業醫師資格分階段考試研究”項目,為進一步完善我國醫師資格考試機制提供基礎支撐。
受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單位委托,承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組織管理工作,完成92個師資培訓基地的遴選。針對帶教醫師水平參差不齊的突出問題,先后在全國13個省市舉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師資培訓班,有效提高帶教醫師的素質和專業水平。2017年,學會成立“口腔醫學標準工作專家委員會”,注冊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目前已發布47項團體標準。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和中國醫師協會確認的9個專業之一,開展口腔頜面外科專科醫師培訓的試點工作,遴選29家基地作為口腔頜面外科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試點基地。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7-2019年,連續三年舉辦“一帶一路”口腔醫學協同發展論壇,與12個國家/地區口腔醫學會簽署了友好合作備忘錄,協調我國企業向發展中國家捐贈CBCT設備,積極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口腔醫學會之間的友好往來與交流。與香港牙醫學會聯合設立學術交流基金,與臺灣、澳門地區的口腔醫學學術團體建立交流合作關系,促進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口腔醫學學術交流。承擔國際重要衛生項目,2018年以來,承接FDI的微笑全球項目(Smile Around the World),成為唯一連續多年連續承辦該項目的國家,為提高中國口腔健康科普在全球的影響力作出積極貢獻。積極推薦我國專家競聘國際口腔醫學組織領導職務,助力11位口腔專家在7個重要國際組織中擔任11個職務。
來源: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創新部、
中華口腔醫學會 供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