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的高血糖,易引發糖尿病?高血糖和糖尿病有什么關系呢?
原標題:長時間的高血糖,易引發糖尿病?高血糖和糖尿病有什么關系呢?
摘要:高血糖是指血糖高于正常水平,長期的高血糖可引發糖尿病。如今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人們會發現,即使沒有患糖尿病,生活中也會表現出高血糖。
如今人們學會了對血糖的進行自我監測,測量血糖時,部分人往往把血糖升高當做糖尿病,其實高血糖和糖尿病還是有區別的。
通常來說,高血糖和血糖升高都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現之一,但出現高血糖并不一定表示是患上了糖尿病。糖尿病主要是由于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所導致的血糖升高,如機體應激性反應會出現的血糖升高和高血糖表現,但并不一定就是糖尿病。
高血糖是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高糖飲食、發熱、感染等原因都可能導致暫時性的血糖升高和高血糖表現,如感冒、急性疾病、肺炎、重癥等,都容易導致一過性的血糖升高和高血糖,當應激因素解除時,高血糖也可以跟隨恢復正常。
而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類似于高血壓和冠心病等,需要長時間治療和堅持用藥以及生活干預等,糖尿病的發生常與遺傳和環境因素等有關,糖尿病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而導致的血糖水平升高,可引起蛋白質、脂肪、水等代謝紊亂。
所以高血糖并不等于糖尿病,出現高血糖,應盡量避免并發糖尿病等疾病。
引發高血糖和糖尿病的情況因素有很多,可對人體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等檢查得出。
那么怎么確定是高血糖還是糖尿病呢?
1、高血糖可僅僅表現為血糖增高,而糖尿病可以通過OGTT試驗確診,如果空腹血糖靜脈血≥7.0mmol/L,喝糖水后2小時靜脈血≥11.1mmol/L,則稱之為糖尿病。
2、在糖尿病早期的糖耐量異常階段,即空腹血糖在6.0-7.0mmol/L,喝糖水2小時血糖在7.8-11.1mmol/L,則稱為糖耐量異常,此時糖尿病和糖耐量異常可以稱為高血糖。
高血糖和糖尿病人群需要控糖和控量的攝入,而從高血糖方面來看,高血糖人群還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1、糖尿病患者
當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而可以判斷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現為三多一少的首發癥狀,即是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少。
2、糖耐量異常者
糖耐量異常的患者大約有8%在第二年可以轉變成糖尿病,糖耐量異常者血糖比正常值高一點,而又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需做糖耐量測試。
3、一過性高血糖者
一過性高血糖者去除誘因后,血糖一般可自動恢復正常,一過性高血糖多由于應激因素,比如昏迷、手術、感染可使激素分泌增多造成一過性高血糖。
對于高血糖和糖尿病人群,飲食控制非常重要,飲食宜從清淡飲食開始,日常多吃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使用合適的烹飪方式如清蒸、燉、煮等,都有利于糖的控制攝入。
那么以飲食控制為基礎應該怎么做呢?
1、合理搭配飲食比例
每餐飲食中,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粗糧、玉米、燕麥、蕎麥等可占總食物的1/2,豆類食物如黃豆、赤豆、綠豆,每天總攝入量可≥15g,脂肪如烹調用油等攝入應限制<10g,少吃油炸食品,少吃脂肪比較高的零食,如瓜子、花生、核桃、松子等干果類,蛋白質的攝入建議選用優質蛋白,如每天的瘦肉等肉類可控制≈130克左右,雞蛋可控制≈1個,牛奶≤250mL/d,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應各占1/4,可適當攝入檸檬、楊梅、草莓、菠蘿、梨、櫻桃等含糖量比較低的水果。
2、制定適當的飲食方案
如以粗糧為主食,粗糧的膳食纖維多、飽腹感強、升糖指數低,所以高血糖和糖尿病人群可合理攝入,主食每天的攝入量可按時間分為早晨吃1/5,中午吃2/5,晚餐吃2/5,控制每餐主食的量,能夠延緩攝入的主食在胃腸道的吸收速度,有利于對血糖水平的控制,鼓勵多吃新鮮的蔬菜,如菜葉類的菠菜、油菜、白菜等,以及菌類的木耳、蘑菇等。
高血糖與糖尿病有很大關聯,當高血糖情況長期得不到控制,就容易引起糖尿病,日常生活中應該多注意積極進行治療控制。
那么高血糖和糖尿病人群應該注意什么呢?
1、合理用藥
發生嚴重的高血糖需進行合理的用藥治療,用藥時需遵醫囑,選擇合適的降糖藥物,不可隨意停藥,控制血糖處于安全穩定的狀態,并定期監測血糖與尿糖。
2、控制體重
很多人會發現,高血糖和糖尿病,發生在肥胖人群的幾率比正常體重人群的大,肥胖可使胰島素受體異常,所以體重超重人群,控制體重才有利于胰島素受體異常的恢復。
3、健康生活
首先應當戒煙戒酒,保持愉悅的心情狀態,保證睡眠,適量運動,如每餐后2小時進行快走、太極、慢跑等30分鐘的運動鍛煉,每周的運動時間不小于150分鐘等,可促進糖的利用,以及增強心腦血管的功能等。
高血糖和糖尿病人群,一定要控制糖的攝入,在平常治療需積極進行飲食控制,如飲食定時定量,不能吃太飽和太多,不可吃甜的點心、飲料、零食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