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5分鐘健身圈”,東明持續增強居民健康獲得感幸福感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孟欣
“孩子的身體越來越好了,這都歸功于經常運動。”近日,家住東明縣御景豪庭小區的李浩京每天都會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帶著孩子到該縣萬福河沿岸的健身廣場鍛煉,健身廣場內,各類健身器材整齊地排列著。“這里離家近,設施齊全,空氣也好,每天在這鍛煉都不用去健身房了。” 李浩京邊鍛煉邊敘說著,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東明縣萬福公園始建于2000年,2020年重建,園內建有門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籠式網球場、太極拳運動場、健身氣功運動場等40余處體育場地設施,李大爺及附近的居民經常在這里進行多種形式的體育或者健身活動。“這里地方更大,有不少老年人的活動項目,還有很多適合年輕人、孩子們鍛煉的項目。”李浩京介紹,萬福公園里每天都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每到周末或者節假日前來活動的人會更多,無時無刻不涌動著全民健身的熱潮。
其實,萬福河沿岸的健身廣場、萬福公園只是東明縣城市社區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建設、“15分鐘健身圈”的一個縮影。舉目望去,沿著主城區夢蝶路、沿河路、曙光路、解放路、向陽路、工業路、黃河路等道路步行,發現兩側大大小小的健身場地、健身器材比比皆是,毗鄰著廣場、社區、學校,給人民群眾健身帶來了很多的便利,讓市民能夠“隨時、隨地、隨意”地開展各類健身活動。
東明縣緊緊圍繞群眾所需所盼,扎實開展體育設施改造提升、運動休閑公園建設、舉辦多彩群眾性體育賽事等工作,著力打造“15分鐘健身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健康獲得感和幸福感。
特別是近幾年,東明縣認真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把滿足人民群眾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營造重視體育、支持體育、參與體育的社會氛圍,實施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積極爭取、協調建設資金,結合城鎮化發展統籌規劃,形成了“各級重視、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相繼新建和重建了體育公園、東明湖公園、萬福河沿岸公園、逍遙湖公園和萬福公園、石化公園、南華公園以及全民健身廣場、社區運動廣場、公共體育場、多功能球場等各種類型的健身場地。
通過完善體育配套設施、合理布點布局、投放各類運動健身器材,構建了多層級健身設施網絡和城鎮社區“15分鐘健身圈”,方便市民開展各項體育健身項目。
“15分鐘健身圈”的形成,使東明縣全民健身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滿足了廣大市民的健身需求、營造出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圍、提升了居民的健康獲得感和幸福感,也極大地推動了東明縣全民健身事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