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與保險
首先申明,我不是賣保險的,我不會推薦任何具體產品,我寫的這些東西,估計保險公司看了會找我干架
以下主要觀點來自薛兆豐的經濟學課程,感興趣的同學在得到APP上可以訂閱,費用199。羅胖的東西越做越差,但是這是薛兆豐寫的。
保險的原理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加入一個對照的概念,儲蓄。通過他們的對比,了解保險的原理。
假如我拿每個月收入固定10%出來作為我日后生病的醫藥費,那么我有兩種選擇方式,一是儲蓄,二是保險。那么兩種選擇方式會有什么樣不同的結果呢?
首先假設出一個節點,儲蓄到10萬元的時候,保險也是花了十萬塊。
選擇儲蓄的話,未來的世界我有兩種可能,一是我生病了,最后我省下來的錢就會被用來支付醫療費用,另外一種是我沒生病,那我就爽了,可以用來去旅游去吃去消費,總而言之我相對于買保險的人賺了10萬塊。但是如果你生的是重病,10萬塊是遠遠不夠的。那你就要額外付出自己的另外的儲蓄。
選擇保險的話,未來世界的我也有兩種可能,一是我生病了,然后醫療保險報銷,假如你買的是100萬的報銷額度,在一百萬的范圍內,你的支出是10萬元。另一種可能是我沒生病,那我也是支出了10萬元。
對比兩種投資方式,我們最終發現,選擇儲蓄的人他的收益范圍在負 一百萬和正十萬之間,而選擇保險的人,他的收益是固定的,就是負十萬。也就是說,保險的作用就是為你提供一種固定的預期,選擇保險的人本質上是風險厭惡型的人,選擇儲蓄的人本質上是風險偏好的人。
保險是如何運作的?
保險不是印鈔票,它能否持續運作下去是有他的邏輯原理的,這也正是真正的商業保險跟社保醫保的不同之處。
一 細分
假設我是年輕人,現在有兩種保險產品給我買,一種是所有年齡的人都一視同仁,交一樣的錢,得到一樣的合同。另外一種是將60歲以下的分為一組,將60歲以上的分為一組。你是30歲的人,你會選擇哪一個?廢話肯定是選擇有年齡劃分的一組,因為30歲得病的幾率能跟60歲得病的幾率一樣嗎?所以分組越細的保險才是合理且可以長期運作的保險,30歲無不良嗜好的人就應該有低額的保費,而60歲或者有不良嗜好的人就應該有高額的保費。如果都摻雜在一起,就是健康的人在補貼亞健康的人。這樣的保險是無法長期運作良好的。而我們的社保醫保屬于哪一種?
二加總
還是選擇題。如果一個保險全社會只有10個人買,另外一個保險全社會有1萬人買,哪個產品更好?不管對于保險公司還是對于個人,顯然是后者。前者十個人中萬一不湊巧有一個生重病,很可能10個人教的保費不夠他的,那保險公司就會虧本,他虧本了肯定要提高保費。而后者1萬人就能大大降低風險,總不會有1000人生重病吧?所以保險公司只有不斷加大買保險的人的基數才能讓它合理的運作下去。
綜上所述,保險要運作下去,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要細分,二是要有足夠多的人去買。所以我們買保險的時候,如果有大的保險公司的細分的產品就是好的產品,為什么是大的保險公司,因為公司大說明買保險的人多,也就是加總夠大。
17年底出現一次大規模的醫院停藥停耗材的事件,本質上是社保醫保已經超了。在醫院的都知道,醫保是給醫院一定額度的,假如我們醫院一年的額度是10億,那超過10億他就不給報銷了。為什么醫保要這樣做?因為錢肯定是不夠的,為什么說錢不夠,你看我前面說的保險的原理應該不難得出結論吧?這時候就出現醫院進不來藥,也進不了耗材。甚至一些救命藥都沒有。沒有藥,沒有耗材,怎么辦?患者自己掏腰包買呀,這樣就不用經醫保的帳了。當時我就覺得商業保險的重要性很大,然后我就報了一個培訓班,一個是我想了解好了,給自己買個商業醫保,一個是我考慮是否能兼職賣個商業保險。
結果這次培訓讓我窺見中國保險行業的亂象
剛開始他們要求我一定要上完三天的課程,不然不給發簽單資格。我要上班的嘛,我就說那我不去了,他們又說那就兩天吧。我周末還上半天班,他們就說一天半也行。最后我去參加之前,我的介紹人跟我說簽單資格合同已經給他了,我上完課就可以簽了,也就是說我就算不去,也可以簽單了。入門門檻太低。
去到酒店,是在市郊一個三星級酒店,這個酒店平時沒人去的,索性改成培訓基地。里面的會議室都滿了,各種保健品,護膚品的培訓班。這是一家保險平臺公司,它說它的優勢是對比各個公司的產品,為消費者量身定做最合理的保險。其實我估計是自己拿不到牌照,退而求其次做平臺,說白了就是中介。完了上來一個導師講課,導師的衣著質量和品位堪憂,扣分。全程都在推投資回報型保險。各種說公司的好處,各種舉例能賺錢。能不能賺錢,看他們本公司的人員精神面貌就知道了,一個個憂心忡忡的。說實話,我的介紹人其實都是賣給自己身邊的人,不認識的人誰會跟你買這種大額的保險。我也仔細聽了一下,發現同種類型的保險產品,市場上最少有幾十種,價格差別也挺大。這里面有多少坑不得而知,我也沒法一個個一條條去研究。導師的雖然說得頭頭是道,但是吹牛居多,常識都沒有,居然說出有個翻譯公司老板轉行做保險是因為將來大腦里按芯片能直接聽懂翻譯這種話。他們沒有想過,如果社會發展到那個地步,可能他們賣保險的早就失業了。我就坐了一個上午灰溜溜的就跑了。
此外再說一下香港的醫療保險。香港的醫療保險十分成熟,保額大,他們對執行環節卡得很嚴格。他們會給臨床醫師一張表格,上面會有十分專業且針對性很強的選項,你根本不可能作假或者模棱兩可。當然這也增大了賠付的難度和時間成本。
總結一下,我講了保險的原理,也講了醫療保險對于我們極端迫切的重要性,可惜中國的醫療保險行業混亂。那我們似乎走投無路了。是的,所以我們更應該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自己步入那走投無路的境地。國家的醫保還是要交的,畢竟報銷比例大,而且便宜,我們要做的就是重視自己的健康(以后會科普下健康的知識和體檢的知識),然后我們要買商業保險作為補充,而且最好買消費型的保險(原因將在下一篇將通貨膨脹的時候講,順便預告一下,下一篇講醫生的價值,其中重點是通貨膨脹,你沒有看錯,就是通貨膨脹)。
如果你看了有收獲,請點贊,最好有評論,告訴我你自己的見解,這樣我會有動力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