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乙肝疫苗后,要去檢查效果嗎?沒有抗體怎么辦?

有家長問這個問題,說孩子上學,學校還要求查乙肝抗體是否足夠,一檢查,還真不夠,很是焦慮。
確實可能5%左右的孩子接種后可能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所以,咱們今天簡單回答下這個問題。
正常健康孩子,不需要進行抗體檢測,上學、工作體檢也不需要。
孕媽媽大三陽或者小三陽的,嬰兒需要檢測,免疫缺陷的孩子需要檢測。
如果檢測了,只要抗體(抗HBs)大于10mIU/mL,就有保護效果。
如果真小于10mIU/mL,需要再次進行疫苗接種,有兩種方式,1針后測抗體和3針后測抗體。
目前建議,最多進行2個完整劑次的疫苗接種,如果還沒有足夠抗體,再接種效果也不佳,就積極預防吧。
即使對乙肝的預防效果不佳,做到安全性行為等就夠了,也能正常的參與活動、正常的分享食物、器皿和接吻。
一、需要抽血查抗體嗎?
健康孩子,接種完乙肝疫苗后,不需要抽血查抗體看是否有效。
但是對于母親HBsAg(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大三陽或者小三陽的)的嬰兒,在接種完3針疫苗后的1-2月,要進行抽血抗體檢查,就是看抗HBs(乙肝表面抗體)是否大于10mIU/mL。
因為這些孩子如果疫苗接種后保護效果不佳,感染乙肝的幾率大。
但是不要在接種完成后的1月內檢查,因為在此期間(全部接種完成21日內),有可能出現疫苗相關的短暫HBsAg陽性。
也不要在9月齡前進行檢查,因為這些孩子生后都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這時可能仍存在。
對于大孩子,如果明確了有免疫缺陷病或者孩子需要血液透析,因為其可能會減弱疫苗產生的效果,建議每年進行一次抗體檢測,看是否大于10mIU/mL。
其他孩子們都不要進行抗體檢測,上學、上班其實都不需要。
二、檢測了,沒產生足夠抗體怎么辦?
對于上述孩子,或者家長就是想檢測下,看看是否有保護性的孩子,進行檢查后,發現抗HBs(乙肝表面抗體)小于10mIU/mL,沒有對乙肝的保護性怎么辦?
這個問題確實存在,目前認為5%左右的人群會有這個問題。對于這種情況,目前推薦以下處理:
再給孩子接種一針乙肝疫苗,接種后1-2月進行抗體檢測,如果大于10mIU/mL,提示有保護效果,萬事大吉。
如果仍低于10mIU/mL,建議再接種2針(這2針要間隔2月),之后間隔1-2月,再進行檢測就行了。
這樣總共就又接種了3針乙肝疫苗了,相當于完成了第2次完整的乙肝疫苗接種劑次了。
如果這時,檢測仍提示小于10mIU/mL,認為這些孩子屬于疫苗無應答者,不再建議進行更多劑次的接種,但這些孩子因為沒有抗體,屬于乙肝易感人群,需要對孩子和家長進行乙肝的預防教育。
關于預防,其實做好安全的性行為、不使用毒品、避免不潔的注射器,基本就足夠了,其他衛生正常就行,可以正常的參與公共活動、可以分享食物、器皿,也能接吻。
有些建議是不要在第一針接種完成后查抗體,而是直接接種3針(間隔和正常接種乙肝疫苗一樣),全部完成后再查抗體,這樣也行。
不過個人推薦還是接種一針后就查,有可能后兩針就不用打了,還比較符合家長焦慮的心情。
但是也有缺點,因為再接種1針,可能有1/4左右孩子能產生足夠抗體,但再接種3針,有接近1/2的孩子能產生抗體。所以,這種做法可能出現檢測得扎一針,還得再接種2針疫苗,之后還得扎一針檢測抗體的后果。
三、為什么不產生抗體呢?
考慮孩子自己原因或者疫苗原因:
疫苗的原因:
疫苗本身有問題,或者儲存有問題,或者接種時錯誤等等,不過現在國家管理更加嚴格,正規機構,這種可能性會少很多。
孩子本身問題:
遺傳因素,就是對乙肝疫苗無應答;孩子有免疫缺陷性疾病或者腎病等慢性疾病,對疫苗的反應降低,標準劑量的疫苗產生的應答低,抗體產生少。
四、基于以上問題,怎么再次接種效果好些?
如果不相信之前接種的疫苗,那就換一個疫苗接種吧,有些家長可能想換成進口的,比如葛蘭素史克(GSK)的,商品名叫安在時,可以換,沒問題(但效果是否真的好于國產,目前不明),但是現在這個貨源也不好找了。
接種時,嚴格檢查疫苗正確,別接種錯了苗,看疫苗是否儲存正確,接種時,正確肌肉注射,足量注射。
以上兩個做法,是可以實現的,下面的做法目前可能實現不了,但是建議試驗性的進行:
對于免疫缺陷或者有腎病、血液透析的孩子,再次接種時,根據疫苗不同,將其劑量提升到2-4倍,這樣能將免疫應答率提高70%。
但是這是國外成人中的研究,用的也不是國內疫苗,所以咱們加倍國內疫苗,具體效果仍不清楚。
另外,對于上述孩子,還可以將肌肉注射改為皮內注射,其產生抗體的滴度會高些,但是是否滴度高其產生的預防效果好,目前還不清楚。千萬注意不要改為皮下注射,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