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干細胞移植四種作用機制,為治療肝硬化帶來新思路!(干細胞的治療作用)

干細胞的旁分泌功能可以加速肝細胞的活化,使得干細胞移植技術被廣泛用于肝病的干預。
隨著近年來的臨床進展,間充質干細胞(hUC-MSCs)移植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干預肝硬化的有效手段。
目前,間充質干細胞移植似乎是一種有效且值得推廣的肝硬化干預策略,使肝硬化成為一種可干預甚至可逆的疾病,給許多終末期肝硬化患者帶來了新的挑戰。
肝硬化常見原因是肝炎病毒感染
在我國,肝硬化的常見原因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根據衛生部發布的《國家甲,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報告》,乙肝病毒感染長期以來一直是傳染病中的首例,其發病率迅速增加。
據統計,新的乙型肝炎病例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比例從2004年的79%上升到2008年的83%。此外,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廣泛,大多數乙型肝炎患者將逐漸發展為肝硬化。肝硬化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積液,肝性腦病等嚴重副反應給我國醫療領域帶來了巨大挑戰。
干細胞移植為肝硬化的治療帶來新希望
肝硬化的傳統干預措施是肝移植,但是供體肝臟來源的短缺和昂貴的醫療費用限制了肝移植的普及。
近年來,大量研究和臨床試驗表明,干細胞移植是干預終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它可以為等待肝移植或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患者贏得更多時間,甚至可以幫助他們的肝臟。維修和再生提供了機會。因此,干細胞移植為許多肝硬化等終末期肝病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干細胞移植可有效干擾肝硬化的四種機制
間充質干細胞(MSCs)的重要來源也是一種相對容易獲得的收集方法。與其他采集方法相比,具有抗原活性低,增殖能力強,產量高,易于臨床治療的優點。
在許多臨床研究中已經報道它可以延遲肝纖維化的進展。移植的干細胞可能通過以下四種機制影響肝功能。
1.干細胞可以在肝臟中分化為類肝細胞:干細胞可以沿著肝臟中的肝細胞譜系分化為新的肝細胞,因此它們可以替代患病肝細胞中的凋亡性和肝硬化性壞死性肝。
2.干細胞具有一定的免疫調節功能:可以編程以在肝臟中分化。肝臟中的免疫細胞是肝臟中產生的組織特異性因子,或者是相鄰細胞融合后遺傳物質的組合。因此,干細胞可以在肝臟中分化和增殖以調節免疫力。
3.干細胞具有抗炎和分泌機制:移植的間充質干細胞還具有其他細胞因子的作用,例如抗炎作用,營養因子的分泌,抗肝纖維化活性,抗氧化活性和疾病受限組織增長。并促進肝組織血管生成;這些因素都有助于受損肝細胞的再生。
4.干細胞旁分泌機制:此外,干細胞釋放的肝細胞生長因子(HGF)也參與抗體的中和,從而誘導細胞凋亡。已經證實,間充質干細胞通過旁分泌機制調節和激活肝細胞的功能,這也為干細胞對肝臟炎癥和纖維化的保護作用提供了合理的解釋。
2020年2月進行了初步的臥床休息試驗,在肝硬化的干預過程中已獲得一定的效果。實驗組采用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的10例末期肝硬化患者。實驗組接受干細胞移植后,與對照組相比,MELD評分(P = 0.0001),INR(P = 0.012),膽紅素(P<0.0001)和總白蛋白(P <0.0001)水平顯著提高。基線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在移植后6個月有統計學意義的增加。
綜上所述:目前,傳統的臨床藥物干預不能改善終末期肝病的預后,并且由于全球供體器官短缺和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多數肝硬化患者不能接受有效的干預。間充質干細胞移植的發展和推廣無疑是終末期肝硬化患者的新希望。
最后,感謝您的分享,喜歡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