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醫護志愿者奔走城市間核酸采樣超20萬支,星空下的采樣人不孤單

700多人次、近21萬支樣本,本輪疫情以來,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最可愛的“大白”們奔跑起來。
向“疫”而行,晨曦中的風景線
3月初,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所有醫護整裝待命。根據統一部署,由護理部牽頭、醫務部協助,一支以護理部主任助理為領隊的核酸采樣志愿者隊伍成立,包括200多名醫護人員。
備“戰”期間,護理部、醫務部多次積極展開培訓,高年資醫生與朝氣蓬勃的年輕醫生一起踴躍參訓,周行濤院長、余洪猛副院長以身作則,帶頭訓練。
4月1日起,眼耳鼻喉科醫院采樣隊支援了徐匯、閔行、浦東等地多個街道、社區核酸檢測次數達38次,累計參與采樣的醫護700多人次,采樣近21萬支;最多單次參與采樣的醫護70余人,最多單次采樣2萬人次以上。
每次集結號吹響,全院醫護積極響應,有護理部的青年護士、護理骨干、護士長,也有來自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麻醉科、放療科的醫生、專家們,他們在不影響臨床工作的前提下紛紛參加核酸篩查任務,保證了采樣工作的高質量完成,為獲得詳實的檢驗數據打下良好基礎。
采樣任務開始時間點不同,集合點遠近不一,大多時間緊、任務急,常常凌晨一兩點接到具體任務通知,護理部需要連夜部署,安排人員、點位、時間和交通事務。隊員們最早凌晨三四點即從家出發,在汾陽院區集合后,由領隊協調,隨班車護送至相應采樣點。天漸亮,一個個白色身影出現在各個街角巷尾、小區里弄,形成一道獨特風景線。
雨水和汗水,夜空下最美的光
4月的上海,天氣變化多,溫差大,采樣隊員身穿隔離服遇烈日可能會中暑,遇到雷暴下雨天,全身濕透,同一采樣姿勢導致手部受傷疼痛,但所有困難都未能阻擋完成任務的決心。
為避免在密閉環境聚集吃飯,采樣隊隊員們選擇在路邊分散就餐。
他們不僅面臨著被感染的風險,同時需要克服交通出行、隔離住宿等問題。有人來回騎單車4小時,在休息日提前做好自身核酸檢測;有人留宿醫院,只為保證足夠人力;有人將父母、子女托付親友,只為在采樣隊中盡一己之力······他們為守衛這座城市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有一天夜里,院部臨時接到浦東支援任務,一支15人采樣小分隊下午從浦江院區出發,傍晚到達孫橋衛生服務中心后,分別乘車前往距離更遠的川沙鄉鎮村間采樣。
由于是大篩后的單復采,需挨戶上門,因為任務緊急,缺少具體的點位信息,需挨個打電話詢問,再根據對方描述地址,借閃爍的路燈和手機微光,查閱地圖一戶一戶步行尋找。
村里住宅分散,地址不易辨認,道路泥濘,夜晚呼嘯的風吹不干一遍遍汗濕的防護服,隊員們無一人退卻,電話打不通就一直打,采樣對象不在家時就繼續等……他們終于在凌晨4點完成所有采樣,集結歸隊。
由于交通管控,很多隊員沒有交通工具,醫院車隊承擔起采樣員的接送工作,最早時,司機不到4點就開始全城接送,在此期間,隊員間也主動幫忙相互接送。
醫院食堂保證了采樣隊任何時間回歸都能吃上熱飯、熱菜;領隊在物資不夠時第一時間派送支援;社區和衛生服務中心人員為核酸采樣順利進行提前組織與協助;兄弟省市醫療支援隊與采樣隊清晨相遇時投來鼓勵的眼神……這群采樣人穿梭在城市間不孤單,他們有最強的醫院后盾,也有最美的同行人。
作者:唐聞佳 王季芳 石美琴
編輯:唐聞佳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