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黃碼”患者打開就醫通道,五官科醫院讓每位患者都有“暖心通道”


“感謝你們,在疫情最嚴重時收治我們。”在嘉定工地務工的朱女士誤吞魚刺,2天后因咽痛劇烈伴痰血,在丈夫陪伴下由救護車送至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急診。CT顯示:咽后壁及咽后間隙較廣泛感染,伴局部膿腫形成。如果抗炎治療效果不好,膿腫、積氣范圍繼續擴大,可能會出現喉梗阻甚至窒息。急診耳鼻喉科醫生建議朱女士住院接受抗炎治療,必要時進行膿腫切開引流術。但朱女士沒有選擇住院,而是每天來急診接受抗感染治療。
不久,她的病情加重了,出現咽痛加重、吞咽困難,再次來五官科醫院急診,醫生追問才知,她之前沒選擇住院是考慮到花費問題。急診醫護當即為他們捐贈物資,幫忙聯系確認報銷政策……在疫情和病痛之下,最終獲及時治療的朱女士深深感受到醫務人員對患者超出醫療之外的愛心。
6月臨近,疫情向好,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上海市五官科醫院)門急診全體人員繼續一手抓抗疫,一手抓醫療,為每位患者竭力提供有溫度的醫療服務,同心戰“疫”,暖心守“滬”。
5月18日上午,浦江院區門辦接到兩位外地來滬放化療患者來電求助,她們從本次上海疫情開始就一直來院進行放化療,但之后由于所住酒店出現陽性感染者,她們的健康碼變為“黃碼”,已多日沒來放化療,其中一位患者由于咽部瘺口疼痛,幾天沒好好進食,急需就診。
門辦立即為患者預約當日門診,聯系放療科和主診醫生,并聯系患者酒店所在的居委,為她們安排車輛閉環轉運來院。兩位患者及家屬一行三人由專車閉環轉運到醫院,門診流調護士帶患者經專用通道進入應急診室,并第一時間完成抗原檢測和核酸采樣。主診醫生“全副武裝”后接診,有序安排一位患者進行輸液治療,另一位患者進行PICC置管維護。
待放療科完成其他患者放療治療,清空診區后,立即安排這兩位患者通過專用通道至放療科機房進行放療。放療結束后,患者核酸檢測報告為陰性,門診流調護士將患者帶至等候在院區門口的社區專車返回酒店。異地就診感受到醫院的別樣關愛,患者及家屬不停地感謝。
疫情之下,一項相當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收治患者的流調。汾陽院區特需病房在為一位斜視患兒住院逐項流調時,流調護士發現其核酸信息有誤,患兒媽媽十分著急。流調護士一邊耐心安撫,一邊與醫務部等細致研判。最終在流調護士的協助下,患兒順利住院并完成手術。“疫情當下,流調不僅僅是讓患者填個表,查看行程碼、健康碼和核酸報告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守護醫患雙方的安全,全力幫患者解決問題。”
腫瘤、手術和疑難病患者以及因疫情來滬受阻的各地患者也有求助通道,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互聯網醫院開設“院長在線365”,一條復合型快通道由此打通。患者只需填寫實名及完整病情信息,24小時內會有專業學科組對接。“院長在線365”開通以來,已完成在線服務超2000例,完成手術54例,為患者協調手術待床、專家復診、術后隨訪、線上就醫、線下門診等,深受患者稱贊。
作者:唐聞佳 陳瓊洲
編輯:唐聞佳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