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吃什么藥好?醫生:除了甲鈷胺,這3種也不錯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作為特征的慢性、代謝類疾病。所以,很多人都錯誤的認為,它并不會對其他器官造成影響。
殊不知,糖尿病在全球臨床上,還沒有徹底治愈的方式,而患者長期接受血糖控制治療的目的,也不單純是為了降血糖而已。

糖尿病真正可怕、讓人畏懼的地方,就是它會造成各種各樣的并發癥。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數據顯示,糖尿病并發癥達到了100種以上,是目前已知疾病中并發癥最多的一類。持續升高的血糖,會對血管、神經系統、眼睛、足部、腎臟等多個器官造成傷害。
就目前臨床掌握的資料來看,糖尿病在發病后的10年左右,有30~40%的患者會出現至少一種并發癥。越是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反復波動的患者,出現并發癥的可能性也就會越大。這其中,最額外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就是: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指的就是慢性遠端對稱性感覺運動性多發神經病變,它的發病率相當高,部分患者在確診為糖尿病時,就已經存在了周圍神經病變。
但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根治糖尿病神經病變相當困難,所以出現之后,患者只能通過藥物控制其發展。
比如甲鈷胺就是臨床常用到的藥物之一,它的本質為內源性維生素B12,與維生素B12本身比起來,它對神經元的傳導有良好改善效果,同時其還能促進核酸、蛋白的合成、促進軸索內輸送和軸索再生及髓鞘的形成,防止軸突變性,修復已經被損害的神經組織。
除了甲鈷胺這種藥物之外,以下三種也是臨床常用到的類型:
1、依帕司他
這種藥物在進入機體之后,首先就會降低醛糖還原酶的活性,并降低紅細胞中山梨醇的沉淀,繼而減少病變對神經細胞的損傷。同時,依帕司他還能抵抗多元醇通路異常,緩解代謝紊亂癥狀。
也就是說,這種藥物既能夠控制血糖、促進神經傳導,同時也能對神經病變引起的輕癱、行動功能障礙進行改善。不但如此,這種藥物還能與甲鈷胺聯合使用治療,修復受損的神經系統、延緩病情發展;
2、硫辛酸
這其實是一種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物質,它在進入體內之后,可以清除人體內多種應激產物,而且還能抑制體內的氧化反應,再生維生素E、維生素C等物質,給神經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促進受損的神經組織恢復。
不但如此,該藥物還可以抑制炎癥反應、抑制蛋白質糖基化,延緩病情的發展;
3、前列地爾
它能起到減少血液流動阻力、擴寬狹窄血管的作用。也就是說,前列地爾能幫助血液流通到末梢血管,緩解周圍神經病變造成的肌無力、疼痛等癥狀。
但不得不說的是,這種藥物在臨床上的使用率不及前兩者,因為它的本質是一種激素類型的藥物,而且還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所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最后還要強調一點,周圍神經病變一旦出現,無疑是給糖尿病足、眼病等并發癥打下了基礎。
所以,患者應當提高對該并發癥的警惕性,按照醫生建議積極進行控血糖治療和定期復查。一旦發現末梢神經病變,為避免其進一步發展,科學治療也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