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敦復醫院生物反饋治療療效好嗎
隨著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低位直腸癌患者接受了保肛手術,目的是保留肛門的功能。然而直腸癌保肛手術患者由于在手術中肛門內括約肌和神經受到損傷,導致90%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直腸肛門腸道功能改變。結直腸外科學界將這一系列癥候賦予統一的命名:直腸前切除綜合征(ARS)。
一、直腸前切除綜合征(ARS)可分為兩種類型
(1)急迫失禁型:主要表現為排糞次數增多,嚴重者可超過10次/天,控制排糞、排氣能力下降,甚至完全失禁,伴有排糞急迫感;
(2)排空障礙型:患者排糞極度費力,排空不全,如廁時間長而排出糞便少,有時需要數日積累糞便形成足夠的壓力才能使糞便排出。
明明患者為了生命尊嚴與社會功能選擇保肛,然而術后恢復效果卻不甚理想,這樣的結果讓患者無法接受。對于這樣的患者,上海敦復醫院近期開展的生物反饋治療項目可以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幫助,該項目可以幫助患者術后加強肛門康復訓練,從而減輕直腸前切除綜合征(ARS)給患者帶來的痛苦。
二、直腸前切除綜合征(ARS)引起多種問題
前切綜合征癥狀復雜多樣,包括排糞失禁、排糞困難和便秘等,對其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應當引起重視。
1、身體機能受損
絕大部分患者的糞便儲存能力、排便反射功能,排便感覺、控便能力均不同程度的受損。
2、生理問題
在術后6個月內常有不同程度的腹瀉、便秘、大便失禁、里急后重等情況發生。(部分患者甚至術后1年都還存在上述問題)
3、心理問題
這些情況的發生,不僅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容易導致患者產生窘迫、尷尬、抑郁等不良心理。
三、如何緩解直腸前切除綜合征(ARS)
前切綜合征的出現是暫時的,術后1年內肛門括約肌功能尚未進入穩定的狀態,其癥狀較為明顯,但大多數將在1年后逐漸緩解。但也有報道,少數患者的不適癥狀可持續長達15年。對于該種情況在配合飲食調節、藥物治療、溫水坐浴的同時,加強肛門功能的鍛煉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有效的自然療法。
患者在術后2周開始進行肛門功能訓練,患者需要有意識主動收縮括約肌,收縮肛門動作和排糞動作交替,每天2次,每次30min(以縮肛加排糞動作10次/組*2-3組)。一方面可以預防吻合口硬管形成,另一方面提高肛門括約肌的力量。然而肛門功能訓練的效果并無法給患者即時反饋,所以在訓練肛門功能的同時進行生物反饋治療,治療效果將更為顯著。
四、生物反饋治療是最有效方式之一
許多患者被告知需要加強肛門功能的鍛煉,可大部分人并不明白需要如何進行鍛煉,也不清楚自己所認為的鍛煉是否正確。這也正是一些患者在堅持鍛煉的一段時間后并沒有實質性效果的原因。為此,位于上海徐匯區的上海敦復醫院引進時下最先進的醫療設備,開展生物反饋治療項目,幫助腸癌患者術后更好的恢復肛門功能,減輕直腸前切除綜合征(ARS)所帶來的痛苦。生物反饋治療,即是在患者術后康復期間,在患者收縮肛門的同時,通過經直腸腔內超聲、測壓裝置或直腸指診對患者的收縮動作進行評估,并反饋給患者,使本人能夠感知收縮產生的變化,強化訓練,最后掌握控制肛門括約肌的收縮方法
1、生物反饋治療的適應癥
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大便失禁
肛門直腸痛
腸易激綜合征
肛門直腸術后排便不暢等相關并發癥
2、生物反饋治療優勢
根據病人能力設置訓練參數——個體化醫療
訓練結果以肛直腸壓力變化梯度反饋給病人——病人易掌握
圖形、聲音、分數等,反饋合并測壓——多媒體反饋
3、生物反饋治療的影響因素
生物反饋是否成功與患者的性別、病程長短、肛門直腸壓力、盆底肌障礙等無密切關系。
影響生物反饋療效最主要的因素是適應證是否判斷準確與患者的依從性,即患者能否堅持完成整個療程。
五、生物反饋治療的踐行者——上海敦復醫院
近期,上海敦復醫院開展的生物反饋治療項目無疑為眾多飽受前切綜合征的患者帶來福音。上海敦復醫院是一家專注于腫瘤治療的綜合性醫院。醫院時刻關注國際前沿醫療技術水平發展情況,聯合美國、日本、國內三甲醫院腫瘤專家,為患者提供腫瘤篩查、腫瘤診斷、腫瘤治療、腫瘤康復的個體化專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