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發紺(發紺是什么意思)
來源:四川健康網
作者:四川健康網
更新時間:2024-04-08
點擊數:
發紺是什么意思?發紺是指血液中去氧血紅蛋白增多使皮膚和粘膜呈青紫色改變的一種表現,也可稱為紫紺。這種改變常發生在皮膚較薄,色素較少和毛細血管較豐富的部位,如唇,指(趾),甲床等。
發紺的臨床表現
1、中心性發紺,其特色是會分布在不全身不同的地方,皮膚會比較溫暖。
2、周圍性發紺。周圍性發紺的話,原因是因為周圍的血流有阻礙而形成的,皮膚溫度會比較低,經按摩、加溫可消失。
3、混合性發紺。這就是當中心性發紺與周圍性發紺一起存在時的癥狀。可見于心力衰竭等。
發紺癥狀常見的病因:
1、呼吸系統疾病:各種肺部疾病引起嚴重低氧血癥時可出現發紺;
2、心臟疾病:各種原因所致左心衰竭、先天性發紺型心臟病等;
3、外周循環障礙:休克、心包積液、縮窄性心包炎、周圍靜脈病變等;
4、異常血紅蛋白衍化物增加:高鐵血紅蛋白癥、硫化血紅蛋白血癥等,都可出現發紺癥狀。
出現發紺癥狀時,一定要到醫院去檢查,需要進行血常規、血氣分析、心電圖及胸部X線片等檢查,必要時進行超聲心動圖、心導管術及心血管造影。盡快明確診斷,盡早給予針對性治療,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