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籃高手主唱罹患食道癌 普通人怎么預防
除了熱血的故事,不少人也被音樂打動!不過遺憾的消息傳來...
4月24日,演唱電影《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片頭曲《LOVE ROCKETS》的樂團“The Birthday”通過官方社交平臺發表聲明稱,主唱千葉佑輔因罹患食道癌需要靜養一段時間,今后演出全部暫停。消息一出讓粉絲相當震驚。
據報道,The Birthday24日在官方推特上發表聲明稱,主唱千葉佑輔因罹患食道癌需要專心治療,無法公開表演,之后的演唱會也都全部中止。不少樂迷紛紛喊話:“期待再次聽到你的歌聲。”“我相信千葉先生不會輸給癌癥的。”
食道癌(又稱食管癌)是怎么發展起來的?普通人如何預防?
全球一半以上食管癌來自中國
食管癌是世界上第6位常見的惡性腫瘤。中國是食管癌高發國家,發病率與死亡率均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每年新發病例25.9萬例,死亡21.1萬例。
4月19日,河南省癌癥中心、河南省腫瘤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河南醫院)重磅發布《2022河南省腫瘤登記年報》。
河南省腫瘤登記地區惡性腫瘤死亡前十位的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結直腸癌、子宮頸癌、腦及中樞神經系統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約占全部腫瘤死亡病例的84.2%。
2019年河南省總體癌癥發病率為279.71/10萬,估計全省惡性腫瘤新發病例數為29.1萬例。與2018年相比,發病率和新發病例數量略微上升。
河南省安陽市腫瘤醫院胸外科大科主任郝安林曾接受媒體采訪表示,我國食管癌流行的特點是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農村高于城市,高發病區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脈的附近地區,包括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的泰安、濟寧、菏澤、安徽、江蘇蘇北區域等。
食管癌最喜歡你“趁熱吃”
2020年4月,發表在《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病學》上的研究中提到,全世界食管癌健康壽命損傷可主要歸因于已知的五種因素,包括:吸煙(39.0%)、飲酒(33.8%)、高體重指數(BMI)(19.5%)、飲食中水果攝入量低(19.1%)、咀嚼煙草(7.5%)。
而在中國,除了常見的吸煙、飲酒、水果攝入量低等主要因素,還有一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也是導致食管癌患者眾多的重要原因。
1. 吃得太燙
“趁熱吃”是國人的一大飲食特點。然而早在2016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在《柳葉刀·腫瘤學》雜志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
2. 吃得太辣
現在很多人的飲食習慣是“無辣不歡”,辣條、辣椒、辣醬一個都不少。麻辣火鍋、麻辣燙、辣子雞、酸辣肥牛、麻辣烤翅……不吃辣就覺得飯沒味道。
北京友誼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王婧介紹:過于辛辣的食物容易損傷食管上皮,引起上皮細胞變性,上皮細胞核酸代謝受影響,從而出現黏膜炎癥,長此以往,有可能促使食管發生癌變。
3. 吃得太粗糙
粗糧富含膳食纖維對身體健康有好處,但前提是要吃得對且適量,如果吃錯,則可能傷身。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食管癌》中指出:食物太硬或咀嚼不細,粗糙的食物在經過食道的時候會損傷食道的黏膜。長期保持這樣的飲食習慣,反復的“黏膜損傷→修復→再損傷→再修復”過程,這也就可能導致食管癌的癌前病變。
4. 愛吃腌制食物
咸魚、臘腸、酸菜、腌蘿卜等各種腌制食物在多數人家的餐桌上都很常見,但這些腌制的食物中多數含有硝酸鹽及亞硝酸鹽,也是導致食管癌的重要因素。
2012年中華腫瘤防治雜志刊登的一項磁縣食管癌高發區的研究報告指出:食用酸菜的量與食管癌的發病率呈正相關。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食管癌診療規范(2018年版)》中也提到,除了吸煙、飲酒高危因素外,我國食管癌高發區的主要致癌危險因素涉及致癌性亞硝胺及其前體物和某些真菌及其毒素。
所以遠離食管癌的第一步是要先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同時做到戒煙戒酒。
食管癌具有家族聚集性
河南省腫瘤醫院曾接收兩例“特殊病例”——
68歲的哥哥兩個月前被查出食管癌,住院治療期間56歲弟弟來看望,突然想起了自己進食疼痛的毛病,趕緊做了檢查,結果顯示他和哥哥一樣患食管鱗狀細胞癌。
為啥兄弟倆都患食管癌,還同樣是鱗癌?
河南省腫瘤醫院免疫治療科副主任王子兵介紹說,食管癌本身不傳染。
那是不是家族里有突變基因啊?
王子兵說,因為兄弟倆沒有進行基因組測序,目前尚不能確定家族中是否存在突變DNA。但食道癌是具有家族聚集性的惡性腫瘤,在臨床上,確實出現類似的“兄弟姐妹”“父子”同患食管癌的情況。
除此之外,這種現象可能與家族成員有共同的生活環境、不良生活習慣相關。經走訪了解到,兄弟二人生活在河南省鄧州市,這里也是我國食管癌高發區(伏牛山系),“在食管癌高發區,連續幾代出現食管癌患者的家庭屢見不鮮。”王子兵說。
如何做到早發現、早診斷?
“有約70%的食管癌患者在確診時即為晚期,已經出現吞咽困難的情況,無法做胃鏡,完全失去了手術根治時機,很可惜。”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窺鏡診療中心青年專家白淇文表示,對于高危人群,早篩查、早治療尤為重要。
食管癌高危人群
年齡>40歲,并符合下列任一項危險因素者:
1. 來自我國食管癌高發區(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側,在大別山、伏牛山等地也有相對集中);
2. 有上消化道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痛、反酸、進食不適等癥狀;
3. 有食管癌家族史;
4. 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
5. 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煙、重度飲酒、頭頸部或呼吸道鱗癌等。
早期發現治愈率高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的內鏡下切除,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恢復快、費用低等優點,5 年生存率可達95%以上。 而晚期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還不到3%。
食管癌篩查建議
食管癌診斷的主要手段為食管鏡+組織學活檢/細胞學,食管鏡檢查加活檢病理檢查為食管癌腫瘤綜合治療診斷的“ 金標準”。食管癌高危人群普通內鏡檢查,每2年一次;內鏡檢查病理提示輕度異型增生,每3年一次內鏡檢查,內鏡檢查病理提示中度異型增生,每1年一次內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