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胃腸上總長息肉?洛陽東大肛腸醫院:原因有這3點
為什么這好好的胃腸道會長出息肉這種異生物呢?又該如何預防呢?
胃腸息肉從哪里來?
要理解息肉的由來,首先我們得知道胃和大腸在人體內起什么作用。胃為受承之官,又被稱為水谷之海,它是接受、消化飲食的;大腸被稱為傳導之官,傳導的是糟粕和糞便,把對人體有害的成分排除體外。因此胃腸病的發生就和我們的飲食有直接的關系。
中醫常說“飲食不節,脾胃乃傷”。
這里的“不節”有三方面:
一是食物量的不節,如飲食無度、暴飲暴食,愛吃的就吃撐,不喜歡吃的就少吃或不吃;
二是飲食時間的不規律,不能按時吃飯,如有時一天不吃,有時一天吃四五頓;
三是食物的品質不佳,經常吃過于生冷、或是過熱的食物、堅硬難消化的食物,煎炸、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
以上這些不良飲食習慣很容易損傷胃腸。
胃傷了以后,會出現胃脹、反酸、打嗝、噯氣,甚至是胃痛;大腸傷了以后,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傳過快,出現腹瀉、消化不良,中醫將之稱為脾虛,脾虛就生濕,濕聚成痰,痰濕聚結在胃壁、胃黏膜、腸黏膜上,就形成了息肉;另一種情況,大腸出現傳導過慢,那么造成糞便和糟粕的瘀積,瘀積化熱,會出現便秘,大腸是主津液的,由于熱煎灼,津液成塊,凝結在腸壁上,也稱為腸息肉。
這就是胃腸息肉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長期飲酒、工作壓力大等因素也與息肉的發生密切相關。
胃腸息肉會癌變嗎?
胃腸息肉在早期時癥狀并不明顯,一般是在胃鏡或腸鏡時無意被發現的。息肉繼續生長可能變成腺瘤,而腺瘤繼續發展就會變成癌。
研究表明:至少80%的大腸癌都是從腸息肉一步步“進化”過來的:息肉→腺瘤→腺瘤伴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不過有息肉的朋友不要過于擔心,因為這個過程可能需要5-10年,我們有足夠的時間阻斷它的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息肉直徑越大,癌變的機會越高。胃息肉一般都很小,不到1厘米,如果直徑大于1厘米,就要警惕了。
建議: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胃腸鏡檢查
如今,胃息肉的發病率在逐年增高,怎樣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防止胃息肉的出現呢?
在飲食上應以吃易消化的軟飯為主,多吃含植物蛋白、維生素多的食物;多吃新鮮水果,盡量減少腌制食品的攝入;注意飲食規律,避免暴飲暴食;避免各種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濃咖啡、濃茶等。同時避免過硬、過酸、過辣,過咸、過熱、過分粗糙的食物。
胃腸息肉雖然不等同于胃腸癌,但是卻很可能促發癌癥。不過,我們平時只要提高警惕,完全可以預防胃腸息肉的發生,即使發生了腺瘤性息肉也可避免其發生惡變。
建議40歲以上有腫瘤家族史的人群,家里有直系親屬是胃腸息肉患者的,長期喝濃茶烈酒、愛吃燒烤的人群,長期服用大量阿司匹林等藥物的老年人,每年要做一次胃腸鏡檢查,以便能及早發現息肉,防止息肉惡變。
洛陽東大肛腸醫院溫馨提示:胃腸、肛腸疾病久拖不醫,易引起多種并發癥,一定要引起重視,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飲食。一旦有癥狀存在,務必定期進行胃腸、肛腸疾病篩查,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