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匿名資助貧困同學 維護弱者自尊心的善舉更是難得
資助貧困生的方式是很多種的,每個人的選擇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武昌工學院會計專業大四女生李秋雨,匿名捐助 3 年學費,幫助因貧退學的同學袁松齡重返校園,并予以暗中關懷。報道一經刊出,有人感佩李秋雨一家的愛心之舉,有人點贊匿名捐助、維護弱者自尊心的善舉更是難得。昨日," 中國好同學 " 李秋雨向楚天都市報記者敞開心扉,講述匿名捐資助學的背后故事。
談匿名助學
如果能繼續匿名資助該多好
李秋雨匿名助學的事,被發掘報道后,這個 22 歲的北方女孩一直心有不安。她既擔心自己和家人的寧靜會被打破,她更擔心捐助對象、她的好姐妹袁松齡可能承受隨之而來的心理壓力。
記者:" 中國好同學 " 的故事見報后,讀者和網友對你一家人匿名助學的善舉十分欽佩,你有何感想?
李秋雨:說實話,我倒是希望學校的繳費系統沒有升級,這樣我和袁松齡也不會相認,我和家人所做的一切就不會被公眾知曉。
記者:善心善舉被弘揚,難道不好嗎?
李秋雨:家人也是考慮到這點,才同意我接受采訪。但從我內心來說,一開始就只是想幫到同學就好。報道以后,我最擔心的是袁松齡,怕她承受太大的壓力,她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
記者:別擔心,袁松齡比你想象的要更堅強。況且,她也認為報道后可能會激發更多的愛心,幫助到更多像她一樣需要幫助的人。
李秋雨:那就好,這樣我就放心多了。
記者:怎么想到要匿名捐款,幫助交集不多的同學?
李秋雨:記得小學時學校組織捐款,當時我家庭條件并不太好,回家后我跟父母說了此事后,我父親馬上拿出一百元讓我獻愛心。而像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大災大難,父母也從不吝嗇,捐款捐物。我到大學報到的第一天,父親離開前對我說過,如果有同學需要幫助,盡力去幫,有困難要對他說。我把袁松齡因貧退學的事,跟父親說了以后,他很激動。因為他當年也曾因家庭貧困而中斷了學業。他不想袁松齡重蹈他的覆轍,他希望袁松齡和我一樣,生活在陽光下,將來擁有更好的人生,所以決定匿名捐款幫幫她。
講家庭教育
母親一巴掌教會我誠實
李秋雨的家庭條件不錯,但她絕不是嬌滴滴的小公主。父母從小尊重她的個性發展,卻在為人處世的原則性問題上絕不讓步,甚至不惜拳腳教育。同學眼中的李秋雨個性豪爽,不耍心眼不計得失,但她也曾無情地勸經濟條件尚可的室友放棄申請助學金。
記者:聽你室友王梓靜說,你曾勸她放棄申請助學金,只為把它留給更有需要的人?
李秋雨:是的。那是大二上學期,王梓靜把想評助學金的想法告訴了我,我很直接地告訴她,既然家庭條件不是特別貧困就不要申請助學金,應該把它留給更有需要的人。現在大四,她沒有申請過一次助學金。
記者:這樣做會不會沒人緣?
李秋雨:不會的,同學都知道我是個 " 耿直 girl ( 女孩)"。其實,只要你處理公正,大家是不會記恨你的。私下里,同學們出去嗨皮都會叫上我,而我和室友的關系更是鐵得很,課余時間會一起去圖書館自習。
記者:你這種耿直的個性是怎么形成的?
李秋雨:打出來的唄。記得小時候,我小學假期作業沒做,卻騙媽媽說做完了,等開學前一天躲在家里拼命趕作業。媽媽進來問了幾次,我都說是在練字。最后一次媽媽進來后,我還是說自己想練字,媽媽直接一巴掌打在我身上,說,你再說一遍?我打你是告訴你不能撒謊,即便做錯了,把事實告訴媽媽,媽媽也不會打你,但絕不能撒謊。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從此以后,我再也沒跟父母說過謊。
記者:還有什么家教故事分享一下。
李秋雨:初中時,班主任認為我和一個男孩子交往 " 頻繁 ",便把兩家的家長請到學校,甚至讓我們轉學。當對方父母嚴厲批評那名男生時,我母親卻對校長和老師說," 我們孩子沒做錯,憑什么讓他們轉學。" 回來后,媽媽也對我說,讓我挺起脊梁,不卑不亢地做人," 青春懵懂期,有些感情滋生很正常,要大方地面對。兩人如果想做長久的好朋友,就要一起進步,一起向上努力。" 現在,我和那名男生還是好哥們。
另外,你也知道我家庭條件還可以,但父母從小就教我花錢不要大手大腳。我比較宅,都在學校食堂吃飯,花不了太多錢。每學期末都會將剩下的生活費買些禮物,帶回家送給親屬。我還有一個弟弟,為了給他買件他心儀已久的羽絨服,我近兩周每天一日三餐吃燕麥度日,攢下 1000 多元滿足了他的心愿。
說畢業心愿
想和袁松齡合伙開幼兒園
捐助同學的報道,給李秋雨和袁松齡的生活帶來了一絲漣漪,但這對內心沉靜的好同學,婉拒了其它媒體的采訪,在校園里如常地學習,生活,只為她們共同的夢想。
記者:聽說你現在還在做沒有酬勞的輔導員助理,事情這么多不累嗎?
李秋雨:你說得對也不對。這項工作確實沒有工資,但對我個人的幫助很大。我現在協助許蓓老師處理她所帶六個班的班級事務,相當于 6 個班的班長吧,哈哈。工作雖累,但鍛煉了我處理事情的能力,與人溝通的技巧啊。
記者:做輔導員助理,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李秋雨:我以前看過《巨嬰國》這本書。當時并不理解,直到有次開學通知各班男生來領書。大家一聽說領書,都不太積極。幾名男生幫忙把書搬到輔導員辦公室后,我便讓他們離開了。等通知女生們來領書時,女生卻遲遲不來,有人甚至抱怨為什么不把書直接送到寢室。我覺得上大學了也是一個小社會了,大家都應該學會自立,而不是依靠他人生存,那樣即使走到社會了,也沒辦法適應社會。這件事雖然過去了,但我會教育我弟弟,男孩子一定得有擔當,也一定要自立,不能依靠他人。沒有誰永遠是孩子,得自己學會長大。
記者:聽說你還在學校義務助學社干過,做些什么呢?
李秋雨:是的。我曾輔導過學校周邊一名隨遷子女兩年。我教她語文,那個孩子的父母是來武漢打工的,現在已經回老家去了。但我們現在還有聯系,她已經讀初二了。這份工作讓我覺得教育事業是最有成就感的。比起像父親一樣做生意,我將來更愿意從事教育行業,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更多的人。
記者:今年大四了,想好畢業后做什么嗎?有何畢業計劃?
李秋雨:我想開一家幼兒園,找合伙人的話,當然是袁松齡。她心思細膩,做事非常踏實,做財務總監很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