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焦慮癥 書中豈有黃金屋?
近來,一位在魯迅筆下成名已久,已然成為符號標簽的人物,突然“殺進”網絡,成為許多二三十歲年輕人自比的對象?!吧倌瓴欢滓壹?,讀懂已是書中人?!边@段“失意書生”的獨白,引來了大量年輕人的共情。說的是念了大學,卻找不到心儀工作的困頓和苦悶。這類語句被網友們稱為“孔乙己文學”。相關評論中“學歷不僅是敲門磚,也是我下不來的高臺和脫不去的長衫”點贊數過萬;“如果我沒有上過大學,我一定心安理得去打螺絲”的發言也引發大量討論,并不斷發酵?!翱滓壹何膶W”的出現,同樣也是年輕人生活困頓的映射,面對學歷“貶值”引發的焦慮癥,內地不少青年高呼放下身段,愛拚才會贏。
“我覺得‘孔乙己文學’就是在說我自己?!比舞魍厴I于某建筑大學的會計學,“剛畢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專業對口的公司都不愿意錄用我。后來就去做了新媒體運營,大學四年學的都用不上,經常熬夜加班,到手工資3000元(人民幣)左右,在省會城市租房和生活捉襟見肘,心累?!比舞魍硎?,“孔乙己文學”的出現讓本就焦慮的她更加焦慮。
放不下面子 不敢干體力活
“畢業兩年已經換了3份工作??傁胫鴰贮c體力活,雖然身體累,但是精神富足。但回歸現實,卻又擔心世俗的眼光,也怕讓父母和家人失望,最重要的是自己也放不下面子。”楊多多畢業于吉林省內一所普通本科高校,他向記者調侃到,自己最想幹的工作就是去刷車,不用動腦,收入還不錯。
畢業后陷入困頓是大學生通病。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的孫涵說:“畢業后我經歷了一段沒有工作的空白期,最初也會感到非常焦慮,但后來發現無論是讀博,還是工作的同學,他們都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慢慢地也就釋然了?!?/p>
“孔乙己”這個誕生于20世紀初的文學形象,如今擁有了全新的內涵。結合自身境遇,很多年輕人也有了對“孔乙己的長衫”的嶄新思考,并重新審視自己讀書的意義。
對很多寒窗苦讀的年輕人而言,自己用努力換來的學歷,是改變命運的最大底牌,而不該是百無一用的“長衫”?!翱傆X得如果隨意找一份工作,有點對不起研究生的學歷?!表n京儒自去年研究生畢業后一直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奔赴于事業編、國考、省考的各個考場,至今在家待業。
同時,也有人覺得如今的高校畢業生已名不副實?!皩W歷并不能夠代表你就掌握了知識?!睂O涵認為,當代社會所謂的“高學歷人才”,和那個時代的“孔乙己”根本沒有可比性。
不能困在“孔乙己長衫”中
對于“孔乙己的長衫”,多家媒體紛紛發文解讀,鼓勵青年不要因學歷困在長衫中,令其成為當代青年人發奮圖強的桎梏。央視網說:“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為讀過書,而是放不下多數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勞動來改變自身的處境。長衫是衣服,更是心中的枷鎖”。面對官媒的喊話,不少年輕人為此重拾信心?!绊氈?,魯迅先生還曾寫過,‘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網友張先生向大公報表示,青年不必糾結于身上的標簽,面對困境,應盡情勇敢去闖。
傳媒碩士做保潔:好牌打爛了嗎?
前不久,一則名為《我:畢業5年,存款5000 她:中傳碩士,火鍋店保潔》的視頻在網絡上走紅,并引發網友關于年輕人擇業觀的廣泛討論。
視頻中,兩位名校畢業生“彎彎”和“超超”,分享了她們的就業經歷。彎彎曾在一家互聯網大廠工作,但畢業5年后,她的存款僅有五千多元;超超則是一名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夢想成為一名編劇,但卻一路碰壁,最后在一家火鍋店當服務員。
她們的經歷看起來似乎有些“高開低走”,但在視頻中,她們分享了她們的感悟:“別人說我們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但掀翻牌桌后,會發現你的選擇還有很多”,“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自由和開闊?!?/p>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校長袁亮表示,“這一‘高開低走’的現象一方面讓我們看到了現在年輕人的選擇更多,心態更好。他們既沒有‘躺平’,也沒有‘擺爛’;不抱怨、不放棄、不啃老;對未來依然充滿信心。我們需要用平常心看待就業話題,接納年輕人更多的就業選擇?!?/p>
專家:“面對壓力,放下身段提升自我”
“孔乙己文學”的爆火反映了當下青年人內心對于擇業與就業、工作與生活的焦慮。吉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王鵬認為,這種焦慮來源于內外雙重因素。“一是,社會上仍普遍將大學教育和精英教育畫等號,‘上了大學就有高收入工作’的錯誤觀念依舊存在;二是,社會上對于服務類職業的認同缺失,也是青年人擇業時的阻礙;三是,許多處于擇業期的學生沒有認識到就業形勢的變化,自身除一紙學歷外一無所長,內心又無法接納‘高開低走’的自己,擺脫不了世俗定義的成功失敗。”
“在當下職場中,畢業之后投身一線服務行業的大學生并不在少數。而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上門助浴師’‘養老院護理員’‘陪診師’等新興服務行業也吸引了許多95后甚至00后的加入?!蓖貔i表示,面對就業壓力,不如放下學歷身段提升自我,才能迎接就業挑戰和擁抱新涌現出的就業機會與機遇。
北京大學哲學系楊立華教授曾在采訪中呼吁,期待“整個社會能形成一股正確的主流價值觀,讓艱苦奮斗的人都能贏得體面的人生。另一方面,年輕人需要反思自己的人生見識,將正直作為一種根本的人生信念,所謂‘中心如自固,萬物豈能遷’?!?/p>
脫下高學歷“長衫” 投身廣闊天地
百年前魯迅刻畫了一個潦倒而迂腐的知識分子,百年后,被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自詡?,F實真的是這樣嗎?未必。
孔乙己的形象是一位受傳統思想毒害的書呆子,滿腦無用的知識,窮困潦倒又自命清高,對現實認識不清。然而當代大學生們卻是閃閃發光,他們關注國家大事,愛國意識強烈;他們具有非常高的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他們敢于追求自己的合理利益,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他們時刻清醒,換句話說,當大學生們把自己對標孔乙己時,他們就不再是孔乙己了?!翱滓壹何膶W”的火熱莫過于預期和現實落差過大而產生的一種失落情緒的發洩出口。
“孔乙己文學”的火熱也是一種必然,受到三年疫情以及世界經濟下行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很多青年人的就業預期與現實存在一些偏差。當代大學生與封建體制下的孔乙己不應混為一談,如今,很多大學生、包括年輕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早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們不再局限于體制內、或者說比較體面的工作。在實際生活中,脫下高學歷“長衫”的年輕人比比皆是,2020年美團發布的騎手就業報告中顯示,在近300萬騎手中,90后占據半壁江山,其中更包括6萬研究生以及17萬本科生。我們更愿意相信這一次的熱點是大學生們對“孔乙己文學”的玩梗自嘲,當熱度過后回歸現實,孔乙己依舊在舞臺中央,然而大學生們已經投身于廣闊天地,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