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北尾早霧:日本老齡社會中女性再就業問題之思考

編者按: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盤古智庫于4月14日聯合舉辦“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人口老齡化影響與應對論壇”。來自中日兩國政府、智庫、高校界專家代表從中日老齡化的現狀與問題、政策與應對、比較與借鑒等方面展開務實交流與研討。日本產業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北尾早霧以主題為《日本老齡社會中女性再就業問題之思考》作發言。
嘉賓:北尾早霧——日本產業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1.日本勞動人口下降對經濟社會帶來的影響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日本已步入“少子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也對日本的社會保障、稅收、雇傭等多個社會經濟領域帶來影響。而對于整個國民經濟具有重要作用的勞動人口比重,近年來也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從具體數字指標來看,如果將勞動人口的年齡區間設定為20-64歲,日本的“生產活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在1950年為49.4%,1970年上升為60.3%,其后緩慢上升至1995年的62.6%。在此期間,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比例雖然有所增長,但由于20歲以下的青少年人口比率較低,所以在總體上表現為生產活動年齡人口比例有所提高。因此在這一時期,比起消費性人口,勞動人口比重有所增加。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高齡人口的增長,勞動人口已表現出逐步下降的趨勢。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相關數據推算,2010年日本的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下降至59%,到2030年該比例更是降到55%以下。而且,這一比例還將不斷降低,日本正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勞動力嚴重短缺的時代。隨著勞動人口減少,承擔醫療等社會保障負擔的原有資本將難以增加,高齡人口的生活也會受到影響。另外,由于勞動人口的減少,也會使原本為防老而進行的儲蓄收益率下降。
2.勞動人口減少背景下,日本女性再就業問題引關注
近年來,勞動力缺口不斷擴大令日本經濟和社會福利體系面臨巨大挑戰。作為潛在勞動力存在的女性逐漸受到關注。2012年安倍晉三再次當選日本首相后,提出了相應的改革計劃,改革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即擴張性貨幣政策、財政刺激以及結構性改革,這一系列的改革被稱為“安倍經濟學”。其中,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便是關注“女性經濟學”。“女性經濟學”的理論根源最早是由高盛分析師松井凱西(Kathy Matsui)提出的。1999年,松井在《女性經濟學:日本的隱性資產》一文中指出,讓更多的日本母親重返職場對于日本來說十分重要,可提升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15%左右。
為化解日本當代社會日趨嚴重的少子老齡化問題等帶來的社會危機,安倍政府提出了“讓女性綻放光彩的社會”倡議,并召開年度會議制定促進女性進入職場的相關政策。比如,日本政府承諾,到2020年,將勞動力中25-44歲的女性比例從2012年68%提高到73%。同時,鼓勵政府和私營部門招聘更多女性,并給予她們更多的晉升機會,到2020年,將女性領導職位的比例從10%提高至30%。此外,為解決已婚女性的后顧之憂,日本政府提出加強兒童看護工作,利用政府擁有的土地開辦更多托兒中心。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日本15-64歲的勞動者中,女性勞動參與率自2012年以來逐年上升,至2018年達到了69.8%的水平,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中國的69.01%。日本厚生勞動省數據顯示,在1997年、2007年、2017年三個節點中,日本全職家庭主婦的比例分別為49.3%、45.7%、35%,也就是說,日本全職家庭主婦的比例在二十年里下降了14.3個百分點,同期,日本雙職工家庭的比例增長了15.7個百分點,從1997年的50.7%上升到2007年的54.3%,再到2017年的65%。因此,為應對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導致的勞動力人口不足問題,無論日本政府還是企業都漸漸改變以往將女性特別是已婚育女性排除在勞動力市場之外的政策,為后者的就業及再就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3.日本女性再就業面臨的挑戰
盡管在日本政府和企業加大對女性尤其是已婚育女性再就業的扶持力度背景下,日本女性再就業依然面臨不少挑戰:
一是傳統性別分工意識對女性再就業造成阻礙。在長期“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性別分工意識影響下,日本社會逐漸形成“職員丈夫和主婦妻子”的家庭模式。由于來自家庭成員及社會的支持不足,已婚育女性仍不得不面對大部分的育兒責任,這也成為她們選擇放棄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傳統性別分工理念對已實現再就業的女性的職業發展也產生一定影響。在管理職位中的女性比例,日本在世界發達國家之中也處于較低水平。
二是傳統的勞動雇用制度對女性的再就業形成阻力。日本傳統的雇用制度主要以終身雇用制和年限序列工資制為核心,特別是后者是以工作年數增加而遞增的工資及晉升制度。對于再就業的已婚育女性來說,該制度將會使得她們在工資及晉升方面處于劣勢。因此,即使已婚育女性有較高的再就業意愿,但在肩負育兒養老責任的重壓下,因企業提出的過于苛刻的條件而放棄再就業的情況也時常存在。
三是職場待遇差距也對女性的再就業造成困擾。當前,再就業的家庭主婦作為“邊緣勞動力”,不僅在企業不景氣時容易成為被裁員對象,同時得到的薪資報酬也很難比得上正式員工。因此盡管經濟原因對于已婚育女性來說未必是決定性因素,但當家中丈夫與妻子收入過于懸殊時,妻子極有可能選擇放棄再次步入勞動力市場。
綜上所述,隨著老齡化社會的發展,日本已婚育女性的再就業情況發生了諸多變化。近年來,在日本政府及企業的政策支持下,如就業人口總量、再就業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均呈上升態勢,但日本已婚育女性的勞動力率仍處于世界較低水平,如何發揮女性勞動者最大限度的能力及鼓勵其再就業,仍然是日本政府和企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本文整理自講者發言稿,未經講者本人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