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字擺前面,上海部分醫院為口腔急癥患者開辟應急通道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露天而建的兩座白色“愛心大篷”,成了上海市口腔醫院浦錦院區和復興中路院區一道風景。“愛心大篷”24小時站崗,為沒有48小時核酸陰性報告的急癥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健康護航。
近日,一位老先生在上海市口腔醫院復興中路院區門口徘徊,他異常的舉動引起預檢人員的注意。原來,老先生在小區做的核酸檢測結果還未出,可眼看義齒試牙的日子到了,便想來“碰碰運氣”。
得知情況后,預檢人員立即將他引導至“愛心大篷”,上海市口腔醫院口腔修復科醫生錢程輝換好防護服,為其完成了義齒的試牙工作,并囑咐了相關注意事項。
目前,上海市口腔醫院復興中路院區與浦錦院區24小時開放應急救治通道,其應急處置范圍包括:口腔急癥(如口腔軟組織傷、牙外傷、關節脫位、拔牙后出血、急性牙疼等),以及無法及時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查陰性報告的特殊急癥患者。院方提醒,患者夜間來院請務必先撥打應急救治電話( 17:00-次日8:00),以便提前開放綠色通道。
疫情之下,口腔診療無疑是高風險操作項目,可小小的一顆牙,牽一“齒”而動全身。
為了不讓患者求醫無門,滬上部分口腔專科醫療機構以及部分醫院口腔科在強化防控舉措的前提下,堅持診療不按“暫停鍵”。
4月17日,上海長征醫院也收到一封感謝信。
“感謝你們,給我媽媽及時的救治。”質樸的文字也牽出一次驚心動魄的急救。原來,4月4日下午,87歲的秦老太太被120送到了上海長征醫院。據家屬描述,老人一人獨居,當天下樓做核酸時不慎摔倒,面部朝下磕掉兩顆牙齒,一顆牙齒搖動,嘴唇撕裂,滿口鮮血。采樣結束后,鄰居叫了救護車將她送到了就近的長征醫院。
當天,上海長征醫院口腔科醫生陳軒恰巧在急診值班,他第一時間聯系醫院總值班,為老人開通綠色就醫通道,并在急診進行必要的檢查與治療。
“老人上唇及牙齦挫裂傷,需要立刻進行清創縫合。”查體后,陳軒不厭其煩地往返于急診室內外,幫助老人掛號、繳費、開具抗原和快速核酸檢測等。
一切準備就緒后,他讓老人平躺于轉運床上,經過局部消毒清理傷口后為她進行上唇及牙齦的清創縫合。最終,秦老太太的嘴唇縫了5針,牙齦縫了2針。處理結束后,考慮到疫情期間復診不便等因素,陳軒還主動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讓對方有問題就聯系。目前,老人已到長征醫院口腔科復診拆線,恢復情況良好。
上海長征醫院口腔科主任王國棟介紹,疫情期間,口腔科門診堅持開診,并派科室醫生值守急診,堅持將“救”字擺前面。
特殊時期,院方也注意到,部分市民封控在家無法外出,或有人覺得醫院風險太高不敢前往。患者可通過線上問診或咨詢,與醫生“面對面”。為此,上海市口腔醫院的“在線咨詢”功能,目前已開放口腔專科護理、頜面外科、兒童口腔、種植、黏膜/牙周、修復、預防、正畸、牙體牙髓、牙周等專家團隊。
此外,復診患者也可通過上海市口腔醫院互聯網醫院的在線復診功能就診,目前已開通口腔黏膜科、頜面外科、正畸科、牙體牙髓科、牙周病科、修復科、種植科、兒童口腔科等互聯網門診。
作者:李晨琰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