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兒科醫學高質量發展2021兩江國際兒科論壇在重慶開幕
上游新聞記者 文翰 實習生 黃兆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供圖
如何提高兒科科技創新和臨床研究的能力,推動兒科醫學發展?昨日(18日),2021兩江國際兒科論壇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建院65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重慶成功舉辦。
據悉,本次活動由重慶市醫學會、重慶市醫師協會主辦,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承辦,重慶醫科大學兒科研究所、兒科藥學雜志社協辦。會議包括院士論壇、兒科創新發展論壇與醫院高質量發展論壇三部分,圍繞“高質量、強創新、開新局”主題,來自全國各地200余名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交流。
▲論壇現場
圍繞兒童用藥的現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王天有教授認為,在兒童治療過程中,讓兒童有自己適合的藥和劑型,非常關鍵。“當下國際上的通用兒科,缺少兒童用藥的適應癥,往往是成年人用藥了之后,患兒按照‘酌情減少的原則’再模仿用藥。”王天有談到,兒童專用藥依然匱乏,這意味著我們亟待通過自己的臨床試驗獲取血藥濃度的曲線,來開發兒童適應劑型,讓我們國家的兒童用藥更安全。
以《罕見病家庭再生育策略》為題,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黃荷鳳院士在論壇上分享了他的觀點。“防控出生缺陷仍是我國面臨的重大臨床難題。25年前,神經管畸形、唇腭裂等疾病在出生缺陷新生兒疾病排位中靠前。而今,隨著我國新生兒疾病篩查和診斷工作的不斷推進,神經管畸形發生率大大降低,但仍有概率較高的、不明原因的新生兒出生缺陷。”
黃荷鳳院士談到,三級預防實則是防治出生缺陷的有效途徑。“孕前要開展一級預防,以減少常見、重大出生缺陷為目的;在孕期開展二級預防,實行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三級預防主要是在新生兒階段進行先天性疾病篩查,主要針對的是代謝性疾病和聽力障礙等。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做到早診早治,以提高確診病例治療率。”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建院65周年學術研討會也同期舉行。“醫院將不斷增強自身本領,重學科、強管理、出實招、真作為,不斷推動優質兒科醫療資源擴容下沉,進一步提升全市兒童醫療服務整體水平。”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院長李秋表示,兒童醫院不僅要做臨床應用研究,還要向轉化研究發展。未來,醫院將創新發展思路,譬如,新技術和人工智能的運用,來大力提升解決兒童疑難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