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糖尿病不治療很可能發生腎病,如何防治兒童糖尿?。?/h1>
來源:網絡
作者:四川健康網
更新時間:2023-04-06
點擊數:

兒童糖尿病是指15歲或20歲以前發生的由于胰島素絕對或者相對缺乏而造成的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是以高血糖為共同表現的臨床綜合征。一般來說,糖尿病腎病屬糖尿病晚期并發癥,在小兒階段很少見到,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現在兒童患糖尿病腎病的也越來越多。
兒童患糖尿病腎病的前兆都十分明顯,患兒會幾乎都出現多飲多尿,并且還會出現夜尿增多和夜間口渴愛飲水的現象。此外,多食也是較為普遍的癥狀,不過這個現象需要因人而異,有些兒童的飯量會成倍增加,有些兒童則會出現相反的消瘦現象。
有數據顯示,我國兒童腎病每年正以13%的速度遞增;因未及時發現和治療,一些患兒甚至發展為腎功能衰竭,需要依靠透析及腎移植來生存。
兒童突然查出患了尿毒癥,往往引起驚訝
據報道,一位患者周xx,男,14歲,突然感到四肢水腫嚴重、而且渾身沒有力氣,家長就帶她到醫院檢查,被醫生確診為“尿毒癥”。
另一位患者金xx,女,9歲。在一次身體檢查時,就被查出患有腎炎,家長帶著她跑過好幾家醫院,但因為平常沒有明顯的不適癥狀,家長慢慢放松了警惕,治療斷斷續續,在飲食上也沒有太注意,零食、油炸食品又吃了起來。大約過了一年,突然出現雙腿浮腫,一按就有深深一個坑,不能馬上恢復。家長帶著患者立即趕到鄞州二院再次檢查,醫生說,腎炎已發展成尿毒癥,如果不做移植手術,只能依靠透析生存。
醫生稱,兒童發生腎病,一是遺傳因素,因為先天性性發育不良或是先天性腎臟疾病引起的;二是是因為“易發”體質,慢性腎臟疾病發作;三是有一部分因為代謝性腎臟疾病,最常見的是糖尿病。更多的是不良飲食造成的,多數兒童腎病患者體型肥胖,而且有多年糖尿病而不知道,導致長期高血糖造成損傷而發生腎衰竭。
因為孩子無法準確表達身體不適,而且腎臟疾病早期常常沒有明顯癥狀,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現乏力、迷糊、尿液減少、身體腫脹等情況時才到醫院看病,此時孩子可能已患病很長時間,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4歲女孩突然查出糖尿病,及時治療病情穩定
據報道,患者xxx,女,4歲,半個月前開始總是喊口渴,上廁所更頻繁,但是大人沒有在意。孩子體重從原來的31斤變成了28斤,家長認為孩子的生長發育有問題,到醫院就診。孩子耷拉著腦袋,精神不好。醫生懷疑是尿路感染,查尿常規發現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非常高,達到了三個“+”,立即查了隨機血糖,達到了19.7mmol/L,遠遠高出正常值,最后確診為糖尿病。
醫生稱,兩年前曾遇到過一個小糖尿病患者,只有14月。因孩子因為發燒、呼吸急促被送到醫院,醫生一開始以為是異物進入氣管所引發的癥狀,但檢查沒有發現異物。驗血發現血糖竟然達到了40mmol/L,高出正常數近10倍。而孩子體內的血液PH值僅為7.0,也遠低于正常值,達到了重度酸中毒的標準。經過一天一夜的搶救治療,孩子脫離危險。
兒童患上糖尿病后,要及時進行治療,否則很易引發酮癥酸中毒,危及生命。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還會發生生長落后、肝臟增大(糖尿病侏儒);晚期還可能出現白內障、視力障礙、視網膜病變,甚至雙目失明;更多的是會發生糖尿病腎病,如蛋白尿、高血壓,最后導致腎功能衰竭。
兒童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增高與肥胖有關
以前兒童患糖尿病的很少,而且以1型糖尿病為主,2型糖尿病只占2%~5%。近20年來兒童肥胖率以驚人的速度增加,糖尿病患者的年齡也就提前了,兒童、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呈現出逐年攀升的趨勢。
在新診斷的兒童糖尿病病例中8%-45%為2型糖尿病,其中80%~90%屬于肥胖或超重。美國1982~1994年間,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發病率增加了12%,在日本學齡兒童中,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比1型糖尿病高6倍,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最近20年內上升了30倍。我國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已占全部糖尿病人數的5%,每年還在以10%的幅度上升。
已經證實,肥胖是導致兒童患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原因,肥胖兒童胰島素功能異常和葡萄糖代謝紊亂是造成少年兒童中2型糖尿病增多的原因之一。
肥胖使孩子組織細胞上的胰島素受體減少,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弱,由此導致胰島素相對不足,難以維持正常的糖代謝;而血脂升高又對胰島素產生對抗,增加了身體對胰島系的需要量。久而久之,胰島細胞不堪重負,功能發生障礙,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的紊亂,致使血糖增高,尿糖增多,誘發糖尿病。
肥胖發生的年齡越小,病史越長,導致糖尿病的機會就越多。即使兒童長時間的輕度肥胖也可增加發生2型糖尿病的幾率。肥胖兒童2型糖尿病的發病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微血管并發癥的危險?;純嚎赡茉?0歲以后即出現嚴重的微血管并發癥,同時伴有加速發展的大血管疾病。
如何預防糖尿病患兒發生腎?。?/p>
1、定期檢查,早治療。有糖尿病家族遺傳傾向或肥胖的高危孩子,特別是在5-7歲及11-13歲兩個糖尿病發病高峰期,要定期檢查血糖、尿糖,力爭早發現、早治療。要堅持胰島素治療,不能隨意停藥。每天記錄血糖變化和胰島素用量,定時復查糖化血紅蛋白,以將血糖長期地、24小時地維持在理想的水平,同時避免嚴重低血糖的發生。
2、飲食控制。養成科學合理的膳食習慣,限制孩子過量地進食高糖、高油、高鹽、高蛋白、高脂肪等食物,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要綜合考慮患兒的年齡、身體狀況、食欲、運動量,控制總熱量的攝入。碳水化合物應占50-55%,脂肪30%,蛋白質15-20%(兒童蛋白質需求高,青少年蛋白質可適量減少)。脂肪應以不飽和脂肪酸油脂為主。飲料少喝,多喝白開水。
3、要多運動。培養孩子多做運動的習慣,以增強體質,消耗多余熱量。運動可使熱量平衡并控制體重,促進心血管的功能,使肌肉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而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從而有利于血糖的控制。運動的項目可根據興趣和條件選擇,如游泳、跳舞、球類、競走、跑步或散步等。
4、宣傳教育,認識肥胖與糖尿病,了解肥胖與2型糖尿病危害。多關愛孩子,給予精神關愛,及時發現孩子的不良情緒,避免孩子因心理不安或欲求得不到滿足時,猛吃東西,無意識地造成過度攝食。
(東方紅星,文/李烈,約2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