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5年來通過公益訴訟,追償生態修復、環境治理費用93.5億元
原標題:最高檢:5年來通過公益訴訟,追償生態修復、環境治理費用93.5億元
7月18日,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16場發布會,介紹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進展與成效。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介紹,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拉開了檢察公益訴訟改革的序幕。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檢在部分地區開展了為期兩年的試點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17年7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正式實施,確立了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發布會現場
據介紹,五年來,檢察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公益保護為核心,以訴的形式履行法律監督的本職,公益訴訟檢察辦案數量穩步增長,辦案質效也不斷提升。共立案公益訴訟案件67萬余件,通過辦案督促恢復被毀損的耕地、林地、濕地、草原約786萬畝,回收和清理各類垃圾、固體廢物4584萬余噸,追償生態修復、環境治理費用93.5億元;督促查處、回收假冒偽劣食品約182萬千克,查處、回收假藥和走私藥品約6萬千克;督促保護、挽回國家所有財產和權益的價值約159.5億元,追繳國有土地出讓金約337.2億元,收回被非法占用的國有土地5.8萬余畝。
胡衛列表示,從五年來的發展看,公益訴訟檢察鮮明體現了將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基本制度特點。在制度實踐當中又有幾個具體特點。
一是以人民為中心,解決民生難題。最高檢先后部署“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為民辦實事 破解老大難”公益訴訟質量提升年等專項活動,始終聚焦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等人民群眾身邊的關切問題。
二是推動完善立法,促進法治建設。從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到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檢察官法,再到英雄烈士保護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安全生產法、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反壟斷法等一系列單行法,先后增加了公益訴訟檢察條款;“兩高”出臺司法解釋,最高檢制定辦案規則,地方人大常委會通過加強公益訴訟的專項決定,中國的公益訴訟檢察法律規范體系不斷豐富。
三是協同保護公益,彰顯制度優勢。辦案中,檢察機關梯次以磋商、訴前檢察建議、提起訴訟等方式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全面履行職責,促進法治政府建設。同時,加強與行政機關的協同協作,形成公益保護的強大合力。
四是完善配套機制,提升保護質效。
紅星新聞記者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 官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