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必須掌握的五條臨床急救法
作為醫護人員,救治病人是我們的主要職責,臨床當中,運用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能竭盡全力幫助患者,減輕痛苦。
那么,關于常見的護理臨床急救知識,大家有全部掌握嗎,突發情況的處理和必要的急救措施,都知道該怎么做嗎?
以下老師整理了五種常見的臨床急救知識分享給大家,干貨滿滿,趕緊收藏起來吧!
發現患者異常
1、 立即停藥,保留靜脈通道,使病員平臥,進行就地搶救,并立即報告醫生。
2、觀察生命體征,測量血壓、脈搏、呼吸、體溫,可根據情況遵醫囑給藥。
3、 遵醫囑給予地塞米松10毫克肌注、靜注。
4、 如屬藥物過敏,立即該皮下注射或深部肌注0.1%鹽酸腎上腺素0.5~1.0毫升,如癥狀不緩解可每隔半小時再皮下或靜脈注射0.5毫升,直至脫離危險期。
5、 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呼吸受抑制時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并肌內注射尼可剎米或山梗菜堿等呼吸興奮劑,喉頭水腫影響呼吸時做氣管切開。
6、根據醫囑立即給氫化可的松200毫克或地塞米松,并根據病情給予血管活性藥物多巴胺、阿拉明等。
7、 如屬輸液反應,應按照輸液反應的防治來護理,如發熱反應,應減慢速度,通知醫生。
8、循環負荷過重應注意速度不宜過快,有癥狀使病員端坐兩腿下垂,加壓給氧,使氧經20~30%酒精濕化后吸入。
9、 如發現靜脈炎,使患者肢端抬高并制動,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鎂熱濕敷。
10、如發現空氣栓塞,應置病人左側臥位和頭低足高位給予氧氣吸入。
11、密切觀察病員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尿量及其它臨床變化并做好記錄。


過敏性休克的前驅癥狀
全身癥狀:口腔內感覺異常、不安、無力、虛脫感,頭痛、惡寒、冷汗、突然失語;
循環系統癥狀:脈快、心悸;
神經系統癥狀:肢瑞及口唇發麻、痙攣、眩暈、耳鳴;
呼吸系統癥狀:喉部發緊、噴嚏、反射性咳嗽發作、胸部壓迫感、哮喘。
輸液反應:
一、發熱反應、癥狀:發冷、寒戰和發熱、嚴重者初起即寒戰、繼之高熱達40~410C并有惡心、嘔吐、頭痛、脈速等癥狀。
防治:減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輸液,并通知醫生。
二、(肺水腫)循環負荷過量癥狀:突然出現呼吸困難氣促、咳嗽、泡沫痰或泡沫血性痰、肺部出現濕羅音。
防治:
1、輸液過程中注意滴注速度不宜過快,液量不可過多;
2、如發現癥狀須立即使病員端坐,兩腿下垂,減少靜脈回流;
3、加壓給氧,使氧氣20~30%酒精濕化后吸入;
4、按醫囑給鎮靜劑和擴血管藥及毛地黃等強化劑;
5、必要時四肢輪流結扎
三、靜脈炎癥狀:出現條索狀紅線、局部組織發紅、腫脹灼熱、疼痛。
防治:
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對血管刺激性的藥物,要有計劃更換注射部位
2、患肢抬高并制動,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鎂行熱濕敷。
四、空氣栓塞癥狀:病員胸部感到異常不適,發生呼吸困難和嚴重紫紺,聽診心前區可聞及響亮的、持續的“水泡聲”。
防治:
1、置病人左側臥位和頭低足高位;
2、氧氣吸入;
3、加壓輸液時嚴密觀察,護士不得離開病員。
消化系統癥狀:吞咽困難、味覺異常、腹痛、腸鳴、便意、惡心、嘔吐;
皮膚粘膜癥狀 潮紅、皮疹、眼結膜充血、水腫。
過敏性休克的搶救程序
過敏性休克 0.1%鹽酸腎上腺素0.5-1.0毫升靜注、繼以1毫升肌注或皮下注射、必要時重復 抗組織胺藥:如非那根25~50毫克肌注 保證呼吸道通暢,必要時氣管切開、吸氧 氫化可的松200~400毫克加入100毫升葡萄糖液中靜滴 酌情選用血管活性藥。
過敏性休克診斷要點及搶救措施
診斷:
1、有過敏接觸史;
2表現胸悶、喉頭堵塞感、繼而呼吸困難、紫紺、瀕死感,嚴重者可咳出粉紅色泡沫樣痰;
3、常有劇烈的腸絞痛,惡心、嘔吐、或腹瀉;
4、意識障礙,四肢麻木、抽搐、失語、大小便失禁、脈細弱、血壓下降。
搶救:
1、立即應用腎上腺素;
2、靜脈快速注入腎上腺皮質激素;
3、擴容;
4、吸氧或高壓給氧;
5、給予鈣劑及抗組織胺藥物;
6、及時處理喉頭水腫、肺水腫、腦水腫等。
措施:
1、0.1%腎上腺素0.5~1.0毫升肌注或靜注;
2、去甲腎上腺素1~4毫克溶于500毫升溶液中靜滴;
3、地塞米松10~20毫克加5%葡萄糖100毫升(靜滴);
4、10%葡萄糖酸鈣20毫升,靜脈緩注;
5、氨茶堿0.25克加50%糖40毫升靜脈緩注;6、平衡晶水:500~1000毫升靜滴。


肺水腫診斷要點及搶救措施
診斷:
1、嚴重的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口唇發紺,大汗淋漓;
2、陣發性咳嗽,伴有白色或粉紅色泡沫樣痰;
3、肺部可聞及濕性羅音與鼾鳴聲或大量痰鳴音。
搶救:
1、吸氧或高壓給氧;
2、選用血管擴張劑;
3、選用強心、利尿劑;
4、給激素藥物;
5、四肢結扎、半坐位。
急救;
1、嗎啡10毫克,皮下注射;
2、西地蘭0.4~0.6毫克加50%糖20毫升靜脈緩注;
3、速尿40毫克加50%糖20毫升(靜脈緩注);
4、硝酸甘油0.5毫克或硝酸異山梨醇10毫克舌下含服;
5、硝普鈉5~10毫克與5%糖100毫升(靜緩滴)直至癥狀體征消失(注意血壓);
6、酚妥拉明1.5~3.0毫克,50%糖40毫升(10分鐘靜注完)。
輸液反應和防治
輸液反應:
一、反熱反應,癥狀:發冷、寒戰和發熱,嚴重者初起即寒戰、繼之高熱達40-410C并有惡心、嘔吐、頭痛、脈速等癥狀;
防治:減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輸液,并通知醫生;
二、(肺水腫)循環負荷過量:
癥狀:突然出現呼吸困難氣促、咳嗽、泡沫痰或泡沫血性痰、肺部出現濕羅音。
防治:
1、輸液過程中注意滴注速度不宜過快,液量不可過多;
2、如發現癥狀須立即使病員端坐,兩腿下垂,減少靜脈回流;
3、加壓給氧,使氧氣經20~30%酒精濕化后吸入;
4、按醫囑給鎮靜劑和擴血管藥物及毛地黃等強心劑;
5、必要時四肢輪流結扎。
三、靜脈炎癥狀:出現條索狀紅線、局部組織發紅、腫脹、灼熱、疼痛。
防治:
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對血管刺激的藥物,要有計劃更換注射部位。
2、患肢抬高并制動,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鎂行熱濕敷;
四、空氣栓塞癥狀:病員胸部感到異常不適,發生呼吸困難和嚴重紫紺,聽診心前區可聞及響亮的,持續的“水泡聲”
防治:
1、置病有左側臥位和頭低足高位;
2、氧氣吸入;
3、加壓輸液時嚴密觀察;護士不得離開病員。
輸液反應謹慎處理,輸液反應有危險,謹慎處理莫慌亂,輸液反應是醫療活動中極為常見的現象,其本身并無致死性。但它可誘導病人基楚疾病惡化而帶來生命危險。臨床中應重在防范;一旦發生,判斷要準確,處置要果斷。


輸液反應發生的原因
1、是液體與藥品質量不過關:液體或藥品在生產過程中把關不嚴,混入了致熱源。致熱源進入人體導致寒戰發熱反應;
2、是液體配制程序不過關:護士在液體配制過程中麻痹大意,未能履行“三查七對”,對液體外觀未予仔細查驗;或來作到“一人一管”、“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給多人或多組液體配制藥液,致醫源性致熱源輸入人體;
3、是液體與體溫溫差過大:臨床中輸液反應常發生于酷熱或寒冷季節。如果存放液體的房間,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過度,都會使液體溫度過涼,使液體與人體溫差加大,過涼的液體輸入人體而導致輸液反應;
4、是輸液速度過快:涼的液體快速進入人體而致輸液反應;
5、是液體論配伍過雜:如果一組液體中加入藥物品種過多,藥品之間產生肉眼不可見的化學反應,生成致熱原而致輸液反應。如有的一組液體中加入青霉素、病毒唑、雙黃連或穿琥寧、地塞米松等,加上液體本身的藥物成分共5--6種之多,實屬不當,這都有利于輸液反應的發生。
防范
針對上述原因,對其防范應當不難。但在某市,以往每年都有因輸液反應致死事件發生,在日常工作中一旦發生輸液反應醫生護士都很被動,為此而產生的醫療糾紛也不少。所以,還必須強調:
1、把好藥品質量關:選購質量保障體系完好的廠家產品,選購不易發生輸液反應的液體;
2、把好液體配制關:每一位護士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在操作前都養成先把液體瓶倒過來晃一晃、對著窗口看一看(看有無雜質及混濁)、把住瓶蓋轉一轉(看瓶蓋是否松動)、配好液體再晃一晃看一看的好習慣;
3、堅持“一人一管”、“一液一管”;
4、縮小液體與體溫的溫差:若液體瓶子太涼則不宜急用,適當升溫最好;
5、輸液速度要慢;
6、液體配伍應避繁就簡,尤其中藥針劑最好不與西藥配伍混合,如要用,必須有文獻資料支持作依據,不可憑經驗或想當然。
準確判斷
簡單說,輸液反應就是熱源反應所致的寒戰高熱,與“速發型過敏反應”不同。雖然二者在剛發生時都有面色蒼白、胸悶、惡心等前驅表現,但前者發冷寒戰更突出,約10--15分鐘后面色潮紅,寒戰過后或同時出現高熱、超高熱,臨床發展以分鐘計,與后者相比相對較平穩;而后者的本質是速發型過敏性休克,其前驅癥狀發生數秒、數十秒后即出現面色蒼灰、惡心嘔吐、冷汗淋漓、癱倒下去、呼吸淺促、脈博細速、頻死感、昏厥、心跳呼吸驟停,是一種驟然哀竭,其臨床過程以秒計,與前者相比要急驟得多,無寒戰高熱過程。
果斷處理
一旦發生輸液反應
1、不要撥掉靜脈針頭,一定保留好靜脈通道,以備搶救用藥。一旦撥掉靜脈通道,當病人需搶救時再建靜脈通道,會錯過搶救時機;
2、換上一套新的輸液器管道及與原液體性質不同的液體(如原來是糖水則換成生理鹽水),可暫不加藥,待病情穩定后再議加藥;
3、五聯用藥:
①吸氧;
②靜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兒0.5-1mg/kg.次)或氫化可的松100mg(小兒5--10mg/kg.次);
③肌注或靜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兒0.5--1mg/kg.次);
④肌注復方氨基比林2ml(小兒0.1ml/kg.次)或口服布洛芬懸液;
⑤如未梢發涼或皮色蒼白可肌注或靜注654-2 5mg(小兒0.1--0.5mg/kg.次)。一般在用藥30分鐘后汗出熱退而平穩下來。
至于輸液反應時皮下注射腎上腺素則應慎重。原因是輸液反應不是速發型過敏反應,用腎上腺素違背了輸液反應的病理機制,腎上腺素是兒茶酚胺類藥物,有快速升壓效應,用于速發型過敏反應是正確的;另外,腎上腺素的升壓效應會使原有高血壓的病人病情惡化。當然,在一時不能判斷出是輸液反應還是速發型過敏反應時,小心使用也未嘗不可;在輸液反應又合并血壓急速下降時使用也是對的。
至于煩躁不安時鎮靜劑的使用也應慎重。實踐證明,輸液反應經上述處理大多能很快安靜下來,不再需要用鎮靜劑;對這種病人用鎮靜劑也會掩蓋病情變化。
文章說明:
文章內容內容來源于網絡,未知真實出處,此推文僅用于知識傳遞和學習使用,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賬號刪除。
配圖來自于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