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只做血糖檢測遠遠不夠,還需要定期進行10項檢查
原標題:糖尿病患者,只做血糖檢測遠遠不夠,還需要定期進行10項檢查
#健康好文百里挑一#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只有加強日常管理,進行規范治療,才能控制血糖波動,延緩并發癥的出現,減輕疾病帶來的負面影響。研究發現,所謂單純糖尿病患者,就是只出現血糖水平升高的人,僅占糖尿病患者總數的28%,近30%的患者,同時出現血糖、血壓、血脂水平升高,主要指標都能控制達標的患者比例,僅為14%。因此,民間有1種說法,血糖升高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發癥。實際上,這是1種誤解,因為,只是盯著血糖指標,各種并發癥遲早會來。
流行病學資料表明,當時,咱們同胞中的糖尿病患者總數超過1.13億,另外,糖尿病前期人群約4.93億,對于這些人來說,除了積極通過生活方式改變等途徑進行預防以外,還要重點關注餐后血糖水平,因為,餐后代謝異常,會導致血管內皮功能受損,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對于已經確診的糖尿病患者,則需要定期進行10項檢查,才能及時把控病情變化,延緩并發癥的出現及其危害。第1項,是糖化血紅蛋白,這項指標反映近3個月內的血糖代謝情況,是指導治療,及時發現血糖波動的風向標,正常值是6.5%,停用藥物后,3個月后,指標仍然正常,才能算病情緩解。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檢查第2個項目,是體重和腰圍,男性腰圍應該控制在85厘米以內,女性80厘米以內,腰圍反映著內臟堆積的情況,而糖尿病是代謝性疾病,肥胖的患者,如果能夠將體重減輕10%,有利于血糖水平的達標。第3個項目,是血壓,因為20%到6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同時伴有高血壓,會增加大血管及微血管疾病風險,也會影響腎臟功能。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檢查第4個項目,是心血管功能相關檢查,因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是心血管并發癥,而血脂水平等不能得到控制,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的升高,此外,及時了解心血管功能狀況,才能科學地指導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方案制定。此外,心血管功能檢查,比如,踝肱指數ABI的檢測,也是及時發現外周動脈疾病的途徑。感覺四肢冰涼或出現下肢壞疽的糖尿病患者,應該及時進行ABI檢測。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檢查第5個項目,是腎功能檢查。研究表明,20%到40%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糖尿病腎病,從而導致腎功能衰竭。確診為糖尿病以外,每年都要進行尿液白蛋白檢測,以及腎小球濾過率檢查,每年還要至少檢查1次血清肌酐水平,及時發現慢性腎臟病,并且根據指標結果和癥狀,確定腎臟病分期,對治療和生活管理提供依據。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檢查第6個項目,是足部檢查,特別是出現足部感覺異常或潰瘍的時候,應該及時檢查。因為,糖尿病足的患病風險高達34%,會增加截肢及死亡風險,特別是出現腎功能損害而需要透析,或者合并視網膜病變的患者,糖尿病足的風險會大幅增加,應該保持高度的警覺。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神經病變及其并發癥,足部潰瘍就是其中的代表,患者平時應該注意甲溝炎表現或足部皮膚溫度差異,以及感覺變化,發現異常,需要及時就醫。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檢查第7個項目,是皮膚檢查,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一生中,大約在30%至91%,會發生至少1次皮膚病。較為常見的包括黑棘皮病、糖尿病皮膚病、白癜風、銀屑病,此外,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皮膚的真菌感染或細菌感染,而且難以控制,會產生壞疽等嚴重后果。因此,需要及時發現并且治療皮膚病。同時,長期使用胰島素的患者,還要注意注射部位的皮膚變化,比如,皮膚出現凹陷,提示脂肪營養不良,會影響胰島素的吸收。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檢查第8個項目,是眼底檢查,及時發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眼球運動神經麻痹、白內障等病情,減少視力受損的風險。第9個項目,是口腔檢查,因為,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會增加血糖控制的難度,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第10個項目,是甲狀腺檢查,因為甲狀腺激素的變化,會影響代謝狀況。此外,糖尿病患者還要重視心理健康,如果條件許可,應該定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評估,及時發現抑郁癥或焦慮癥的表現,老年患者則需要加強認知能力的評估。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